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痴绝处,寻梦到徽州

梧桐雨

<p class="ql-block">“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p><p class="ql-block">随着疫情渐渐趋向平稳,禁锢太久的脚步也随春节假期的到来而开始蠢蠢欲动,一直向往的徽州之旅再次提上日程😎</p> <p class="ql-block">一切准备就绪,大年二十九,出发💪</p><p class="ql-block">一路从漳州到徽州,直接入住预订好的芳华酒店🤗</p> <p class="ql-block">芳华酒店是徽州古城景区内一家很有特色的网红打卡酒店,离古城很近,步行不到五分钟。</p><p class="ql-block">酒店是以前的县委大院改造而成,前身是徽州大姓汪氏的私家大宅院。院中有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典型红色元素、苏式风格的的“共和国建筑群”,在古城林立的粉墙黛瓦马头墙中,显得如此特殊,而又显得那么亲切。大院里还有县委大礼堂——徽州大讲堂,特别有怀旧氛围,也是电影《芳华》的取景地之一,墙上有电影《芳华》的电影海报。</p> <p class="ql-block">徽州大讲堂,总面积1200平方米,前身为建于1956年的县委大礼堂,里面有大会议厅、图书馆、看台阅读区、文创中心、咖啡吧、艺术家流动工作室等。</p><p class="ql-block">大礼堂还保持着原貌,给人一种时光穿越感,既打造了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又传承了地方文化、保护了城市记忆。电影《芳华》里的重要场景就以此为原型。</p> <p class="ql-block">大院里,设计者尽最大努力保存着历史的印迹,在进入大门后的右侧,有一间小砖房,这里是老县委大院记忆馆。这里满是上世纪的历史痕迹,展室里收集了大量老物件,有当年的牌匾有,老的办公桌,老式电脑,老式文件柜,老的暖瓶……</p> <p class="ql-block">酒店别具风格,可以感受这里令人神往的慢生活。静坐一隅,一抹斜阳,一曲旋律,一本闲书,一杯清茶,看眼前时光碎成淡淡的剪影,与安静中品味人生的暗香,任凭岁月慢慢流淌沧桑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p> <p class="ql-block">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徽州古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也是四大古城中最完整的一座,它与四川省的阆中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和山西省的平遥古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夜游古城🙌夜幕下的徽州古城,流光溢彩,灯光映射上古城墙,照出岁月时光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阳和门位于徽州府衙的正东,在南谯楼的北侧,由于太阳从东方升起,故名“东谯楼”。阳合门是徽州正街的入口,也是徽州最好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南谯楼前的牌坊,一面为“永流宣化”,一面为“东南邹鲁”。</p> <p class="ql-block">南谯楼,位于徽州古城西南城门,建于隋唐初期,是古代夜间向人们报时的地方,打更的鼓声就是从谯楼传向四面八方的。</p><p class="ql-block">南谯楼是隋代末期歙州府城的大门,是徽州古城最中心、最大的一座城门,也是徽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南谯楼三重三开间,砖木结构,悬山顶,重檐高脊,紫墙青瓦。下为门厥,为宋代风格,左右各有木柱13根,每柱均呈10度左右斜倚墙壁,用以支撑大梁,这种风格的门厥较为罕见。建造技术非常精湛,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徽州是中国数千年封建时期的上流社会的一种体现,歙州府城的建立者出自中原皇帝之家,所以又被称为中原,又因为继承了封建上流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所以被称为“东南邹鲁”。</p> <p class="ql-block">徽州府位于南谯楼北边150米处,最初是隋代汪华的居所,后来在元末明初建立了官署。</p> <p class="ql-block">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徽州府衙总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南谯楼、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整体建筑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位于歙县城内阳和门东侧,跨街而立,立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p> <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是我国唯一的八脚石牌坊,据传,许国在云南立下了汗马功劳,被万历皇帝赏赐,在歙州修建了一座八脚石牌坊。许国石坊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朵奇葩,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围合,全国仅此一例牌坊,是封建社会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是最能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p> <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有二绝:一是国内唯一的八脚牌坊;二是匾额题字出自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之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徽州街巷内有斗山街、大北街、打箍井街、中山巷等古街巷。</p> <p class="ql-block">中和街钟楼,位于古城内中和街,时代为民国。</p> <p class="ql-block">斗山街是徽州古城中最能体现徽商富甲一方的地方,建于明清时期、只有500米长的斗山街,其实就是一条狭长的巷子,街道虽不宽,但两旁全是高墙大院的徽派建筑。巷子里两边鳞次栉比的马头墙,深宅大院昭示了主人显贵的身份,但门脸却开得很小,尽显低调,门楼上精美的石雕也“泄露”了主人不凡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据查考,歙县迄今遗 存的古牌坊共有82座,其中贞节、孝行坊37座。而短短的斗山街上,就遗存有2座明清时期的贞节石牌坊。历史上的徽州女性,她们用自己的青春和肩膀支撑着整个家庭家族甚至整个徽州,徽州商人的创业奋斗史更是一部徽州女人心酸的血泪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氏孝烈砖门坊",立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系为旌表吴沛妻黄氏孝烈而建造。水磨青砖砌筑,为古代牌坊中少见,童生吴沛,英年早逝,妻黄氏绝世而死,以示节烈。</p><p class="ql-block">此坊是当地官府在查证核实了黄氏绝食以殉夫的“节烈”事迹后上报朝廷,由皇上“恩荣”降旨而建造的。这座“黄氏孝烈门坊”被视为吴氏、黄氏家族光宗耀祖的荣耀,实际上正是封建礼教摧残妇女的生动写照和有力证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旌表江莱甫妻叶氏贞节之门”木牌坊,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系为旌表江莱甫妻叶氏贞节而建造。江莱莆,英年早逝,妻叶氏25岁守寡,守贞尽孝,誉满乡里。相传元末朱元璋举事起兵,途经歙县,与部属失去联系,为躲避元兵的追踪,在斗山街叶氏居所小窗下的废园中躲藏了七天七夜,并得到叶氏的帮助而得以生还。朱元璋做了皇帝不忘救命之恩,派人来接叶氏入宫,但叶氏守寡不从,寻了短见。朱元璋深受感动,赐建了这座木质牌坊以旌表叶氏女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该牌坊为全国罕见的木牌坊,保存至今的明初牌坊已经不多,更何况还是木牌坊,弥足珍贵。</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到徽州别问州,深深古院几时谋。</p><p class="ql-block">高悬一处沧桑匾,错落三重寂寞楼。”</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底蕴,在中国四大古城之列,不仅体现了安徽地域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豆腐,已成为黄山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臭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p> <p class="ql-block">新安古道是明清徽商往返徽州的必经之道,渔梁是古徽州重要的水陆码头。</p> <p class="ql-block">渔梁古街依山傍水,整条街道用清一色卵石有序铺就,恰似鱼鳞,又因古街形似鲤鱼,故又称“渔鳞街”。渔鳞街蜿蜒1公里,街道两旁店面一色木板房,灰墙青瓦,古色古香,徽韵醇浓的古店号、古庄号至今依稀可见。</p><p class="ql-block">漫步其中,仿佛又回到明清时期繁荣的街市。古街中的人们,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慢时光,慢生活。</p> <p class="ql-block">渔梁坝,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渔梁村,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距今已近1400年。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它横截练江,使坝上水势平坦,坝下激流奔腾。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p> <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徽州人祖先、越国公汪华徙新安郡治于歙县,并筑坝截流,为水上军需民用。</p> <p class="ql-block">渔梁坝可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渔梁坝的位置十分重要,一是泄洪防旱,二是截流行船,三是美化环境。作为几百年来新安江上大小商贾船队往来的一个重要码头,渔梁坝是明清时期徽商从这里起航承接家族兴旺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徽商之源”。</p> <p class="ql-block">渔梁坝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全部用花岗岩石层层垒筑而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坝中间有开水门,用于排水。</p> <p class="ql-block">渔梁坝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如此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至今仍在发挥着它的功能,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具有综合利用价值。</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大道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四百年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棠樾是鲍氏家族的聚集地,村内的7座牌坊有两座是明代建筑的,五座是清代建筑的,古朴典雅,以忠孝节义顺序排列。</p><p class="ql-block">走进棠樾村口,七座牌坊、一座古亭、一座祠堂就在我们眼前…</p> <p class="ql-block">歙县棠樾牌坊群,既不用钉,也不用铆,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千百年不倒不败,一座一座直冲云霄👍</p> <p class="ql-block">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不大的村庄,鲍家富了十八代,目前在棠樾村还有三百多人。曾经成就几百年的朗朗声名今已不再,只有排列井然的一道道牌坊,见证其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是大年三十,除夕夜。徽州古城很多饭店都歇业了,为数不多有营业的饭馆竟都爆满,都要提前预定年夜饭😱我们一行四人周边逛了一通竟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只好叫外卖回酒店吃😥</p> <p class="ql-block">还好芳华酒店的前台小哥哥非常热情,帮我们点燃壁炉的柴火,让我们在酒店大堂享用了一顿别具特色的除夕晚餐🤓</p> <p class="ql-block">暖融融的火苗驱散了冬夜的寒冷🔥👏</p> <p class="ql-block">虽然晚餐有点寒酸,但仪式感还是要有的😋</p><p class="ql-block">愿新的一年,我们都能抵达心中的远方。山川日月,肆意追赶。江河湖海,尽情奔赴。🤗🙌</p> <p class="ql-block">青砖白瓦马头墙,一溪烟雨落江南。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历经沧海桑田已不复当年英豪。</p> <p class="ql-block">粉墙黛瓦,老街古巷。茶楼酒肆,曲径通幽。一半诗情画意,一半人间烟火。</p> <p class="ql-block">游走在古城的水墨丹青中,总能读到千年徽州的尘封岁月和徽派、徽商所带给你的厚重的岁月沉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