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社火”来历源远流长,史料称:“社火,是在节日扮演的各种杂戏”;又称:“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南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p><p class="ql-block">“社火”是中国汉族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从宋代起,各种祭祀活动流传开来,形成丰富多彩的“社火”文化和社火表演。“社”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是中国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p> <p class="ql-block">郭素勤剪纸作品</p> <p class="ql-block"> 随着岁月的流逝,经朝历代,逐渐形成民俗活动一直沿袭至今,如: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社火规模也从几十人到上百人。每年春节正月初一至十五,全国各地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盛大的、热闹非凡的社火活动,各乡村群众也会自发组织各种社火活动。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成为人们春节期间期盼的、喜闻乐见的民间活动。</p> <p class="ql-block">郭素勤剪纸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