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邓建华</p> <p class="ql-block"> 积金,原名懒板凳,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南边的一个小镇。这里的先民大多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川”迁徙进入四川的移民,火龙也随这里的先民带到了积金,至今已有300多的年历史。而今作为中江县积金镇的文化地标,积金火龙已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几百年的传承,积金火龙便成了当地人难以磨灭的过年记忆,更是无数游子对家乡记忆的一道美丽风景。</p><p class="ql-block"> 据说积金火龙起源于早期民间祈福的“烧火龙”活动。在烧“火龙”之前,为表示对神龙的尊敬,要由积金庙里的高僧开光点像,然后带着龙游街造势,舞着龙到家家户户门口祈福、说吉祥话。老辈人口口相传,只要耍了龙灯,就不会发生火灾和瘟疫,而被火花溅到的人会受到龙的庇护,免受疾病、厄运的困扰因此当地居民都会在每年的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舞火龙,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减少灾害和瘟疫。</p><p class="ql-block"> 积金火龙的特色首先是舞龙人须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参加,舞龙时赤裸上身只穿一条红色短裤。其次是舞龙人须要在龙身盘旋翻腾时有节奏地齐声大吼,这场景很是震撼。再其次就是火龙在经过街上各家的门口时,街两边的人就要对着龙燃放“花儿”(一种特制的烟花)这就称为“烧火龙”。“烧火龙”的最高潮就在“花儿”一起点燃的那一刻,龙在天地间来回翻滚舞动,龙身周围焰火四射,天上到地下都是喷射的“花儿”。舞龙人在“花儿”中穿梭,越舞兴致越来劲,这就像在舞台上唱歌,台下的掌声越激烈唱歌的人越有兴致一样,燃放的“花儿”越多也代表了来年运气越来越旺,所以家家户户都准备了充足的竹筒“花儿”来喷射从自家门前经过的龙。炽热的火花、舞出漫天烟花!狂野的龙舞,赤膊上阵的舞龙人,组成了刺激火爆、壮观壮美、惊叹叫绝的迷人画面!让人又惊又怕又刺激……</p><p class="ql-block"> 竹筒“花儿”是用硫磺粉、硝酸钾、木炭、黄泥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充装在竹筒内,这种特制的“花儿”看似火焰喷射凶猛好看,却不易烫伤舞龙人的身体。燃放者用木条制作成一米左右长的专用手持燃放支架,将竹筒用橡皮固定在支架上对着龙燃放。</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每到过年看舞龙都是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的鞋子都踩丢,大人小孩跟着龙跑了上街跑下街都不觉得累,那个劲儿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都历历在目。那个时候为了去看一场“烧火龙”,正月十五下午老早就吃了晚饭,在哥哥姐姐的吆喝下打着灯笼火把步行30多里到镇上去看“烧火龙”看完后回到家时已经深夜两三点了,躺到床上满脑袋都还是装的烧火龙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过年是传统,年味也该从传统中寻找,找回浓浓的年味重在传统文化传承。在许多人心中,还留在儿时记忆里杀年猪、打扬尘、推豆腐、祭祖、贴对联、团年饭、守岁、放鞭炮、穿新衣、赶庙会、舞狮舞龙……是年味,其实一直在我们心底,只需要一点点的唤起。我们这里的过年,有一些习俗,有一些风景,还有一些事情,都一直在传承,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不约而同的信仰。现在用最传统最热烈的新年庆祝方式,重拾儿时过年的兴奋心情,体验最浓郁的年味儿。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年俗里饱含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对和谐美满的渴望、对至善至美的追求。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年,依旧是我们最眷恋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三年大疫过后喜乐、舞龙、烟火。。。。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谢谢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