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叔父师福胜,1923年生于师家滩村,1995年辞世,享年73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他出身于乡绅家庭,祖父师长怀曾是煤矿的创办者、盐业的经营者、船队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村中的领导者。叔父的父亲,师凌霄,是清代的贡生;母亲则是女子学校的校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叔父在17岁时失去了父亲,1941年日本人占领师家滩村后,他和家人开始了逃荒流浪的生活,流落至吉县和陕西宜川长达十二年。1952年重返家乡后,叔父在薛虎沟煤矿工作,1959年公私合营后转至毛则渠煤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叔父先后担任乡宁县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乡宁中学、兰涧水保队的指导员,致力于消除文化大革命十余年来根深蒂固的派系,坚决支持学校复课,努力维护社会稳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叔父25岁结婚,育有六名子女,五男一女。他继承了祖辈的基因,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培养,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有远见,开阔视野,认识到精彩的世界需要过硬的本领。他支持六个子女分别完成师范和高中学业,并将长子和三子送入军队保卫国家,次子则投身教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叔父以宽容和善良著称,总是主张心存善念,善待他人,教育我们要尽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工作期间,无论是亲戚还是陌生人,只要有人求助,他都会给予满意的答复或帮助。村里人都称赞他是最护群的人。他对朋友忠诚,乐于助人,从无私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叔父常教导我们,孝顺是为人子女的本分,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他强调兄弟姊妹间要友爱互助,对待朋友也要像对待兄弟姊妹一样。叔父和我的父亲师福泽兄弟二人同家生活直到他在杨家岭村落户安家,他们尊兄敬弟,和睦相处了四十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叔父一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他从不追求个人的生活享受,饮食以饱为足,衣着以遮体保暖为标准。他为子女和家庭奋斗了一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叔父注重自我提升,顺应时代。战乱时期,他流离失所,曾在小船窝当船工、做工匠。退休后,他开饭店,到河津做煤炭和焦炭生意,学习中医,在岭上挖药材,开中药铺,用偏方治病救人。他将一个苦难的生活过得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叔父做人就像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像柴一样,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咬紧牙关,默默支撑,为身边的人提供温暖和依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像米一样,质朴无华,却不可或缺,总是默默地付出,用自己的平凡和踏实,为生活增添一份安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像油一样,热情洋溢,总能在他人需要的时候,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周围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像盐一样,虽然平凡,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他的存在让生活有了滋味,让身边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像酱一样,有着独特的魅力,总能用自己的方式,为生活增添一份色彩和情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像醋一样,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总能在关键时刻发现问题,为生活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像茶一样,有着淡然的气质,无论生活如何起伏,他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从容,用自己的豁达和智慧,化解生活中的种种烦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