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七年间——游孝义古城旧照

张建文

<p class="ql-block">2016年清明节假日期间,陪同由保定市回乡的梧桐小学同学张东梅夫妇游孝义古城,转眼已越七载。再过两个多月,癸卯清明又到,翻看昔日发在朋友圈中的旧照,倍觉时光荏苒,感慨多多,今编美篇存念。</p> <p class="ql-block">古城最重要的标志是中阳楼。游古城首游中阳楼。中阳楼,国保级文物。现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之遗存。 中阳楼楼体平面方形,四层四檐,全木结构,十字歇山顶式。楼高23.14米,座落于3米见方,1.5米高的四个石砌墩台之上。底层高5米,通穿四向。礅台设楼梯列碑刻,井藻绘文王后八卦图。二层高3.64米,中建神台,列四方佛坐像(文革时砸毁)。三层高4米,中设莲花台,塑以5尺高观音大士泥像。四层高3米,中空无物为游人眺览全城之所在。顶高4米,仞高2米,一色琉璃脊兽铺砌。全楼上下于南北双向悬挂大小牌匾14块,皆为历代境中书法名人手迹,牌匾文字南向一檐下书“中和位育”,侧匾书“带汾水,襟霍山”。南向二檐下中匾书“行孝仗义”,侧匾书“向南斗”、“衔衡岳”。北向一檐下中匾书“光被四表”,侧匾书“控云朔”、“位中枢”。北向二檐下中匾书“纵览四宇”,侧匾书“倚太恒”、“拱北极”。南北四檐下各悬一匾,文为“中阳楼”三字。在一楼南向檐柱上挂一幅木刻对联,上联“孝为人之本”,下联“义乃君之宗”。楼底碑刻6通,志记修葺事项。据碑记载,中阳楼始建于汉魏,元大德七年地震坍毁,何年复建不详,清同治七年(1868)又遭雷火,清宣统元年(1909)重建,解放后县政府拨款,分别于1957年和1983年进行了两次较大的全面修葺。中阳楼集建筑、书法、雕塑、石刻、绘画等艺术于一体,内函丰富,全省罕见。</p> <p class="ql-block">从南向北视角看中阳楼,略显苍老,但雄风不减。</p> <p class="ql-block">2005年,时任市文物局长的张玉田同志,多次上省赴京,为中阳楼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精心组织,积极努力,终于如愿。2006年5月,国务院行文颁布,孝义市中阳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时任副市长,文物是分管工作之一。回首往事,不禁对中阳楼又增添了一份情怀。</p> <p class="ql-block">中阳楼居古城中心。由于有古城复建负责人、我的昔日同事郭侃同志陪同,我们能登楼参观。站在楼上向南北东西四个方向看古城四街。恰似健康老人,满面沧桑而又风骨依然。</p> <p class="ql-block">【下】古楼西街</p> <p class="ql-block">【下】古楼东街</p> <p class="ql-block">【下】古楼北街</p> <p class="ql-block">【下】古楼南街</p> <p class="ql-block">【下】复建中的城隍庙大殿,位于中阳楼正西。当时停工。据说近来已复工复建。欣慰甚幸!</p> <p class="ql-block">【下】建在古城西巷里的吕祖庙,历史悠久,十多年前为桥北贤士武三保修复。庙内有道长主持,法事如常,香火不断,信众熙攘。</p> <p class="ql-block">与郭侃和吕祖庙道长合影,与同学张东梅夫妇合影。风仙道骨,友谊长存,祈福永年。</p> <p class="ql-block">癸卯元宵节,收录旧照,拾遗补记。</p><p class="ql-block"> 2023.2.5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