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粘粘,阖家团圆” --- 德馨组传统节日探究活动

潇潇宝贝

<p class="ql-block">  在元宵节来临之际,请跟随383班德馨组走进团团圆圆的元宵节,探索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吧!</p> 元宵节的由来 (收集者:张潇) <p class="ql-block">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又称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的夜晚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在西汉(2200年前)时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原名为“上元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然而,正月十五最早不叫元宵节,而叫上元节。这一名称来自中国道教文化,所谓“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p><p class="ql-block"> 道教文化中认为统摄“三元”的三位神仙分别掌管“天,地,水”,而“三官大帝”各有职责:正月十五是天官赐福,七月十五是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是水官解厄。“天官”传说就是上古帝王“唐尧”,元宵节相传便是天官下凡赐福的日子,古代上元节这天人们贴对联,上联“吉庆有余”,下联“天官赐福”或“受天百禄”。“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图中天官人物及蝙蝠。天官头戴如意翅丞相帽,五绺长髯,身穿绣龙红袍,扎玉带,怀抱如意。以天古、蝙蝠为主成,“蝠”与“福”同音,借以表达吉祥、天官降福之意。</p> 文字的演变(收集者:张潇) <p class="ql-block">  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这一天,家家户户皆热闹庆祝, 故亦称小过年。在元宵节的热闹之际,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元”和“宵”的汉字演变与书法写法。</p> “元”字的演变 <p class="ql-block">元”字的本义及汉字书法演变</p><p class="ql-block"> “元”字的甲骨文是一个人侧着战力的形象,上面画了一个指事符号,表示身体部位。 </p> <p class="ql-block">  金文更加明显的把人体的这个部位画的很大,头颅,就是元的本义。《孟子》曰“勇士不忘丧其元”。因为元原义是头颅,也就引申为“开始”和“起始”的意思,所以,道教有“元始天尊”,而一个国家的领导称之为“元首”便是用了这个字的本义。</p> <p class="ql-block">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传说中三官大帝掌握天地间最根本的三种物质,也就自然称之为“三元”,而新年的第一个月称之为正月,又叫元月,也就是开始的意思。上元节,就是正月第一个月圆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篆书的“元”基本承袭了甲骨文的写法,有些字形具有装饰性,变化了字形,甚至有些篆书写成两个,还有的竟然简化至“●”,只画出头颅的样子,如同一个最开始的起点,引发无尽联想,可谓具有了哲学意蕴。</p> <p class="ql-block">小篆字形的“元”稳定了字形,固定了各个笔画的位置和形态。</p> <p class="ql-block">居延前汉简》中的“元”</p><p class="ql-block"> 汉代《居延前汉简》中的“元”,笔画简化迅捷,最后一笔蜿蜒的弧线写法变成了波磔,是隶书的典型形态。</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黄庭经》中的“元”</p><p class="ql-block"> 东晋王羲之《黄庭经》中的小楷“元”,字体娟秀,笔画挺拔,转折力度明显,波磔变成了钩,是楷书的显著特征。</p> <p class="ql-block">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的行书“元”</p><p class="ql-block"> 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的行书“元”,书写速度加快,字形更具变化灵动,不似楷书那样工整的分布,前三笔积攒了力量,压缩了空间,留出位置给钩来舒展,力量雄浑而果断。</p> “宵”字的演变 <p class="ql-block">“宵”字的本义及汉字书法演变</p><p class="ql-block"> “宵”的金文写法,是上面一个“宀”表示房屋,里面是一个“肖”,肖的本义是小孩子的身体,表示“小”的含义。“宵”的本义是小孩子在屋里过夜。“肖”同时也是声部,表示这个字的读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宵”字的字体演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楚简的“宵”,写法不拘一格,字呈“扭”态,如同一个人在扭腰跳舞。</p> <p class="ql-block">战国楚简中的“宵”</p><p class="ql-block"> 有些古汉字的写法,不是加“宀”而是日或者月, 都是“肖”下面表示“肉”的部分的讹变写法。</p> <p class="ql-block">  小篆写法的宵,笔画对称均匀,线条流畅,由于这个字的弧线较多,和两个竖线呼应,具有稳定和灵活兼具的视觉美感</p> <p class="ql-block">  隶书写法的“宵”,把一些弧线“拉直”,但是依然保留着弧线的感觉和体态,直中有曲,杨沂孙的隶书还包有篆书的味道,笔法自然流畅。</p> <p class="ql-block">  楷书让笔画节奏分明,力度也有了明显的对比。虞世南的楷书瘦劲空灵,结体松而不散,笔画自然简约,每一个点画的位置都恰到好处。</p> 元宵节的习俗(收集者:赵治鑫) <p class="ql-block">元宵节习俗</p><p class="ql-block">一、踩高跷</p><p class="ql-block"> 踩高跷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民间技艺性表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元宵节,很多地方更是盛行这种踩高跷的民间活动。高跷一般都是木质的,在刨好的木棒中做一个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用绳索绑在腿上。表演者踩着高跷,不但可以行走自如,还能做劈叉、跳凳、扭秧歌、舞刀弄枪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p><p class="ql-block">二、舞狮子</p><p class="ql-block"> 舞狮子是我国一项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者其他集会盛典,民间都会以舞狮子的形式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三、赏花灯</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赏花灯的习俗,源于汉明帝时期。永平年间,汉明帝大力提倡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中“燃灯供佛”。后来元宵放灯的习俗就又宫廷中流传到民间,每逢元宵节,无论士族还是平民,家家户户都会挂起彩灯,大街小巷都会灯火辉煌。</p><p class="ql-block">四、耍龙灯</p><p class="ql-block"> 耍龙灯也叫“舞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崇拜,在古代,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习俗在海外华人那里也得到了发扬和光大,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或重大庆典,他们都会舞起狮子,耍起龙灯,呈现出浓浓的东方气象。</p><p class="ql-block">五、扭秧歌</p><p class="ql-block"> 在元宵节里,质朴的北方人喜欢用扭秧歌的形式来表示庆贺。秧歌的风格各地也不尽相同,有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秧歌等等。其中东北秧歌流传范围最广,艺术水平最高。</p><p class="ql-block">六、猜灯谜</p><p class="ql-block">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来增加的一项活动。元宵节里张灯结彩,猜灯谜给喜庆的日子增添了不少雅趣。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以灯悬谜,所以叫“灯谜”。</p><p class="ql-block">七、划旱船</p><p class="ql-block"> 民间传说,划旱船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划旱船也叫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的动作,表演者一般都是姑娘,把假船套在身上,做着划船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p><p class="ql-block">八、迎紫姑</p><p class="ql-block">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贫穷、善良的姑娘,相传她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妾,因为主妇妒忌,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p><p class="ql-block">九、走百病</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还有一些信仰性的活动,就是“走百病”,也叫“散百病”、“烤百病”、“除百病”。参与者主要是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过桥,或走墙边,或走郊外,目的都是驱病除灾。</p><p class="ql-block"> 十、吃元宵</p><p class="ql-block"> “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南方人叫“汤圆”、“汤团”。按照我国民间传统习惯,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因为这些名字与“团圆”发音相近,所以就去团圆之意,借十五月圆之夜,希望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p> 吃“元宵”的由来(唐慧宇收集) <p class="ql-block">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是楚昭王回国途中乘船在长江时,看见江面上漂着几个浮物,颜色是白的还有一点儿黄,船工捞起来献给了楚昭王。昭王在吃的时候发现里面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鲜美。回国后,昭王命令人以山楂为瓤,仿制给臣民食用,以庆祝家国团圆。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后代相沿成习。</p><p class="ql-block"> 如今,北方人称其为元宵,在南方却称"汤圆。这些与"团圆"音近,取团圆之意,又逢十五月圆之夜,象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用此来思念离别的新人。</p> 汤圆与元宵的区别(曹雨芊收集) <p class="ql-block">元宵和汤圆,到底有什么区别?</p><p class="ql-block">1、做法的不同,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滚”出来的。做汤圆,先要把生糯米粉和成粉团,然后把各种馅料包进去,和包饺子差不多,最后搓圆圆。汤圆的大小有很多种,除了常见的大小,还有珍珠一样的小圆子,或是比乒乓球还大的肉汤圆。做元宵,则是把硬硬的馅料切成小块,蘸上水放在铺满生糯米粉的簸萁上滚啊滚,边摇边洒水。</p><p class="ql-block"> 2、馅料的区别 汤圆:最早以黑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为主。现在人们的口味越来越挑剔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元宵和汤圆儿也打破传统,向水果口味儿进军了,近两年还出现了咖啡、抹茶等西式口味的,有点儿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元宵:最早以什锦馅儿、枣泥馅儿为主。什锦馅儿其实就是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p><p class="ql-block">3、两者的口味不同。汤圆的馅料多种,有甜有咸,而元宵比较大的特点就是甜。</p><p class="ql-block">外观不同 元宵是用糯米粉一层一层滚出来的,表面干燥粗糙,有糯米浮粉,形状也不是很规则,个头较大,下锅煮的时候汤会变浑浊。 包汤圆的糯米粉加水和过了,水分充足,表面光滑湿黏,搓出来是规则的圆形,下锅煮熟后汤水也比较清澈</p><p class="ql-block">4、汤水不同 元宵汤水乳白色,汤圆汤水清澈。因为二者的制作方法和用料都有所区别,因此在保存时间上完全不同。元宵表面浮粉,外层糯米粉极易吸水受潮,最好不要超过两三天,要尽快使用。汤圆保质期较长,可达到半年至一年,可以冷冻保存,随吃随取。</p><p class="ql-block"> 5、保存方式不同 汤圆可以冷冻在冰箱的冷冻层所以保质期是比较长的</p> 各地不同的元宵节美食(陈思颖)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一个“闹”字将元宵节的快乐分为刻画的淋漓尽致。春节虽然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但是每日迎来送往,真正快乐过节的时间非常少,岂是一个“累”字能形容的。到了元宵节,就可以尽情玩一玩了。逛庙会、猜灯谜、赏花灯、踩高跷、闹元宵......各种民间活动热闹非凡。除此之外,元宵节对应的美食也很多,除了大众知道的元宵、汤圆外,还有12种节令美食。</p> <p class="ql-block">1、饺子:在我国北方没有什么事是一顿饺子解决不了的,更何况是这么隆重的节日!其实在古时,就有元宵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河南还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十五这天吃饺子,十六这天吃元宵。寓意团圆吉祥,扁扁圆圆又一年!</p> <p class="ql-block">2、油茶:我国有些山区,则有“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的说法,扁食指的就是水饺,而打油茶则是类似于一种加了菜、水果的咸粥或甜粥类面食小吃。过年期间,人们天天大鱼大肉,到了元宵节,估计没有什么比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油茶更让人心旷神怡的了。好喝又暖胃,特别是过年期间容易上火、厌食,吃饭没胃口,看什么也腻,这时候一碗油茶是最治愈的</p> <p class="ql-block">3、生菜:在我国广东,元宵节有“偷”摘生菜的习俗,并拌以糕饼煮着吃,在老广人眼里,这种食品代表着吉祥!再就是因为生菜和“生财谐音,因此也被看作是吉祥富贵,财源滚滚的七喜庆之物!</p> <p class="ql-block">4、枣糕:作为曾经的宫廷点心,枣糕以面粉、枣泥、红糖为主料,烤制而成,流落到民间后便成了元宵节的传统点心。枣糕虽然没有其他传统点心那般细腻精致,但是馥郁醇厚的枣香味,只一口,便成了人们喜欢的味道,这也是枣糕这么多年来一直受热捧的重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5、元宵茶:在陕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风俗,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时的“元宵粥”。此茶增加了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且不像普通元宵那么油腻,对于由于节日多食动物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中和作用,也使元宵的营养更为全面,并且这种食物老少皆宜,不像吃元宵的时候禁忌那么的多,老人孩子还必须少吃一点。</p> <p class="ql-block">6、面条:在我国江北地区,流行着这样的说法:“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意思就是说人们过元宵节期间,吃完了元宵之后赏花灯,游玩了一晚上,肯定饿了。赏完花灯,等摘下花灯后就要吃碗面条,也寓意长长久久、顺顺妥妥,这才有了“吃了以后望明年”之说。</p> <p class="ql-block">7、豆面团:昆明人喜欢吃豆面团,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将豆炒熟后磨面,团成丸子后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错。</p> <p class="ql-block">8、油锤: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p> <p class="ql-block">9、糟羹:台州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都晓得,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吃汤圆,闹花灯。月圆,吃汤圆,寓意全家团团圆圆。而台州偏增加一天,十四、十五,两天都过,而真正的元宵夜是正月十四。</p><p class="ql-block">过元宵,台州人一般不吃汤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糟羹。糟羹是用山粉勾芡的,所以又叫山粉糊。老话讲,先苦后甜,咸羹讲究味道,突出“鲜”味,先尝为好,把“甜”放在后面,于是,十四夜吃咸羹,十五夜吃甜羹。</p> <p class="ql-block">10、汤团:江浙沪地区更多的将元宵节的节食成为汤团,而非汤圆。上海的汤团主要有两大流派:一是本地的大汤团,二是宁波汤团。</p><p class="ql-block"> 本地汤团,个头有乒乓球大小,比一般的汤团要大不少,所以叫大汤团。干糯米粉作皮,馅心主要是咸口味,如鲜肉或者菜肉,也有甜口味的,如豆沙、芝麻等,但还是以鲜肉或者菜肉更多见。</p> <p class="ql-block">11、年糕:在元代的时候就有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食用年糕的记载,年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必备的食物之一,因为年糕又可以叫做“年年糕”,能够谐音“年年高”,有着一年比一年好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12、馒头、麦饼: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p> 赏花灯的由来(王彦涵收集) <p class="ql-block">  相传,元宵灯会的起始起源于“天人和谐”的故事。西汉时,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玉帝命火德星君在正月十五火烧京城。梦后文帝惊恐万分,急忙召来文武百官计议,一时众臣一脸尴尬,无计可施。正在为难时,大臣东方朔献上一计,解了文帝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火德星君果真驾临京城,文帝率群臣和百姓拜伏恭迎,向火德星君祈求平安。火德星君也不忍心人间劫难,生灵涂炭,但又不敢违犯天条。正在左右为难时,东方朔的计策帮了他的大忙。</p><p class="ql-block"> 当夜,京城长安内外,上至皇室下到庶民,按照东方朔的计策张灯燃炬,果然,火光冲天,大地通红,从天上看人间,犹如天火降临一般,终于瞒过了玉帝之眼。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京城便燃灯张炬,以示纪念,并用糯米粉搓成丸子,俗称“元宵”,既敬火德星君,又想用糯米圆子粘住他的牙齿少说为妙。</p><p class="ql-block">到了汉明帝永平年间,随着对外交往的发展,佛教已开始传入中国,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由宫廷流传到民间,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p><p class="ql-block"> 隋炀帝时,元宵灯会已呈现“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的空前景致。炀帝先后三下扬州,皆为元宵良辰,其船队数十艘,每艘船上彩灯高悬争辉,笙歌洞萧飞扬,河中浮灯漂移,水光潋滟,河岸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绮丽壮观的水上夜景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史有梨园始祖之称的唐玄宗,自幼就十分喜爱歌舞戏剧,对我国音乐、舞蹈、戏曲发展作过重要贡献。玄宗时,实行宵禁的长安城,“六街鼓歌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唯独到了每年元宵节,“放灯三夜,城门洞开”,准许百姓通宵上街观灯游玩,男女老少竞相奔走,熙来攘往,通宵达旦,纵情欢乐。“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从此,元宵节“灯树”“灯轮”“灯楼”“灯会”等红火风靡,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北宋初年,“钱王纳土,献钱买添二夜”。杭州的灯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共五天,据传是为了迎合五谷丰登的好兆头。宋代的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上又超越了唐代,且地方特色更浓,形式更为民间化。</p><p class="ql-block"> 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公认的元宵灯节的佳作名篇。</p><p class="ql-block"> 南宋时,临安城灯市南北延绵四十里,浩如灯海,街巷不夜。记述南宋杭州都市生活和民俗民艺的《西湖老人繁胜录》载:“南至龙山,北至北新桥,四十里灯火不绝。”据历史学家介绍,“龙山”指的是现在的六和塔附近,“北新桥”则为天水桥附近。尤其是有“天街”之称的“清河坊至众安桥一带,沙戏灯、马骑灯、火铁灯、架儿灯、象生鱼灯、一把蓬灯、海鲜灯、人物满堂红灯,灯光盈市。”</p><p class="ql-block"> 那时,除张灯、赏灯外,还活跃着猜灯谜、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始于汉代的猜灯谜,到了南宋时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把耐人寻味、雅俗共赏的谜语写在纸条上,系在彩灯下,供游人琢磨猜测,欣喜中饱受民俗文化的滋补。苏轼离开杭州远赴密州后,对杭州的灯节仍念念不忘,留下了“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的眷念。</p><p class="ql-block"> 元代的元宵闹花灯活动,不乏出现了灯塔、望灯之类的精品灯彩。元代诗人谢宗可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灯塔的壮观:“拔地烧空空炬长,烛龙桂影照穹苍,七层火树云生暖,九曲神珠夜吐光。霞光彤幢归净界,星随绛节下西方,如来应到天坛上,万斛金莲绕步香。”望灯是元代灯节的一大亮点,灯笼高约五尺、周围一丈五尺左右,中间点亮蜡烛五支,高悬于望灯杆上,民间称其“天灯”。</p><p class="ql-block"> 到了明代,元宵节门前挂春灯,堂上悬花灯,街上设灯节。入夜,数不清的花灯点缀于树下廊前,灿烂如昼。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不久,即在夫子庙举办了盛大的灯会,秦淮河岸燃灯万盏,火树银花满布金陵。唐寅有诗为证:“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佛地笙歌赛灶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p><p class="ql-block"> 清代花灯活动成规成俗,元宵灯节盛况不减前朝。乾隆皇帝为彰显灯节的隆重,规定文武百官穿朝服三天,灯节中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最热闹莫过于正月十四试灯,正月十五、十六两晚最盛。</p><p class="ql-block">就元宵节节期长短而言,汉代一天,唐代三天,宋代五天,明代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落灯,整整十天,清代缩短为五天。</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杭州灯节享誉全国。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年过半百的白居易来到杭州任刺史,他在《正月十一夜日》对杭州的灯节倍加赞赏“灯火家家市,箫笙处处楼。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p> <p class="ql-block">赏花灯</p> <p class="ql-block">放烟火</p> 关于元宵节的成语(赵超越收集) <p class="ql-block">形容元宵节的美好成语</p><p class="ql-block">  和和美美、阖家团圆、团团圆圆、阖家欢乐、阖家美满、 灯火通明、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头攒动、锣鼓喧天、载歌载舞、乐在其中、合家欢乐</p><p class="ql-block">元宵节相关的四字成语</p><p class="ql-block">  张灯结彩</p><p class="ql-block">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万家灯火</p><p class="ql-block">  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灯火辉煌</p><p class="ql-block">  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p> 元宵节猜灯谜(陈思颖) <p class="ql-block">元宵节字谜</p><p class="ql-block">1. 不知道(打一中草药名)一生地</p><p class="ql-block">2.窗前江水泛春色(打一中草药名)一空青</p><p class="ql-block">3.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p><p class="ql-block">谜底:半路出家</p><p class="ql-block">4. 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p><p class="ql-block">谜底: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5. 内里有人(打一字)一肉</p><p class="ql-block">6. 入史册(打一字)一更</p><p class="ql-block">7. 两点天上来(打一字)一关</p><p class="ql-block">8.祝福(打一字)一一诘 jie</p><p class="ql-block">9.大开绿灯(打一中草药名)一一路路通</p><p class="ql-block">10. 三省吾身(打一中草药名)一防己</p><p class="ql-block">11. 敲山震虎(打一中草药名)一一驱风散</p><p class="ql-block">12.方法论(打一中草药名)一白术</p><p class="ql-block">13. 娄阿鼠问卦(打一成语)</p><p class="ql-block">谜底:做贼心虚</p><p class="ql-block">14. 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p><p class="ql-block">谜底:一毛不拔</p><p class="ql-block">15. 四通八达(打一成语)</p><p class="ql-block">谜底:头头是道</p><p class="ql-block">16. 双手赞成(打一成语)</p> 元宵节的祝福语(曹雨芊收集) <p class="ql-block">  月亮皎皎,朗朗乾坤,思念普照,圆圆元宵,祝福为勺,圆你心愿,圆你梦晓。祝:元宵快乐,合家逍遥,健康常伴,幸福驾到! </p><p class="ql-block"> 元宵佳节,团团圆圆!我祝您:左右逢"圆"广进财源!人缘福缘,圆圆"不断!甜甜蜜蜜,营养康健,幸福美满! </p><p class="ql-block"> 灯笼红红,月亮皎皎,朗朗乾坤,思念普照。圆圆元宵,祝福为勺,圆你心愿,圆你梦晓 点亮五彩莲灯,照着你美梦成真;</p><p class="ql-block">享用十五汤圆,人圆月圆心事更圆。问候朝朝夕夕,关怀时时刻刻。祝福载着我的心愿,祝你元宵愉快,一切圆满!</p> 听听我们对元宵节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