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渊冰厚三尺,素雪霞千里。”几波冷空气南下后,进入隆冬,大地被冰封。过去家乡的冬天也时常会下雪,零度以下的冰冻时光也时常会有。</p><p> 在城关镇向东往西的四城门外,冬日茫茫荒野上,会有几座草堆突兀地屹立在那里,那尖尖的草顶远远望去如埃及古金字塔,近观便是一座座草屋冰库,也叫冰厂。其基础部分是用泥坯甩硬垒起来的,腰身以上盖上稻草,是为了保温和方便储冰。库内存放便是冬天从河田里挑来的冰块,冰块是用作往后日子里捕捞上来的鱼货冰冻保鲜的,那是最原始的冰鲜方法,相传不知多少年。</p><p> 冰库的四周是白汪汪的水稻田,期待在零度以下水面结冰。每当此时是冬天里最热闹的,北风呼啸、冰封大地,满地遍野都是挑冰的人们。冰库揭去草顶,掀开草帘盖,人们有序地在一行行的冰田里敲冰装框,荷肩挑担向冰库进发存冰。</p><p> 这是多么艰辛的劳作。凛冽的寒风,天空中有时还飘着飞扬的雪片,他们就用钉耙等工具破冰,再用铁铲装框,不断向水田积冰处延伸、推进,脚腿肚下全是刺骨的冰水,鞋袜已不成形,路是多么的泥泞,挑起装满冰块的萝框在打滑趔趄中艰难挪步前行。然而,冰库里的冰是从上往下倒的,揭起的草盖,用泥垒起来的基础足有两人多高,那便是一段被人踩踏得更为泥泞、打滑的上坡路。所有的人都甩掉厚重的冬衣,打赤脚的就比比皆是,一个冬天下来手脚没有不生冻疮的,有的甚至被冻成残废的。这一切都为了一次几分钱,一天几毛钱的收入。</p><p> 到了中午时分,太阳挂中天,便收场了。当家的会将草帘子覆盖好,不能将阳光闷进库房,不然冰会化水。这时,大伙才收工,才收拾自身的衣什,结帐领取筹码,待年终生产队里分红兑换现金。</p><p> 每当想到那个时候我便不由地忆起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中的诗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在这艰苦的挑冰大军中,更累的还是那些妇女,她们人小力单薄,如家中无身壮的劳动力,实在难为她们了。但是对男壮年来说却是大好事,一则“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另外,在当时如你中意哪位姑娘,只要放手能将筹码分一点给她,让她不用挑冰,帮你敲冰,争取一下她的芳心也不是不可能的。我的小叔和小婶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促进的。我家祖上比较穷,而小婶家家境相对好些,要在平时想娶她那是断断不可能的。特殊环境就能成全特殊希冀。当然,当时小叔筹码暗渡也确实引来爷爷的不少谩骂,而笑到最后的也是他父子俩。像我叔这样成亲的,在我们村里为数不少。</p><p> 冬天挑冰是故乡特有的一种劳动,一年的鱼鲜全赖仗这些冰。以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冷库建设不断拓展,机制冰的全面应用,鱼类贮蔵在保鲜、延长时日中不断发展,这些冬天的挑冰活便稍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些撒落在旷野上的冰库也残破地任寒风劲吹。</p><p>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出竹山门,郊外大地上还能见到几座被荒废散落在田野上的冰库土基础,上面的草盖早已不见了。我便时常去那里,倘佯四周,在杂草离离中似乎去追抚那昔日被岁月遗散的那些凌霜傲雪日子里的宝贵东西,那会是什么呢?我想那种艰苦奋斗,为家劳累创业的精神是永远不会消遁和熄灭的。被冰封的记忆也会随着春天的来临会被时时地溶化。</p><p><br></p><p><br></p><p><br></p><p> 陈国芳</p><p><br></p><p> 二0二二、二、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