年俗“结缘豆”

李翠平

<p class="ql-block">  年俗“结缘豆”&nbsp;</p><p class="ql-block"> 李翠平</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正月十五有吃“结缘豆”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在我记事儿的时候,不论是在东北林区还是关内老家,每到正月十三,母亲就把黄豆、大绿豆等豆类放入一个盆里,用水泡上一天一夜,正月十四这天下午,再把泡好的豆儿倒进装有清水的锅里,小火慢煮,喜欢绵软的可多煮一会儿,喜欢吃有韧劲的就少煮一会儿,煮好后捞到盆里,根据家人的口味放佐料。我母亲放的是盐,花椒和几滴香油,搅拌均匀后凉着,待正月十五吃过饺子后,母亲就把煮好的豆儿一小碗一小碗的送给左邻右舍,邻居也给我家送来,这样互相串换着,增加了豆子的种类__黄豆、大绿豆、红白相间的花豆、大红豆及少许的花生豆,多种口味的豆子集中一起,色泽好看,吃着上瘾。母亲去世后,再没有吃过它,但是吃“结缘豆”的年俗,深深的留在我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对这个年俗有自己的理解。正月十五这天母亲喊我们吃“结缘豆”时,我总听成是“戒言豆”,为什么是“戒言豆”呢?我的理解是:我家过大年时,对说话忌讳很多。从腊月二十八九开始,家长就嘱咐我们,过年不要说“完了”“没有了”,更不能说带“死”字等不吉利的话,比如包饺子,不能说“包完了饺子”,要说“包好了饺子”……我记不住,经常为此被训斥。只有到正月十五吃了“戒言豆”,一切忌讳都解除,再说错话,也不会被吓唬了。现在想起来,并不是“戒言豆”的原因,是因为吃完十五的饺子,年就算过去,家长也没那么多忌讳了。</p><p class="ql-block"> 昨天上午,二姐打电话,无意中我问她煮“戒言豆”了吗?二姐说准备晚上再煮,并纠正我不叫“戒言豆”,应叫“结缘豆”。她说:老年间,每到正月十五前一两天,家家户户都煮各种豆子,邻里之间互相赠送,为的是相处和睦,平时生活中有不愉快的事情,经过送一碗豆子而化解,家长也嘱咐孩子们吃了“结缘豆”不许打架,“结缘豆”就是邻里之间结交缘分。听了二姐的解释,觉得有道理。是我听错了母亲的发音,也理解错了它的含义。现在明白了,因为过了正月十五,人们又开始一年的忙碌劳作,所以在十五这天利用交换“结缘豆”,维系邻里关系,增进相互之间朴素的感情,它与“千金买宅,万金买邻”是一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  寒来暑往,吃“结缘豆”的习俗记忆犹新。儿时每到十五晚饭后,母亲就用草纸给我包一包煮豆装入衣服兜里,再把点亮的手提小灯笼递给我说:出去找小朋友们玩儿吧。在街上,开始我还小心翼翼的提着灯笼,边走边吃着豆儿,一会儿就没有耐心了,开始提着灯笼与小朋友们疯跑,嘴里还不停地喊着“打提灯笼的闹着玩儿,不打提灯笼的抱小孩儿”。常常是豆儿吃完了,灯笼也烧坏了,才不情愿的回家。</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是多么期待过正月十五呀,兜里装着“结缘豆”,手里提着小灯笼,别提多开心了。</p><p class="ql-block"> 2023.2.5 正月十五&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