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年疫情断断续续阻断了驴友之间的来往,但阻不断相互之间友谊。疫情如战疫,战后重逢让这份友谊更显珍贵。有道是:闷坐忽闻疫情过,漫卷诗书喜欲狂。</p><p class="ql-block"> 为此,本群为了迎春季贺元宵,特选定2月4日(周六)组织了凰腾-觉岭古道(皖赣古道之一)-官坑-(官坑岭古道)-三眼古桥徒步活动,本人刚发贴时,即瞬间秒报满了38人,顿感春意满满,特别是我们一行历经千辛万苦,经松珍公路(盘山公路)到达了徒步起点(休宁县凰腾古村)时,雨早已停,同时鞭炮声却到处响个不停,真是一个好兆头,好多人才反应过来,今天<b style="font-size:20px;"><u>立春</u></b>。稍微休整一下,全体合影后立即出发。由斌领队,范范收队压阵,本人和余雪林中队,前后兼顾,… </p><p class="ql-block"> 本人记得出门时明明查看了天气预报“小雨”,不过在这之前,已经提前提醒了各位自带雨具及一套干净衣服备用,可是当我们全程走完了,居然一路无雨,且风光无限,一路欢声笑语,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因此大家都很轻松走到了终点:官坑古村。</p><p class="ql-block"> 本人正考虑要不要让大巴车接,坐大巴车直接去三眼古桥,此时大部分人都说此次徒步行程太轻松了,纷纷要求适当加点餐(即增加徒步行程公里数),于是在他们的建议下,本人就临时决定增加了官坑岭古道(约2公里多些)继续徒步,并按预定计划走到了三眼古桥遗址,亲眼目睹该桥沧桑,仿佛向大家诉说着千年古事…</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感谢斌领队,感谢范范全程压阵并收队,感谢大家的精心抢拍,为大家留下精彩瞬间,感谢所有人的团队意识,在所有人共同努力下,使得本次跨省古道徒步活动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 2月5日即元宵节,本人在此提前向各位祝元宵节快乐[玫瑰][抱拳]</p><p class="ql-block"> 向导小结</p><p class="ql-block"> 于2月4日深夜感悟</p> <p class="ql-block">【觉岭古道】北起休宁县板桥乡凰腾村,南至婺源县段莘乡官坑村,最高垭口海拔780米,全程14公里,石板路面,相传为明代凰腾村一程姓父子捐资修建。凰腾村因程姓始祖迁自屯溪篁(黄)墩,故名黄腾,又随篁墩易名,后雅化为现名,寓凤凰腾飞之意。凰腾村庄位于休婺古交通枢纽中心,村内街巷纵横、粉墙矗立、楼阁亭台、雕梁画栋,如今,这只腾飞的“凤凰”已被现代交通网络遗忘在这远山深壑中,只有村前临河而过的这条古道似乎还在咀嚼着昔日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 觉岭的来历是今天行程中探寻的一个目标,在凰腾村,咨询过两位村民,均无解。倒是当地方言发音——“gāo岭”似乎可以牵强地理解成这座横亘在两地间的高山大岭,“觉岭”或是乡贤文人雅化而来。不过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猜测而已。</p> <p class="ql-block"> 过了村庄,走过一段机耕路,一座单拱石桥横跨河上。古时修路,桥梁是标志性建筑,一座石桥的规模大小、工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整条道路的规格等级。眼前这座石桥长约20米,宽约5米,高近10米,桥垛及拱体均由凿磨方正的青石块垒砌,在徽州古道中,也属一座高规格的古桥。几百年来,湍急的河水从桥下奔腾而过,一点点一点点地带走历史留在觉岭上的印记,唯有拱桥却毫发未损,依然倔强地扼守着这条商旅要道的天险要隘。只是爬满青藤的桥拱无法掩饰其数百年的沧桑,被青草绿藓遮盖的石额,像一张被磨损得字迹模糊的身份证,再也无人知晓他的生辰八字。</p> <p class="ql-block"> 走过拱桥,算是真正进入古道,路宽约1.5米,路面全由平整的青石板铺设,几百年的足履踩踏和自然侵蚀,原先凿砌规整的石板已有些凌乱交错,今晨的那场小雨还蓄积在路上的大小水凼里。</p> <p class="ql-block"> 古道缘溪而行,约十几分钟,过一座穿心路亭,开始沿山体缓缓上坡。上行的路斜插在山坡间,在峰峦的褶皱里迂回绕行,时隐时现。这段古道既无连续攀高的台阶,也无Z字形蹬道,远远望去,仿佛从山体上切开的一道口子,从谷底一直拉伸到山腰。这片绵延两三公里的山地近年已被整体开荒种树,原有树木被砍伐后统一栽种杉树。排列整齐的树苗不足一人高,留下的空间已挤满低矮茂密的柴草。古道两边挤占过来的芒草几乎覆盖了路面。</p> <p class="ql-block"> 过了这段柴草簇拥路段,进入密集的森林,道路通畅了许多。皖南的山就是这样,到了一定高度,山高林密,自然少有丛生柴草。一根根参天大树、一簇簇繁枝茂叶伸向广阔高远的空间,去接受阳光雨露,而留下一片树荫,一路豁达。地里不种菜就会长草,山中无大树就会杂草丛生,生活也是这样,每当我们感受到拥挤和杂乱,只因我们挤在一片矮小的灌木丛中。</p> <p class="ql-block">老顽童余雪林,可爱不…</p> <p class="ql-block"> 进入森林后,在一小丛竹林间,近十株苍天古树格外突兀。其中一株红豆杉,三四人方能合抱,为我近年所见之最,另有几株白槠、黄连树,树龄均千年以上。此处山体相对平坦,古树分布在道路上下,其整体布局类似一座徽州古水(村)口,但我们除了见到一处简易坟墓外,未发现任何屋舍残址。</p> <p class="ql-block"> 穿行在原始森林中的古道既平坦、又宽敞。茂密的植被也孕育了丰裕的水系,几乎每条山坳都有一股泉水哗哗而下,大大小小的瀑布汇聚到山谷中,形成一条巨大的白龙顺着高低错落的岩壁一路奔流至谷底,轰隆隆的水声响彻整座山谷。古人修建登山道路时,一般避开河谷,以免山洪冲毁路基,人行路上很难完整地观赏到这些美丽壮观的瀑布,直到一处跨河拱桥处,我们才近距离领略到这些流淌着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聚义桥】</p><p class="ql-block"> 古桥单拱,桥垛立于两边山崖,上方两条山谷在此合拢,形成一股巨大的水流向桥下的崖石飞流而去,洁白的水花、黑褐的崖石、墨绿的青苔、青翠的灌木,形成一幅天然水墨画卷。古桥虽被箬叶、藤蔓遮挡,石额上的“聚义桥”三字尚可辨认。</p> <p class="ql-block"> 徽州人中庸儒雅,内敛不争,此处“聚义”绝非水泊梁山那样的占山之地,或是当年徽商以义取利的见证,亦或是捐资修路者一段舍利取义的壮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聚义桥”是古道上唯一一条岔路,直行即为林场驻地,而我们需右拐过桥后穿过一座残垣断壁的驿亭,拔高约百余米,既达觉岭垭口。</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偶有古人留下的痕迹,但并未见任何文字记载,想必这垭口绝顶处会有所标记。</p> <p class="ql-block"> 垭口位于两峰夹持间(即皖赣省界),南北山坡略陡,是一处自然天成的关隘。然这里却没有任何建筑痕迹,唯一的一块石碑也断成两截躺在地上。</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们所有人在垭口背风处,集体解决自带路餐补充能量,并减负…</p> <p class="ql-block"> 垭口上那一块《禁碑》,大部分碑文尚可辨认:</p><p class="ql-block"> 启者伐柯:觉岭素向崎岖,并蒙大善士倾囊修整,业经公议,该岭两旁栽植松苗。俾行人无颠仆之(虞),当夏日炎天(炎),并获青松之庇荫。惟愿徃来过客,善与人同,互相保护,功德无量。倘有无知之徒,任意□□,并纵火延烧,一经察出,从重议罚,绝不宽□。此勒石周知。民国十一年冬月日 方□□ 立</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道上,类似的“禁碑”、指路碑不少,有些“禁碑”是禁止偷砍盗伐、限制无序开荒的“禁令”,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道路,也彰显了徽州古人的环保意识和自治理念。在古徽州,以宗族治理为内核的自治体系维护了社会的公序良俗,保障了徽州千百年的繁荣稳定,也构筑了徽文化的骨骼系统,从而根植于徽州人的思想深处,这或许是对“觉岭”由来的一种解读…</p> <p class="ql-block"> 过了觉岭,古道以Z字形迂回下行,此段古道的修建规格与刚才判若两个“标段”。每个台阶的长、宽、高度基本一致,整整齐齐的青石台阶仿佛一排错落有致的琴键,镶嵌在青山绿水中,伴着行走的脚步,缀着点点的野花,似乎在弹奏一曲与春天有关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 古道台阶高不足两寸,下坡行走,如履平地。到了谷底,依溪而下,出了山谷,既达终点官坑村,全程历经四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 人生的很多痛苦来自于上进心,来自于挑战自己。我们乐此不彼地在这些荒芜的古道上行走,或许就是对现在的我们传统舒适生活的一种叛逆、一种挑战吧?</p> <p class="ql-block"> 官坑古村是皖南赣北交界的偏僻大山村</p> <p class="ql-block">【官坑古村】名称由来:自唐德宗朝洪经纶于公元783年后,与子全游迁徙婺源官源(今官坑)居之,来由是以官名地也,有寓意儿孙代代像观察史洪经纶一样加官进爵,连绵不断。</p> <p class="ql-block"> 官坑古村是被层层青山环抱着的村庄,觉水和桃溪两河串村而过,在庙基处合二为一,流向官坑口与裔村河流汇入高山平湖,是其最大的水源。</p> <p class="ql-block"> “三眼桥”即为永济桥,建于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至今已有215年历史,这里曾是婺源最大的村——段莘村。相传“段莘三百年水里,三百年水上”,2020年段莘水库的修建,段莘村全部搬迁移民,段莘只剩瓦砾,唯独三眼桥还在守候传说。</p> <p class="ql-block"> “三眼桥”是一座三拱石桥,石桥每年在春水过后就逐渐被水淹没。水库的水阻碍了交通,却保护了石桥。秋冬之季,石桥就露出真容。象一老妪背负行人走过,风吹雨打,屹立至今。如果冬天下雪的话,就是一副名副其实的“断桥残雪”了</p> <p class="ql-block">【参加活动人员名单】</p><p class="ql-block">1向导2万国平3胡淑芳4阿汤5万宇红6陈中华 7开心就好8慧颍堂9詹建国10玲玲11沈洪12斌 13岁月如歌14马铃薯15轩16老欧17二华18尘19静画20刘国林21心平气和22文戈23赣鄱击水24单单25范范26青山依旧27余雪林 28冯小文 <span style="font-size:18px;">29淡淡女人</span>30芹32欧阳隽31森林狼33知一34范来势35如火青春36王健37赣中旅38曹慧</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