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光而行 向阳而生——吴忠市小学数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纪实

小马老师,加油!

<h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是教育中的根本。针对当前职业倦怠现象,为了疏导教师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减少长期教学所造成的疲劳感,丰富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进一步提升老师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缓解工作压力,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获得幸福感,2月4日下午有幸邀请到银川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马丽老师,为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摆脱职业倦怠,提升教师幸福感》专题讲座。<br><br></h3> <h3>  马丽老师现场给老师们做了职业倦怠的测试;分析了教师来自事业、职业和婚姻的压力表现;讲解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并强调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享了应对职业倦怠的方法策略。<br>  出现职业倦怠不必恐慌,克服职业倦怠需要保持积极、阳光和平和的心态,需要学会感受幸福,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个人,有爱才有真情,有真情才会幸福快乐,真正做一名幸福快乐的教师。</h3> <h3> 马丽老师指出老师们要摆脱职业倦怠,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 <br> 一、寻找成就感<br> 工作中成就感的累计往往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产生自我肯定,能够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成就感的缺失会导致兴趣、热情的缺失,产生自我怀疑。如果处于低成就感的状态,可以尝试自己主动寻找成就感,当在工作中完成了一个小目标、获得了一些小收获时可以对自己进行奖励,肯定一下自己,遇到失败时,要理性地进行归因,也可以尝试去做一些带有挑战性的事情。<br><br> 二、 理清角色定位<br>  教师有时面临着多重的角色身份,角色定位不清晰,不同角色之间界限模糊,都会让人感到焦虑、疲惫。理清每一个角色,认识到由于角色的限制,我们面对的事情中,有些是一定要做到的,有些是可以尝试做的,还有一些是无法做到的。对于角色,做好当前角色该做的事情,承担起角色的责任,但要避免模糊角色的边界,给自己太大的负担。<br><br> 三、从生活中获得能量<br>  生活是最大的缓冲,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力量。丰富业余活动,可以让我们在得到休息的同时缓解我们消极的情绪、释放我们心理的压力。生活还可以帮助我们替代性满足一些心理需要。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了连续的失败,感受不到成就感,陷入自我怀疑,那些容易获得成就感的业余活动(例如体育锻炼)就可以帮助我们缓冲工作产生的无力感,向我们提供能量,积极地应对困难。</h3> <h3>  马老师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例子、实用的方法,让教师们通过聆听、互动等方式,学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节自我、学会面对现实,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健康,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h3> <h3>  全体参训教师参与其中、沉浸其中、认真聆听。其实,幸福=快乐+意义,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br>  经过这次心灵的洗礼,每一位老师们必将以更加乐观向上、健康、阳光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和工作,成为最幸福的教师。</h3> <h3>图文编辑:马晓玲<br>审 核:马长革</h3>

教师

职业倦怠

成就感

角色

老师

心理健康

马丽

幸福快乐

自我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