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新学期,与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会越成功!(转发给家长)

沿河县团结街道

<p class="ql-block">家长朋友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新学期,当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里,当老师在课室迎接学生时,心中都有一个困惑:</p><p class="ql-block"> 家长会想,老师会重视我的孩子,并且好好教他吗?</p><p class="ql-block"> 同时老师也会想,管理学生太严格,能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吗?</p><p class="ql-block"> 教育最需要的,是爱的引导。正如一位作家所言:“老师对孩子尽职尽责,家长理解、支持和配合老师,就是孩子最大的福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教育最大的危险 就是父母“怕麻烦”</span></p><p class="ql-block"> 经常听到家长说: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儿,我管不了那么多。</p><p class="ql-block"> 然而到最后,你会发现:越怕麻烦,越麻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教育孩子,就像种地一样。</span>农民要把种子播种到地里,还要给它除草、施肥、灌溉、杀虫,经历辛苦耕耘,才能获得丰收。</p><p class="ql-block"> 若家长把孩子送去学校后就不闻不问,全指望老师把孩子变成学霸,这是可能的事情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教育界有一个“5+2=0”的公式。</span>5天的学校教育颇有成效,但2天的家庭教育没有跟上,孩子很可能被打回原形。</p><p class="ql-block"> 你想孩子得到“0”,还是得到“7”,就看你怕不怕麻烦,愿不愿意用心教。</p><p class="ql-block"> 所以,不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那些金光闪闪的别人家孩子背后,都站着沉默铺路的别人家父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提醒广大家长:“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只是老师的事,更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教育最大的悲剧 就是家校“不配合”</span></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家长和老师明明志同道合,却偏偏成了彼此最大的敌人。</p><p class="ql-block"> 家长对老师充满偏见,稍有不满就投诉老师。老师怂了,怕了,唯恐惹火烧身,宁愿佛系教学,明哲保身。</p><p class="ql-block"> 白岩松曾谈及医患关系:“今天你骂医生几句,表面上吃亏的是医生,其实真正受害的是明天的病人,但谁又敢说你不是明天的患者呢?”</p><p class="ql-block"> 同样,家长今天赢了老师,表面上吃亏的是老师,其实真正受害的,是你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他会让老师不敢严格管教;他会因为不尊重老师而被同学孤立;他会成为班里的边缘人,变成一个被遗忘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正如著名校长刘长铭所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p><p class="ql-block">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再优秀的老师,如果学生不努力,家长不配合,就不可能教出好成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老师未必完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但对孩子的心一定最真诚</span></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不是神,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他敢管学生。</p><p class="ql-block"> 只有负责的老师,才会顶着种种压力和风险,也要不遗余力地管教学生。</p><p class="ql-block">批评是为了让教育更有力,惩罚是为了让教育有原则。</p><p class="ql-block"> 作为教师,上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下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业。他狠得下心对学生严厉。</p><p class="ql-block"> 教育不可能一味让步,如果家长太慈爱,管不住孩子,老师就不能心软,继续放纵孩子。</p><p class="ql-block"> 有远见的老师,都带点绝情,通过严厉的敲打,让孩子知晓学习的意义,明白人生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对学生而言,老师可能只是“外人”。但正是这个“外人”,却愿意因学生的进步而高兴、退步而着急,满怀期待,助其成才,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家长离不开老师 老师也离不开家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教育是成就孩子的事业。</span>家长和老师没必要争是非对错,家庭和学校也不应该走向对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我们所做的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孩子好。</span></p><p class="ql-block"> 案例分享——</p><p class="ql-block"> 一个学生迟到被老师罚站,学生不服,家长就将老师关到派出所。结果,老师再也不敢管学生了。</p><p class="ql-block"> 另一个学生迟到被老师罚站,学生不服,家长却感谢老师,让动作磨蹭的孩子得到教训。自此,学生再也没有迟到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同样教育孩子,不一样的家长,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span></p><p class="ql-block"> “家长和老师,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彼此合作无间,才能在教育上打胜仗。”</p><p class="ql-block"> 老师在学校教授的文化知识,需要父母在家帮助孩子巩固。</p><p class="ql-block"> 父母在家给孩子培养的良好品德,需要老师在校帮助孩子落实与发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孩子就好比一颗树苗。</span>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根系,学校教育是不断生长的枝干。根系扎得牢固,枝干长得茂盛,这棵树才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最成功的教育 是家长与老师肩并肩</span></p><p class="ql-block">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是一种无声的支援。</p><p class="ql-block"> 教育路上,老师与家长的相遇,总会碰撞出最大的教育火花,为孩子而并肩战斗。</p><p class="ql-block"> 一位从教三十年的老教师,教学成绩斐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p><p class="ql-block"> 在退休那年,她说最感谢的,还是那些愿意支持她、配合她的家长。“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教育这条路会坎坷不平,孩子会摔更多的跤。”</p><p class="ql-block"> 这个世界上,老师与家长本就是最能互相理解的人。</p><p class="ql-block"> 因为孩子,我们紧密相连;为了孩子,我们共同奋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致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 你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教书育人,要永远保持一颗充满爱与责任的心,担得起家长的期待,也对得起孩子的未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致家长:</span></p><p class="ql-block"> 请给老师多一些理解,多一份支持,多一分等待。老师和家长一起相辅相成,并肩作战,才能发挥出1+1&gt;2的能量。</p><p class="ql-block"> 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拥有以身作则,永不缺位的父母,以及恪守职责,心中有光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愿在新学期里,老师与家长携手前行,带领孩子扬帆起航。</p>

老师

家长

孩子

教育

学生

学校

配合

新学期

他会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