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记邯郸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邯郸民协太极拳文化专委会顾问杨志芳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凤英/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邯郸一家茶馆里,我很荣幸地跟杨式太极拳第五代嫡传人、邯郸民协太极拳文化专委会顾问杨志芳先生聊太极文化。没想到这位被亿万太极拳习练者崇拜的太极名家竟如此低调,身着布衣、笑容可掬。</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源在古城广府</b></p><p class="ql-block">谈起祖辈对中国太极拳的贡献,杨志芳脸上洋溢着骄傲,听他介绍我了解到,太极拳是武术内家拳的一个拳种,有200年历史。太极拳的开创和传承已经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一是杨露禅“创天下”。杨露禅是直隶广平府永年县闫门寨村(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闫门寨村)人。嘉庆四年(1799年)生,自幼在闫门寨学洪拳,后在广府跟镖师陈长兴学十三势长拳十年有余,他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种拳当时在广府叫“沾拳”“绵拳”。19世纪40年代,杨露禅在河北蓟县得胜镖局以走镖为业,由同里引荐进京教拳,杨露禅第一个把秘不外传的十三势长拳传向京都,传向社会。他先在京西富豪张某家教拳,后受诸多官宦人家邀请,教授王孙公子学拳。同治七年(1864年)杨露禅在北京教拳时,端王府总管王兰亭拜他为师,并引荐到端王府教拳。大学士、书法家、同治皇帝的老师翁同龢观看杨露禅与人比武时以柔克刚、战无不胜,佩服地说:“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也。”并亲书“手捧太极震环宇,身怀绝技压群英。”清廷将太极拳奉为国术。杨露禅在京20多年的教拳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提高、完善,拳术独具特色,自成一家,后被推崇为杨式太极拳,王公贵族争相学习,太极拳在京城名声大噪。</p><p class="ql-block">第二个阶段是杨班侯“打天下”,民间有人用杀人如麻来形容杨班侯武功盖世。咸丰四年(1854年),杨志芳的曾祖伯杨班侯、曾祖父杨健侯(杨露禅次子、三子)相继进京,助父教拳。杨班侯生性急躁、刚直不阿,在京有“拳击雄县刘”“擂打万斤力”等武功轶事,因“打遍天下无敌手”而名震京师,人称“杨无敌”。经端王府举荐,充任清旗营武术教习,皇诰授武德骑尉赏戴蓝领官职。同治七年(1868年),杨班侯因参加义和团被官府通缉,回永年南关老家修建家园。杨班侯在家乡20多年,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武功传奇故事。杨露禅逝世后,杨班侯继续在京教拳为业,并将杨露禅“大架”修订为“中架”,不猛不硬、顺遂圆活,老幼强弱均可习练,使杨氏太极拳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p><p class="ql-block">第三个重要阶段是杨澄甫“传天下”。我被这种神秘深深吸引,思绪跟着杨志芳的回忆穿越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杨志芳的祖父杨澄甫进京随曾祖父杨建侯习拳、教拳。1918年,杨澄甫首次与弟子武汇川到上海教拳,后应邀到上海担任第二次国术比赛裁判,曾任南京中央国术馆太极拳教授、浙江国术馆太极拳教授。当时民国政府非常重视武术的发展,为太极拳的传播提供了很多条件,1925年杨澄甫嘱弟子陈微明所著《太极拳术》一书出版,1931年,由弟子董英杰整理《太极拳使用法》一书出版。1934年,由弟子郑曼青执笔《太极拳体用全书》出版,蒋中正、蔡元培等14位名人为该书题词。将杨式太极拳逐步定型,首次提出太极“只此一派,无二法门。”1925年,杨志芳的大伯父杨振铭(杨澄甫长子)辗转于沪、浙、闽、粤等地教拳。杨澄甫逝世后,杨振铭肩负重任,继承家业,解放后定居香港,闭门授拳,50年耕耘,桃李满天下。二伯父杨振基(杨澄甫次子)也在广东、河北做国术导师和太极拳教练工作,教授学生数万人。</p><p class="ql-block">“第四阶段就是三伯父杨振铎‘走天下’。”杨志芳饶有兴趣的讲述着。从1961年起,杨志芳三伯父杨振铎在山西太原和家乡永年开始教拳,教授学生10万余众。自1985年以来多次到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意大利、新加坡、德国等地授拳讲学。1998年10月,杨振铎成立了国际杨氏太极拳协会,一年之内该协会就发展到在9个国家设有18个中心,使杨式太极拳逐步在世界各地普及,成为中外人民友谊的桥梁。1996年他获得美国德州圣安东尼奥市名誉市长称号,1999年美国特洛伊市长颁发该城市金钥匙,1999年美国密西根州州长颁发表彰证书。杨振铎是杨家第一位迈出国门的人,是杨氏太极拳走向世界的贡献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扎根五湖四海</b></p><p class="ql-block">杨志芳自豪地说:“杨家祖孙四代开创并把中国太极拳由皇室贵族传到了民间又传向世界。”</p><p class="ql-block">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始,杨澄甫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分别将杨氏太极拳传播至世界各地。杨家继杨振铎走出国门后,杨志芳的父亲杨振国在20世纪90年代,受聘为美国波城哲禹太极拳社名誉顾问,后应台湾郑子太极拳研究会邀请,赴台进行交流传播。</p><p class="ql-block">杨振铎长孙杨军是杨氏太极拳海外传播的中坚。1998年10月,杨军于美国西雅图成立国际杨氏太极拳协会,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协会已成为一个学校专业化、教练分级化、裁判资格化、段位考评化产业发展完善的国际性太极拳组织。该协会分别于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在美国田纳西州、肯塔基州和意大利的塞尔维诺举办了三届国际太极拳论坛,在全球已经举办了400多场专题讲座与公益培训。杨军还先后在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成立杨澄甫太极拳中心、附属学校和“太极拳师范学院”108个(所),注册教练200余名,弟子门人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杨军在保加利亚大特尔沃大学开设杨氏太极拳硕士班,使传统太极拳进入海外高等学府并成为独立下设专业的硕士教育体系。为进一步推动太极拳在国际上的普及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共融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亲族传人的传播在不同时期也做出了突出贡献。1916年—1917年,王恭甫赴南洋爪哇击败英国力士,名震南洋,成为太极拳扬名海外的先声。</p><p class="ql-block">1936年董英杰于香港授拳,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学员皆从学于此,传人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39年蔡鹤朋在旧金山、洛杉矶、奥克兰和纽约等地的中国城授拳。1940年,林伯炎在新加坡精武体育会授拳。1958年至1959年郑曼青及弟子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美国旧金山授拳并成立太极拳学会。上世纪70年代,杨澄甫再传弟子李光华在法国萨勒贝特利耶尔医院授拳。上世纪80年代傅声远、傅清泉父子在澳大利亚授拳,赵幼斌在泰国授拳。1988年,董茉莉创办澳大利亚太极拳武术学院任院长。</p><p class="ql-block">太极拳在海外的传播很大很广,无法统计。总之经过近百年的海外传播和发展,目前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3亿人习练太极拳,其中90%习练的是杨氏太极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谨记父辈教诲 </b></p><p class="ql-block">杨氏家族嫡系传承,杨志芳是杨氏太极拳的第五代嫡传人,练太极拳肯定上天注定。”</p><p class="ql-block">杨志芳出生于1959年,从小和祖母(杨澄甫之妻)生活在一起。还在他年幼懵懂的时候,祖母就常常和他谈些先祖杨露禅、祖父杨澄甫在北京、上海教拳的往事,并语重心长地叮嘱他,要把太极拳传下去。那时,他已稍稍懂事,了解到了祖辈个个都是神奇的人物,功夫都非常厉害,他在崇拜祖辈的同时,幼小的心里已深深埋下了太极拳的种子。</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同在邯郸工作的二伯杨振基和父亲杨振国常常在一起聊拳、切磋,定居山西太原的三伯杨振铎也利用每年的探亲假回邯郸,三兄弟欢聚畅谈句句不离太极拳,他耳濡目染的全是太极拳,也在太极拳的熏陶中一天天长大。“文革”前夕,他随父亲学会了一套传统的太极套路。“文革”期间,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武师也不敢再公开教拳了。二伯杨振基和父亲杨振国只能到了晚上关起门来偷着练,但他们坚信,总有一天,政策会开放,太极拳会迎来春天。父亲曾认真地对他说:“老祖宗留下来的太极拳是传家宝,既能健身也能防身,利国利民。你必须学好也必须传承下去。”那时他8岁左右完全懂事了,明白了肩头的责任和担当。他跟着父亲刻苦练习,一发不可收。</p><p class="ql-block">20岁时,他进了邯郸纺织集团上班,那时,二伯父和父亲盼望的太极拳春天已经到来。邯郸市体育场是他下班后经常去的地方,找二伯杨振基学拳已经成了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伯一招一式地精心传授下,他对祖父杨澄甫定型的这套太极拳有了真正深刻的认识,也对拳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钻研每个招式的内劲、用法和变化,打拳、悟拳成了一种习惯。也许是祖先传给他的基因太强大了,短短几年他掌握了多种习练方法,学会了本门的多种太极器械,技艺越来越精湛,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杨门传人。”</p><p class="ql-block">杨志芳庆幸自己生在了一个好时代,解放后,政府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太极拳独特的健身功效,1956年,国家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倡导全民练习太极拳。</p><p class="ql-block">数起杨先生历年来在太极拳方面的成绩我更是吃惊和赞叹。</p><p class="ql-block">2008、2014年两届邯郸国际太极拳大会被国家武管中心评为太极名家。</p><p class="ql-block">2010年6月,在韩国首尔举办的世界太极拳名家演讲讲座被授予太极名家奖牌。2013年10月被授予香港杨式太极拳总会名誉会长,同年10月在台湾参加中华世界杨氏太极拳武艺总会被聘为名誉理事长。2014年6月被深圳市武术协会杨式太极拳专业委员会聘为特邀顾问。2016年邯郸第13届太极拳大会被评选为推介大使。2018年被邯郸第14届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组委会评为旅游形象大使。2020年被邀请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录制传统杨式太极拳37式视频。</p><p class="ql-block">这只是杨志芳诸多荣誉中的一部分,竟让我一口气读不下来,杨志芳却是谦虚的一笑。他说:“做为杨门传人,我肩负着传承的责任。我的父亲杨振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他对我的要求十分严格,我也非常用功,谨记父亲传承弘扬太极拳的教诲,数十年来一直努力习练,行拳走架完全是父辈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勇担传承责任</b></p><p class="ql-block">杨志芳认为“太极是一种文化,太极拳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多年来,他投身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工作,亲授的徒弟有50多人,除邯郸外还有杭州、上海、昆明、深圳、英国等外省和外国人,学生更是数以几十万计。先后在青岛、大连、杭州、温州创立杨式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在全国各地发展的20多个团队,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均名列前茅。他的学生在香港、台湾、德国、美国、丹佛、英国、新西兰、韩国等地成立杨式太极拳总会并教授学生数十万人。</p><p class="ql-block"> 谈起这一路走来让他难忘的一件件往事杨志芳更是感慨万千。他说:“我曾30多次到台湾和香港讲学。有一次到台湾讲学,孩子们渴求学习的目光和临别时牵着我的衣袖争相拍照依依不舍的场景让我感到肩头责任的沉重。还有一次,两位台湾太极拳习练者不远万里赶到广府城要寻找杨露禅后人。他们到广府后打听到我住在邯郸市里,又几经周折找到我的家,可正赶上我在外地,他们脱鞋解帽,无比虔诚地跟我爱人拍照留念。事后我爱人跟我说起这件事我十分感动,我知道,这是他们对杨氏太极拳的膜拜。”</p><p class="ql-block">当我问起太极拳和其他拳种的区别时,杨志芳聊得更有兴致。我也满有兴趣地听他介绍。太极拳源于中国哲学中的“道”,根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文化之树上的璀璨明珠,是祖先和前辈大师们一代代在传承中流传下来的精华。凝结着身心修养的智慧之道,杨式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式式均匀、姿态舒展,劲在内含、潇洒自如、大气优美,外国人称其为“东方舞蹈”。太极拳的最大特点是刚柔并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种需要身心放松的运动方式,具有保健益寿的健身作用,而这一积极作用要远远大于它的自卫技击作用。如今社会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学习杨式太极拳除了学它的动作、套路,更重要的是学会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沉心静气、修身养性。</p><p class="ql-block">谈起未来的打算杨志芳激动地说:“太极乃国之瑰宝,武之精华!2020年中国太极拳收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分量越来越重。邯郸也给太极拳事业的发展以有力的政策支持,邯郸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也成立了太极拳文化专委会,传承和坚守太极拳文化就是延续我们的精神血脉、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我的先祖杨露禅“创天下”,曾祖伯杨班侯“打天下”,祖父杨澄甫“传天下”,伯父杨振铎“走天下”,做为杨氏太极拳的第五代嫡传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杨氏太极拳的代表性传承人,我将广开门户接贤纳士,把太极拳优秀的人士聚集在一起,让太极文化“兴天下”,繁荣和传承好太极文化。</p><p class="ql-block"> 杨志芳侃侃而谈,语气刚柔并济,散发着太极文化的无限魅力,室内茶香弥漫,沁人心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