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鲁迅故里——一处让你回到语文课本的地方

静心(不加微不私聊)

<p class="ql-block">  鲁迅,是绍兴的一张名片。因为鲁迅,才知道绍兴,进入绍兴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鲁迅作品的人物:闰土、孔乙己、祥林嫂、阿Q、九斤老太、寿镜吾……。</p><p class="ql-block"> 绍兴,遗留了很多当年鲁迅生活气息。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叙述着鲁迅童年和少年的故事。现在我们来到鲁迅故居,追寻童年课本中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一代文学巨擘鲁迅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绍兴的地方色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从质朴愚昧的阿Q到故乡中的少年伙伴闰土,从为人公正博学的鲁迅老师寿镜君到封建社会背景下悲剧命运的典型人物祥林嫂……随处可见鲁迅文章中的故乡情结。这些故事在很久以前就读过到现在都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走进绍兴,重识鲁迅,了解鲁迅的一生得从鲁迅故居这里开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241号,鲁迅故居含三味书屋和周家老台门、新台门,坐北朝南共六进,有八十余间房子,连后园即百草园在内占地4000平方米。这里是鲁迅先生出生和童年、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大量与鲁迅文化、绍兴传统文化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存昔日重现。到了这里可以原汁原味地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的风情,聆听老台门叙述当年的真实故事。</p><p class="ql-block"> 鲁迅故居书香门弟的气派,古典雅致,满满的历史感,处处的文化内涵和童年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到鲁迅故居看看,了解到课本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和现实的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鲁迅祖居</p><p class="ql-block"> 清代“翰林”家宅,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它坐北朝南,粉墙黛瓦,砖木结构,由门厅、大厅、香火堂、座楼等组成,距今已有250年历史,是绍兴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是一座典型的官宦人家住宅。</p><p class="ql-block"> 鲁迅原名周树人,周家原本是绍兴旺族,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曾为翰林,至今家庭门台的门楣上都悬挂蓝底金字的“翰林”匾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鲁迅故里 主要分为四个内容,鲁迅祖居、三味书屋、鲁迅故居、主要是一些鲁迅家族之前生活的旧照,生活用品以及生活环境的布局,但你跨入院内,随着走廊,穿过庭院,你可以看到屋内的布局如:书房,卧室,闺房,餐厅,厨房等,你能想象的和不能想象的那些具有历史气息的物品,在其中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前后长达五年时间求学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p><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中间摆放着一张方桌,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后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学生的座位一共有11个,鲁迅的座位排在北墙边,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嫌低些的椅子。这儿光线很暗,空气也显得潮湿。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刀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p><p class="ql-block">  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责备,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提醒自己不要迟到。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但是很遗憾,“早”字已经被保护起来了,游客看不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百草园原为周家新台门族人所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鲁迅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回忆说:“我家的后面有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百草园内的泥墙根、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甚等等。</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百草园里没有紫红的桑葚、没有轻捷的云雀,没有低唱的油蛉,也没有人形的何首乌。从学生时代课本中认识的百草园到现在身临其境,不是我想像的百草园,都种了许多蔬菜。但无论过了多久,在鲁迅先生面对着高墙上的四角天空时,百草园就是他儿时的乐园,充满着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走到三味书屋的后院,就闻到了一股梅花的清香,三味书屋的后院种植腊梅,是鲁迅幼时学习之余自寻乐趣的好地方。鲁迅在文章中也写过屋后有个园子,院子里有许多腊梅。百草园是鲁迅童年快乐时光的缩影,他沉醉于那一方小天地,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冬天的百草园虽然比较单调,拍雪、堆雪人,和闰土一起捕麻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童年时的自由与快乐</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来到在这儿,一起追寻童年课本中的记忆。观赏鲁迅笔下原汁原味的景色和风情,切身感受鲁迅童年、少年时期学习、生活的情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鲁迅的家,给我最大感觉就是鲁迅家好大,脚都走累了,去了鲁迅故居真正才知道什么叫大户人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德寿堂”系周家接待来访宾客及举行婚丧、祭祀等大型活动的场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个中央上方供奉着鲁迅历代祖宗牌位,挂有“德祉永馨”匾额、中间挂有鲁迅祖父和两位祖母的神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逝世于上海。他抗议当时的社会风貌,提倡人人平等,广受劳动人民的欢迎,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行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鲁迅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鲁迅精神因此被称为中华“民族魂”。一个民族的精髓,体现一种民族精神,是民族存在的精神支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鲁迅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鲁迅纪念馆以时间轴为顺序记录了鲁迅从出生到童年到青年以及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全部过程,从立志行医到弃医从文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主展厅共两层较为详细的描述了鲁迅的生平事迹(各个城市),馆内还展示出大量的鲁迅生前使用的稿件 、书籍、笔记资料、照片抄本、物品 、模型等纪念品,记录了鲁迅先生一生从上私塾、日本留学、回国教书育人的全部经历,看完由衷的感叹,鲁迅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崇敬鲁迅先生,他的精神感动了几代中国人。他的一些文章我都读过,其中尤以他的:</p><p class="ql-block">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p><p class="ql-block">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p><p class="ql-block">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等名句记忆深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893年,鲁迅家里出了一件大事,这场风暴彻底毁掉了周家的安乐世界,从此和平与安宁被败落与苦难代替了。这场灾难来源于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周福清应亲友之求,同时也是为了儿子周伯宜而去贿赂乡试的主考官,不幸的是事情败露而被关进大牢,家里每年要花大笔钱去通融,于是全家收入的钱财都来填这个无底洞了。几年下来,周家钱财花完了,也就破落了。然而,雪上加霜的是,鲁迅的父亲周伯宜不久就得了重病。 </p><p class="ql-block"> 13岁的长子鲁迅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营救祖父、为父亲治病,都需要钱,山穷水尽的他只好每天都去当铺,把衣服或首饰送上比自己高一倍的柜台,在诬蔑中接过一点可怜的钱,然后再到药房里,在和他一样高的柜台前,给久病的父亲买药。在家庭没落的凄凉气氛中,这种愁苦挣扎的滋味是难受的,他不能不感到这人世的痛楚与冰冷。</p><p class="ql-block"> 1918年,随着周氏房族的衰落,鲁迅故居新台门经六房共议,卖给了东邻朱家。这是公同议单及绝卖屋契。</p><p class="ql-block"> 看到鲁迅写的自传里讲的摘录:我13岁,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定回家。</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里心里蛮难过的,鲁迅从家庭非常富有到一贫如洗,他不向命运屈服。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鲁迅和许广平一生中只有一个儿子叫周海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鲁迅在日本学医的毕业证书</p><p class="ql-block">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讲的:我的学籍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我的梦很美满,预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诊的病人疾苦,战争时候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p><p class="ql-block">但是从那一回以后,我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p><p class="ql-block"> 所以鲁迅从立志行医,到弃医从文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鲁迅生前还积极参加了各种救亡图存的行动。并且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宣传先进的革命思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鲁迅故居出来便是鲁迅故里景区,人特别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鲁迅故里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里步行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鲁迅故里步行街:鲁迅中路的一段,有寻宝记绍兴宴、几何乌蓬船宴、绍兴大牌楼等餐饮店,咸亨酒店也在这条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鲁迅喜欢用“鲁镇”作为小说人物的环境,塑造了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鲁四老爷、假洋鬼子等经典人物形象,《祝福》、《故乡》、《阿Q正传》再现了当时绍兴水乡的民俗风情、建筑风貌和自然风光。</p><p class="ql-block"> “鲁镇”,鲁迅先生倾注了满腔的热情,自于他对故乡山水、对童年生活梦幻一般的眷恋,是鲁迅先生的心灵故乡和精神家园,鲁镇,构成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画卷,也是鲁迅笔下的“活的鲁镇”。</p><p class="ql-block"> 鲁镇黑瓦粉墙的台门和店铺,千姿百态的石桥和栏杆,纵横交叉的小河与水卷,“檐挑角的古戏台和祠堂庵庙,依傍鉴湖子河两街的传统建筑风格,形成了“人家尽枕河,楼台附舟楫”特有的水乡风情。</p><p class="ql-block"> 月起灯明,烟淡月朦胧,舟行夜色中,在橹声中遥望两岸人家灯火,一座人们既熟识又陌生、既历史久远又年轻活泼的江南水乡小镇,走进鲁镇,也就走近了先生;漫步鲁镇,把鲁迅还给世人,还给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进鲁镇,感受鲁迅先生笔下的风土人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绍兴的东湖景区值得一去,它以山明、水秀、岩奇、洞幽而闻名。因崖壁、岩洞、石桥、湖面巧妙结合,成为著名园林,是浙江省三大名湖之一。</p><p class="ql-block"> 东湖经过百年的人工装扮,秀丽旖旎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堪称浙东著名的山水风景胜地。东湖湖中有洞,洞里是湖,峻岩俯水,波依峭壁,山水环抱,湖洞相连,犹如一处巧夺天工的山水盆景,这是绍兴东湖最大的景观特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仙桃洞</p><p class="ql-block"> 洞在山中,洞中有湖,洞中有门是仙桃洞的显著特点。传说王母娘娘曾在此种下一棵仙桃树,为防仙桃被偷,故派天将来此把守,天将椅就在石门上方,呈镂空状,又因洞口外形如桃,故名“仙桃洞”,石门旁对联</p><p class="ql-block">“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喇叭洞</p><p class="ql-block"> 整洞呈上小下大状,酷似喇叭,故名“喇叭洞”,又称“空谷传声洞”。洞壁能回音,在洞中说话,远处万柳桥上都能听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陶公洞</p><p class="ql-block"> 堪称为东湖精华,以纪念修建东湖的陶濬宣命名,洞内湖面距离山顶47米,湖深18米,洞中石壁陡峭平整,似鬼斧神工造就,郭沫若诗词赞美“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这是郭沫若先生游览东湖的感言,不愧为文学巨匠,32个字的一首诗就惟妙惟肖地描绘了鬼斧神工、神秘深邃的东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秦桥</p><p class="ql-block">秦桥是因三秦始皇东巡南下时,曾在箬篑山下停车喂马而得名。此桥依势而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绍兴,小桥流水,白墙竹影,亭台楼塔…….这里凝聚着江南水乡的温婉和诗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绍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绍兴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人才辈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祖籍就是绍兴,不止鲁迅,还有蔡元培、周恩来、秋瑾等都是绍兴人。</p><p class="ql-block"> 古越水乡,名人之地,拜访了鲁迅先生的故里,领略了这座具有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风土人情。</p><p class="ql-block"> 绍兴这一趟真的是乘兴而来,满载而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