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民俗——泥人张

八年四班 崔博涵

<p class="ql-block">  泥人张是天津最有名的民俗之一。泥人张原是时人送给天津民间泥塑艺人张明山的称号。张明山18岁时已经名动京津,后创建“塑古斋”泥塑作坊。他的后人继承了他的事业,融入了时代审美和技艺创新,把“泥人张”这一称号世代流传下去。今天人们在提起泥人张时,已不再想起张明山,而是天津著名的老字号,甚至是北方泥塑风格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天津泥人张的造型特征总体相对写实,但由于是家族传承形式,经过六代传承,一百多年发展,天津泥人张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造型特点。</p> <p class="ql-block">张明山塑《谭鑫培便装像》</p><p class="ql-block"> 天津泥人张第一代张明山,他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生动,比例准确,性格准确。从传统艺术、雕刻中吸取长处,运用在泥塑中。天津泥人张的早期创作中的古代仕女,面相丰满,眼部突出,受到了唐代石刻及绘画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张玉亭塑《三娘教子》</p><p class="ql-block"> 天津泥人张第二代张玉亭在人物塑造上注重总体效果,略去细节,采用一定的夸张手法,表现人物内在性格,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但作品仍强调比例准确的严谨风格。</p> <p class="ql-block">张景祜塑《选花布》</p><p class="ql-block"> 天津泥人张第三代张景祜主张技术应服从神态,神态应服从主题。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想法,注重人物细节刻画和真实感。服饰用一定的装饰纹样,注重工艺性和装饰性。</p> <p class="ql-block">  天津泥人张第四代及第六代传人继续继承天津泥人张一贯的造型特征,以写实为主,造型稍有夸张,比例精确,造型生动,并吸收国画中的用笔特点及杨柳青年画中的装饰性,追求形象、动态、肌理上的工艺美。</p> <p class="ql-block">  1915年,泥人张的16件作品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获得“名誉奖”。有了国际奖项的背书,泥人张的销售和推广就更有了说服力,几乎成为了游客到天津的必购名产。徐悲鸿先生去同升号买泥人时,“肆主言美国赛会,此类货物,如何获得荣誉,洋人之如何喜欢称赏,凡来天津,无不购者。吾乃照洋人之例,凡购卖糖者一,卖糕者二,卖卦者一,胖和尚二,欣然南归。”可见,徐悲鸿是听了店家的推销,购买了外国游客的常规“套餐”。</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抟泥塑人间”——天津“泥人张”的俗世传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