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鱼海棠》里有这样一段话:“人生是一场旅程。我们经历了几次轮回,才换来这个旅程,因此你不妨大胆一些,去爱一个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 </p><p class="ql-block"> 初二下午,我们从鼓浪屿坐船返回厦门,在码头停车场取回坐骑,直接导航到《大鱼海棠》的拍摄地--永定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路程不远,但限速低,到景区附近时岔路多,两台车没在一起,绕来绕去耽误了时间,到达民宿时差不多晚上七点了。</p><p class="ql-block"> 听说晚上住在土楼里,大家兴奋不已,顾不上拎行李,按照主人指的方位进入了土楼。别看外面其貌不扬,往里走却是别有洞天,我们入住的客栈“中柱楼”始建于清朝,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踏着木制楼梯,清脆的“咚咚”声从脚底开始蔓延,很有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 外土内洋的客房,稍显简陋,仍然很满意,在保护土楼和可持续发展中求得平衡亦是不易。</p> <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我们去河对面溜达溜达。“景阳酒”的招牌煞是醒目,却绝非“三碗不过岗”,瞧一瞧吧!</p> <p class="ql-block"> 阳临楼是“三阳开泰”组合(即景阳楼,阳临楼和朝阳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 沿着河岸往下走,游人络绎不绝,绽放的烟花照亮了夜空,“东风夜放花千树”,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我们这些身处异乡的游客丝毫没有违和感。</p><p class="ql-block"> 远远的看见一栋灯火辉煌的土楼,在夜幕下更加雄伟壮观,土楼上方的那一轮明月,是不是千年前李白曾举头遥望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近一看,此楼美名“环兴楼”,“环山聚气,风水兴焉”,正是客家土楼的真实写照。抚摸着坚硬的外墙,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巨变。</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次日上午,我们来到被称为“土楼王子”的振成楼,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楼门花岗石门框,门扇以铁板封面,门楣镌刻楼名,两边镌刻楹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材。”</p> <p class="ql-block"> 振成楼建于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按八卦原理设计,坐北朝南,设计融合了四合院、苏州园林和古希腊的风格,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土楼建筑”。 </p><p class="ql-block"> 振成楼的寓意丰富。走进楼内,里面冬暖夏凉,门厅和栏杆都有美丽的铁铸雕花,其中,秀丽的百合花代表着百年好合,蒸蒸日上。你瞧,有一朵百合花朝下,这代表着落叶归根呢!</p><p class="ql-block"> 站在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八个大字“言法行则,福果善根”,这是祖先亲笔题写的。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说话做事一定要言行一致,多做善事,才能福分满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厅非常壮丽堂皇,墙壁上有不少民国时期的名人名联,其中有当时总统黎元洪为楼主人的题匾“里党观型”、“义行可风”、“义声载道”等。</p> <p class="ql-block"> 客家人是为了躲避战乱,从中原地带迁移到南方闽粤地区的人。土楼的兴建高潮是客家民系在中国动乱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这些时期包含唐末黄巢之乱,南宋政权南移与明末清初。直至17世纪之后,不但让客家人最后定居于中国东南沿海,也让土楼分布地点以中国闽粤地区为大宗。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种形式特殊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原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视察永定土楼时也曾赞誉“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振成楼的主人靠烟草发家,又极重视教育,所以圆楼外左右有对称的半月形馆相辅,一侧是烟草堂,一侧是学校,外观建筑恰似一顶封建官吏的乌纱帽。</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右边的侧门出来,到了一处题有“醒庐”的屋前,这里曾经是私熟,教化育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观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土偶戏</p> <p class="ql-block"> 从振成楼出来,恰逢龙岩森林消防官兵对游客普及森林防火安全知识,老同志和帝豪跃跃欲试,背起灭火装备对着地面一阵狂猛扫,“老夫聊发少年狂”,一次愉快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然后去了旁边的庆成楼,客家家训馆位于楼内。</p> <p class="ql-block"> 客家人无论迁徙到何处都会带上族谱家训,不断延续完善。客家祖训家规就像是一颗种子,随着客家人行走天下的脚步,飘落到天涯海角生根发芽,教化一代代客家儿女饮水思源、情系乡邦。</p> <p class="ql-block"> 客家人尤其注重耕读传家、崇文重教,在南迁途中定居下来之后,在新居地创办塾学,教育子弟,传播文明。站在土楼内的这间教室,耳畔隐隐传来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不禁对客家祖先的远见卓识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大鱼海棠》让福建土楼名声大噪,散布于山地与河谷间的土楼或方或圆,黛瓦飞檐的建筑是世代客家人的精神家园。初入土楼,仰望天空,无不被围起来的一方天空所震撼,这些土楼被誉为“东方的古城堡”。</p> <p class="ql-block"> 途径网红书屋,很喜欢墙上的那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 最后去玉成楼,参观并了解客家酒的酿造过程。</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溪流返回到中柱楼,只见溪水清澈,活泼小巧,蜿蜒穿村而过;站在溪桥上,看清山如黛,连绵起伏;望两岸,土楼雄伟古朴,错落有致,与青山绿水、翠竹田园融为一体。感叹<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水藏土楼,自然成仙境。</span></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我们去了《大鱼海棠》的拍摄地--“神之围楼”,这里不仅是椿的家,还是全中国千千万客家人的“根”,这就是坐落在永定区高北村的最著名土楼“承启楼”。</p> <p class="ql-block"> 一个大的家族,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里。“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门前的对联上写着“承前祖德勤与俭,启后儿孙读与耕”,祖训与家风传承,这里环环包裹,摆出了烟火人间的光景。而当椿去湫来,海堂花开,承启楼用砖瓦环出一道生生世世来……</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土楼之后,古朴粗犷的气势,独特奇巧的结构,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族传统,让人深深触摸到一种文化生生不息的脉动。我们更需记住的是客家人代代相传的“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土楼美,让人更感动的是客家人的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