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小郭牵老牛<br> —— 鹤壁音乐轶事<br> 韩绍明<br> 鹤壁因煤立市,至今不过六十余年。作为一座新兴小城,文化上的的短板甚至断板比比皆是,在音乐上尤为突出。建市十五年后,才有了第一位音乐学院的科班生,几年后才有了第一位考上音乐学院本科的学生。那个年代,中国只有区区八个音乐学院,多数专业每年招生都是个位数,能顺利毕业的都被国家院团、省会城市抢走,那可真是“凤毛麟角”。因此,鹤壁音乐这两个“第一位”含金量是相当的高,而且这两位还有很深的乐缘和交情。<br> 先说第一位,牛登荣老师,1942年出生,老家河南安阳县白壁镇,1958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后升入本院二胡专业,1966年毕业前因查无实据的罪名被开除,前面提到的“毕业”是十几年后“平反”的结果。这位天之骄子承受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苦难,屈就在老家的剧团里发挥着专业作用,一直到1973年。<br> 这就要说到另一位“鹤壁第一”,郭长社,1954年出生,幼年随父母来到鹤壁,算是城市意义上的第一代鹤壁人。他是鹤壁市文工团首批团员,话剧他演过“男一号”,歌舞他担纲独唱,还兼职乐队的大提琴手。在艺术资源匮乏的鹤壁,小郭对蛛丝马迹的音乐信息极为敏感。他父亲的一位同事老家跟牛老师一个村,在闲谈中感叹地提到了“戴罪牛”。一直困惑苦恼没有专业人士指点迷津的小郭听到后如获至宝,骑上自行车不管不顾地就往安阳县赶。现如今高德地图导航显示54公里,半个世纪前的道路多是乡间土路,小郭骑的又是老式自行车,到了地方却没能见到人,他跟着剧团去河北磁县演出啦,可以想见小郭当时的沮丧和狼狈。老牛的妹妹主动提出带他去磁县,到了地方还是没能见到。俩人悻悻回到村里,一来一回又是100多公里啊。小郭真真的“不见不罢休”,索性在村里住了下来。笔者纳闷:牛家人怎么就那么信任这位素不相识的“毛头小伙”呢?<br> 皇天不负有缘人,小郭终于见到了老牛。虽说不上是“三顾频频天下计”,却也是思贤如渴一片心。<br> 小郭“牵着”老牛先到了自己所在的鹤壁市文工团,鼎力推荐,团里以没有指标“忍痛割爱”。他又带着老牛去了市豫剧团。该团前身是国家水利部黄河文工团,支援新城市,从郑州整体迁到鹤壁,团里老革命多,老艺术家多,虽求贤若渴,特殊年代还是颇费周折,好在终于留下了这位“戴罪牛”,从此鹤壁就有了第一位音乐上的科班人才。<br> 牛老师可能不是音乐天才,但绝对是痴迷音乐并为此孜孜不倦奉献一生的音乐学者。因为他的到来,鹤壁二胡艺术有了专业引领,很多爱好者直接间接都得到过牛老师的指点,鹤壁二胡艺术也因此奠定了扎实基础。鹤壁所有从事音乐工作和喜爱音乐的人,应该记住改变一座城市文化基因的牛登荣老师。<br> 再来说说“单骑牵牛”的小郭。小郭有一副天赐的好嗓子,1975年京剧名家叶盛长长女、鹤壁培红学校的叶爱珠老师凭借京城文艺圈的人脉,穿针引线,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发现了不知名小城的璞玉,惊叹“这是国内非常少有的低男中音”,建议他抓紧拜名师,走声乐专业道路,否则太可惜啦。从此,小郭开始了两年多艰难的“北漂”学艺,曾得到过沈湘、寇家伦、刘秉义和当时名不见经传但演唱技艺超群的杨洪基等大家的悉心点拨,他的声乐之路一发不可收。<br> 时来运转,1977年恢复高考,但小郭因超龄不能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好在武汉音乐学院有一条“专业特别突出者可以破格录取”的补充规定,因此鹤壁有了第一位考上音乐学院的本科生,那也是当年河南唯一一位考入音乐学院的声乐学生。毕业前,他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吴雁泽等歌唱家纷纷到场聆听祝贺,评价相当高。因为他是带着原单位的工资上学,原则上毕业后是要回到原单位的,至少也要回河南。但近水楼台的湖北省歌舞剧院——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娘家——抢得先机,为人才济济的剧院增添了这位国内少有的男低音宝贝。随后他在原创大型剧目《编钟乐舞》中担纲独唱、领唱,还挑起了全剧举足轻重的朗诵大梁。该剧一炮打响,受国家委派,出访十余个国家,誉满中外。他也成为获得湖北省杰出人才的青年歌唱演员。小郭变成了老郭,一位男低音歌唱家开始声名鹊起。<br>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声歌唱家的日子并不好过,老郭转战曾经的“文化沙漠”深圳,一方面坚持舞台演出,同时又开始了艺术道路上的拓展追求。他到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成了表演创作比翼齐飞的音乐家。他有近二十部作品获国家级大奖,其中八部作品是政府最高奖。他也因此成为国家一级作曲。作为声乐教授的他,在声乐教育和艺术管理方面更是成果斐然,广东省艺术类职称高评委,深圳市艺术创作室主任,深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深圳市歌唱家协会高级顾问和艺术指导。他曾任领队带着李云迪等艺术才俊参加国际钢琴大赛……<br> 2024年是牛登荣老师去世二十年,不知鹤壁音乐界特别是二胡艺术才俊们是否会以音乐的方式纪念这位鹤壁音乐的“拓荒牛”?<br> 到了可以自在云游的年龄,郭教授每年都会回到家乡住上一段时间。笔者曾观摩他的声乐课、钢琴课,短短几十分钟能明显感到受教者声音上的变化。点石能否成金要看各方面的造化,但在音乐教育上,郭教授耳音敏锐,眼光犀利,方法多样,真正是专业大家。希望他能发挥余热,拨冗多听鹤壁声音,助力鹤壁艺术才俊。<br> 郭“一级”还念念不忘自己的一部民族管弦乐作品《梦回故里》。这部呕心沥血之作倾注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曾由广东省顶级的民族乐团首演,好评如潮。他听说家乡现在也有了标准建制、专业水准的民乐团——鹤壁教师民乐团——非常高兴,希望能有机会合作,把《梦回故里》完美地呈现给家乡父老,为家乡日渐红火的的音乐生活添把“老柴”。</h3> <h3>大提琴乐手小郭笑的真甜</h3> <h3>“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遮了郭教授的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