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课堂是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阵地,也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教研活动既搭建了一线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又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意识和教研水平。</p> <p class="ql-block">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奋力做好“停课不停学,隔空见面教研”工作,为学生的居家学习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最有利的教学教研支撑,践行新时代教研人的使命和担当。</p> <p class="ql-block">“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智慧就在哪里。” “观点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为了打赢线上教学这一仗,我们语文组先召开了线上会议,黄老师为我们传达了学校精神,各年级备课组积极行动,为线上教学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p> 七年级集体备课 <p class="ql-block">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类始终面对着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本单元课文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有的表达了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有的表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孙璞老师主备的《猫》为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单元导学部分重点为人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通过本单元学习增进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人类的自我反思和理解,从而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本单元依旧学习默读,但应当继续提高要求。因此本课在默读的基础上,设置了对于三只猫相关内容的表格概括,重在提高同学们勾画重要语句和摘录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在对第三只猫的情感理解部分,通过“好久不养猫”和“永不养猫”的对比,理解作者当时因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内心内疚后悔之情,从而引起同学们对此课学习之后的启示,对应学习目标中语文素养的培养,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p> <p class="ql-block">梁亚老师主备的是蒲松龄的《狼》:</p><p class="ql-block">文言文的教学尤其要重视〝因材施教”。即文章本身《狼》一文情节曲折动人,对这类叙事性特别强的文言文本,我们不能因为基础的需要,而一味的进行字、词、句的教学,应该充分发挥情节吸引人的优势,赋以情节性,生动性,趣味性,正如新教材要求的“要让学生动起来”。</p><p class="ql-block">梁亚老师启发学生从狼的角度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诸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等,让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的建构文本意义,交流自己对文本的认识,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故事发展的情景当中。</p> <p class="ql-block">聂京京老师对孙璞老师的备课给出了肯定:孙璞老师备课非常认真,教学目标合理,内容新颖,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p><p class="ql-block">1.围绕单元目标设计学习目标,符合孩子的学习规律。</p><p class="ql-block">2.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注重生字词等基础性知识的学习。</p><p class="ql-block">3.教学活动新颖,能提高孩子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4.注重细节性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句子。</p><p class="ql-block">5.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程圣峰老师对梁亚老师的备课给出了肯定:梁亚老师主备的《狼》这一课教学设计完整,从字音到文意再到人物形象分析,最后概括文章主旨,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对于《狼》这样一篇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不太容易理解,而梁亚老师设计了五个读的活动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初读,读准字音。再读,了解大意。三读,梳理情节。四读,整体感知。五读,分析形象。通过“读”既使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又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理成章地完成。</p> 八年级集体备课 <p class="ql-block">毛欢老师主备的是陶渊明的《饮酒》:</p><p class="ql-block">毛欢老师注重于诗歌教学中采用诵读的方式,通过多次朗读来体悟作者的情感,能让人感受到诗歌中的浮浮沉沉。</p><p class="ql-block">毛欢老师用《爱莲说》《归园田居》引入了本课。从绘画面,析意境中,意境使学生体会到了恬静闲适,悠然自得的意境。又通过背景链接《不为五斗米折腰》引导学生体会到了作者摆脱世俗,回归自然,悠然自得的“真意”。最后归纳总结使学生看到了一个顺应天性、坚守本真、洒脱恬淡、崇尚自然的诗人形象。</p><p class="ql-block">毛欢老师用几个问题串联整篇课文,问题设计巧妙,且不断加深,把整首诗的意思,诗人的情感,生活的背景,等等全部囊括其内,结构很紧凑。自然洒脱,一挥而就,读诗如品人,陶潜形象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王香老师主备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 class="ql-block">王香老师先以同学们熟知的《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导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出示了朱熹说的一句:“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气势,读出抑扬。最后齐读课文,读出雄辩的气势和说理的抑扬。接下来,王香老师带领学生疏通了文意,字词。最后出示了四个活动,说故事,深探究,讲故事,诵全文。深化了主题,也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课文,体会了《孟子》语言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张小妮老师对毛欢老师的备课给出了肯定,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苏雅老师主评王香老师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p><p class="ql-block">苏雅老师对王香老师的备课给出了肯定:</p><p class="ql-block">《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是一篇历代传诵的名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条件的环境下创造的。他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都提到了,再由个人到国家,进而导入本文中心“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根据文本特点,王香老师采用了导入、诵读、翻译、探究、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启发诱导,引导学生独立解读文章,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本教育理念。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王香老师非常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把问题设置化难为简,拓展也非常精巧,既拓展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p> 九年级集体备课 <p class="ql-block">刘亚威老师主备的《智取生辰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智取生辰纲》</span>选自部编本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古典白话小说《水浒传》的节选。文章篇幅较长,围绕明暗两条线展开叙述,明线写杨志押送金银担,暗线写吴用智取生辰纲。文章着墨最多的人物是杨志,作者着力描写了“青面兽”杨志如何一步步失去人心,失去警惕,最终导致生辰纲失陷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置了三个探究,分别完成了故事情节的梳理、行文线索的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分析、失陷生辰纲的原因、“智押”与“智取”的分析。从而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文本。</p> <p class="ql-block">成冰倩老师主备的是第六单元的《范进中举》:</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篇古典小说,成老师按照小说三要素来设计,主要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和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这节课重点放在了对比手法的运用,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生活状况以及语言的变化,胡屠户前后态度的变化,形象地刻画出范进的唯唯诺诺与世俗,同时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形象也跃然纸上。同时抨击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物的思想毒害,讽刺了世态炎凉。</p> <p class="ql-block">梁银亮老师主评刘亚威老师的《智取生辰纲》,对刘亚威老师的备课给出了肯定</p><p class="ql-block">刘亚威老师的智取生辰纲:</p><p class="ql-block">1.课件淡雅醒目,简洁明确。重点难点突出。</p><p class="ql-block">2.课堂容量大。紧紧围绕目标,夯基础,重延伸,重思考。课堂语言简练,指示性强,点拨干净利落。知识点总结的全面巧妙。 </p><p class="ql-block">3.合作探究问题设置有剃度,环环相扣。刘老师能够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仅仅传授既定的知识,还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学、如何做。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结论。</p> <p class="ql-block">梁银亮老师主评成冰倩老师的《范进中举》,对成冰倩老师的备课给出了肯定。成冰倩老师的《范进中举》:</p><p class="ql-block">1.目标合理,把握准确,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2.课堂富有文化气息。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添了学生的兴趣,又为批判科举制度做了铺垫。</p><p class="ql-block">3.分析人物形象细致有趣味。既填了反映主要内容的表格,又在诙谐幽默中认识了人物,还明确了讽刺的写作方法。</p> <p class="ql-block">各位老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p> <p class="ql-block">陈燕飞老师评刘亚威老师的课:直接和间接的环境描写的问题设置非常好,紧扣中考考点并给学生以明确的思路引导。目标教学二的设计非常好,如果与后面的环节设计相衔接的话,更有利于学生思路的拓展。</p><p class="ql-block">曹丽老师评刘亚威老师的课:目标设计简洁明了,思路清晰,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亚威老师的两个教学活动设计紧扣课后习题。</p><p class="ql-block">刘方老师评刘亚威老师的课:目标教学设计懂得取舍,目的性强。问题设计很有实用性。</p><p class="ql-block">徐霞老师评刘亚威老师的课:思路清晰,探究一和探究二围绕“智取”既讲了杨志也讲了吴用这两个人物形象,全面具体。</p> <p class="ql-block">田彦利老师评成冰倩老师的课:导课引用诗句非常好,我也很喜欢这两句诗。丰富学生见闻。</p><p class="ql-block">朱均洲老师评成冰倩老师的课:课件细致全面,但我有一个想法,导客的诗句引用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换成直观性的引导,效果可能会更好</p><p class="ql-block">朱迎春老师评成冰倩老师的课:课件设计优良,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情节和人物形象展开,紧扣小说的三要素的展开教学。</p> <p class="ql-block">用心教研,言之有悟,百想齐思,思附践行。线上教研承载了四中教师对课堂的严谨和认真,传递着一种努力向上、生生不息的力量,记录下特殊时期的老师们仍然坚守岗位蓬勃向上的教育热情。相信,待疫情散去,星河长明,四中语文人定会继续携手,向着教育的阳光之巅,一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