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土波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盲井》据刘庆邦的小说《神木》改编,是一部成功的影片,可以说它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艺术的高明,更在于揭示问题的深刻。看完影片,人们都有一种荡气回肠的反应,在振聋发聩之后又呆若木鸡。这种艺术震撼力不仅在于表现艺术的形式方面,而主要在内容所负载的沉重的内涵上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影片讲述的是唐、宋二人靠骗取民工,残害民工不断获取抚恤金又不断蓄谋的煤矿上的故事;突显的是下层农民百姓艰难的生存境遇。看完后让人不得不去思考作为普通人的生存困境问题,以及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进而提升出一种对改变人生状态的深层思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影片的艺术表现较普通,可以说只是把与表现主题有关的内容点击出来,用到的影视方法也很简单,但它产生的艺术效果却是深远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片分两个情节,一是元被害,一是蓄意害元凤鸣。后者是主要情节,其中寄寓了作者和影片改编者的理想。前后又可以分为杀元、分赃、遇元凤鸣续骗、唐宋二人进火葬场几个小场景。杀元作为引子引出分赃中唐宋二人的真实身份及二人分工。遇元凤鸣续骗是影片的主体部分,其中揭示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人性造成的负面作用。而结局唐宋二人的死和凤鸣的生是主题升华的需要,是编者的有意安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个场景顺次出现,就如点击鼠标一般。而在点题时恰到好处地用了反复强调渲染的手法,细节部分用了特写法。如:唐讽刺宋的一句话"留那一百块钱不如给孩子弄点啥了","我可怜他谁可怜我呢""中国啥都缺就是不缺人""月儿圆呀"的歌词,最后出现的大烟囱,用到了渲染、特写的手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品用最普通的语言,最一般的细节向观众传递了无限的信息。从而使影片的内容变得丰厚,主题变得深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矿长的话"请王局长没个二三十万下不来""还不如私了""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想干就干,不想干滚蛋",我们了解到社会恶气和不公背后的内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唐宋二人的话"留那一百块钱还不如给孩子弄点啥呢""我可怜他谁可怜我呢"我们也能感受到农民性情变质的那种无奈。民工嘴里哼着"月儿圆呀月儿圆"曲子,又向观众透露出他们心中被压抑着的却是他们着实需要团圆美满幸福的生活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宋发现元凤鸣摸墙上的女人画,给家人写信,给辍学孩子捐钱等细节,以及他找不到元凤以为他跑了生气时,却因听到一声"二叔我给你买了一只鸡"后的一愣,解剖出了宋心中较柔软、温热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唐和宋商量:让凤鸣死前享受一下女人,品一品酒味,我们也可以看出唐多少还有些人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凤鸣寄钱时发现小红也给家里寄钱的细节,让我们感觉到事出总有因,堕落背后的无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凤鸣在所谓的配合治疗后的大发雷霆,到坐在澡盆里的轻轻一笑,再到观看大烟囱里浓浓黑烟的若有所思,又让我们觉着经历沧桑后生活才向世人揭示出了一种规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影片也正是在一系列细节情节的贯穿中,逐个引爆生活的黑暗面,具有很强的暴露性,让人去深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影片中人们的生活是悲惨的,但观看影片后,观众是怎么也挤不出眼泪来的。原因在于影片反映的是普通人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讲,普通人的悲剧是最大的悲剧,它所产生的悲剧影响更深远,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看看唐宋二人的杀人动机我们就会更明白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宋二人只是农民,只是为了挣点生活和养老婆孩子的钱,只是想像个人一样活着,却要以杀人、没良心、变人性为代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演绎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杀人案,背后的驱动却只是过正常人的生活的需求和欲望。(能让孩子读书上大学,能像阔佬公子哥一样逛次妓院,能收些小费,能一次工资点上两万块。)这种不言而悲的演绎过程自然在人们心中激荡的不是想哭想骂想恨的情感,只能是无言的思考。这正是影片的揭示力度所在,让人的情感由惊到悟,想恨却恨不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宋二人的形象似乎凶残,但他们也是受害者,唐从有人性变成了杀人成性的鬼,用他的话说就是"挡我财路就该死",宋在凤鸣这个编者有意安排的新人形象的感化下,人性有所复苏,但最终还是泯灭了,在他身上体现的是灵与肉的冲突。但从反抗的角度说,唐反抗的更"彻底"。他深信:我同情他,谁同情我,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宋相对来说"不坚定"。编者在他身上寄托的是对人情美和人性美肯定的情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局,唐宋二人"悲惨"的死了,凤鸣反而活了下来。这种有意的安排,寄托了编者惩恶扬善的美好理想。而凤鸣作为新人的形象出现在影片里,他有知识有文化有思考和反抗的能力,他目睹了惨案的全部,他带着看火葬场烟囱里浓浓的黑烟若有所思地表情离开了观众的视线,又给观众留下无限的遐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宋二人,为了一己的私利,残害同类,结果不但没能改变现状,反而只能化作一缕黑烟来祭奠生活。这就又启发人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人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来改变生存状态,利用什么样的品质来摆脱困境?而这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影片的题目《盲井》也很有深意。如果人考虑不清困境的由来,找不到恰当的办法去改变生活状态,只能陷入盲井而不能自拔。从某种意义上讲,盲井影射了一种怪圈,它犹如有魔力的怪兽,吞噬着人们的灵魂。"盲"揭示了人们在怪圈中的状态,"井"除了实井的含义,更是对不合理的现象制度及一切实物的影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盲井》内容丰富,主题深刻。中国人自编自导自演了这部心寒的影片,不是为了揭伤疤,引民愤,而是为了寄托对祖国深切的热爱,对人民所遭遇不幸的痛不能语的同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它不光是一部反映民工愚味犯罪的悲剧片,也不只是一部纪实较强的暴露片,而是一部要唤醒人们对生存状态的理解和思考,激励人们用更可行的办法去改变现状的启蒙片。影片给人带来的那种深切的痛感,刺穿了每个爱国爱民人的心,既然所有人都有不痛快的感觉,生活被悲凉的气氛所困扰,那就应该竭尽所能去改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痛定思痛,路在前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