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魏紫熙的山水画初学清季王石谷,笔墨清润,丘壑奇伟,富有写生意趣。继师宋人山水,于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之大小斧劈、水墨清润,十分用功,得其三味。中年后接踪清初石涛、梅清诸贤,搜尽奇峰,师法造化,钟情黄山峰峦烟云,形成兼有雄劲严整与隽秀清润的笔墨特色。造型、章法之外,重视书法入画,讲究骨法用笔,往往正、侧、逆锋同时兼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擅画水,得之于马远水法,勾勒、渲染之外,融人光影处理,或云水空蒙,或浊浪排空,若感其势、若闻其声。善用暖色,好在浓墨上以朱(石票)、朱砂层层点染画秋山,前人所无。</p><p class="ql-block">老松、长瀑、峰峦、房舍、舟楫......</p><p class="ql-block">欣赏山水画大家魏紫熙笔下的这100幅精品山水图,给人的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心灵的洗涤。</p> <h3>魏紫熙(1915—2002),著名山水、人物画家,原名显文,生于河南遂平,现代金陵画派山水大家之一,其笔墨凝重质朴,画风苍秀齐出,婀娜中见刚健之气,婉媚外显遒劲之韵。</h3></br><h3> <p class="ql-block">早年毕业于开封河南艺师。他的山水画初学王石谷,后偏爱马远、夏圭等南宋画家的画法,复涉新安画派诸家。作为江苏画画院的画师,五六十年代经常赴各地写生,致力于山水画的创新。</p> <p class="ql-block"><b>魏紫熙谈南北方山水画</b>南北方山水画在技巧、风格上的差异,我认为在五六十年代。北方的山水画太过注重于笔墨,皴、擦、点、染面面俱到。我记得以前看了北方的一位老画家的画,叫什么名字记不清了,画的是乌江,用很粗的笔画一块大石头。但整个画没有气势,画面里多是空的,太小气。小气的毛病在哪儿呢?他不是用笔墨的变化来处理景物,光用一支大笔来勾一个石头的框子就算了,这不行,是站不住的。其实还是要用小笔一笔笔地画出来才好。这张画说起来是乌江,画祖国西南的山,应该很有气势,但看起来小气得不得了,可惜现在手里没有此画,如有的话可以看看。他这画包括当时北方几位老画家的画都是受老的技法的束缚。</p> <p class="ql-block">“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这是魏紫熙的信条。</p><p class="ql-block">他参与组织并参加了著名的两万三千里写生,成为新金陵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91年,魏紫熙成为江苏省第一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艺术家终身津贴的画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当时江苏画家的画就有所突破。他们在画画时不是说每一张画里一定要有皴、有点、有勾;有时候光勾,也有时候光点,有的时候什么方法都有,这样的画一看就有气势,这是为气势而画画。北方的有些画家,为皴、擦、点、染而画画,认为皴、擦、点、染是中国画里必不可少的东西。其实并不尽然。就我说的前面的那个人,他到西南我们也到西南,回来画出的画就是两个样子,我们的画看着是新的,欣欣向荣的,他的画看起来却老气横秋的。当然,这是北方的某一部分人的情况,不是指全部。</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CbbM3lf5-TMQwZixqf-4z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