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怀仁过年(六)

怀仁文化旅游

<p class="ql-block">  过年啦,过年啦!带你一起体验怀仁的年后节日民俗!</p> <p class="ql-block">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p> <p class="ql-block">  怀仁的春节,延续着古老民俗,也紧跟着时代潮流,在传承与创新中独具风采。</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天,走亲访友约请新媳妇的依然早早起床,关门闭户在家交运的则睡到自然醒。至于饭吗?以前这天,很多人家忌斋——吃素,也就是煮面烩点素菜,希望斋戒过后全家一年无病无灾。</p> <p class="ql-block">  也有的人家熬肉炖鱼炸油糕,希望新的一年芝麻开花节节高。近几年,更是花样迭出,饭店聚餐的、外出旅游的、泡温泉的……社会进步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每一个节日都有了新的过法。但是,无论怎样变,不变的都是家家团圆、一切向好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初一过后,各家亲戚开始走动,尤其是当年有婚嫁的,亲戚们开始联系新人的父母,什么时候新人有空,要过亲戚家吃顿认亲饭。这样,新婚夫妇基本上初九前的饭局都将在亲戚家度过。初十不管走没走完,婆家会设盛宴回请亲戚们,意为圆席饭。圆席饭后第二日,新娘的哥哥早早过来接妹妹妹夫回娘家。与男方一样,女方家里的亲戚也早就约定好了日子,走完这家去那家,小两口忙得不亦乐乎。不过,除去十五不外出吃请,亲戚多的人家,新婚夫妇的宴请饭有时候会一直吃到正月结束。</p> <p class="ql-block">  初二是城里人宴请姑娘、姑爷的日子。每每这天,已出嫁的姑娘会购置许多礼品,携夫挈子回娘家。看望父母,与兄弟姐妹欢聚一堂,共叙家长里短、赏心乐事。</p> <p class="ql-block">  初三是村里出嫁的姑娘省亲的日子。一大早呼儿唤女收拾停当,便携带厚礼奔向娘家。娘家也早早安顿好可口的饭菜静待女儿一家子。忙乎了一年的家人,此时都闲适下来,说着体己话,拉呱着一年的收益,开心的笑声回荡在整个院落。</p> <p class="ql-block">  初五,民间俗称“五穷日”,就是送穷神的日子。 每年这天一大早,家里主妇就早早起床,拿着笤帚端着簸箕赶到每间卧室,掀炕席,扫尘土,倒出去,然后燃放爆竹以示送走了穷神,新的一年家里兴旺发达。不过,从这一日开始,女人们洗洗涮涮的日子又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初七是“人七日”,也叫“人日”,意及人的生日,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相传,它来源于上古神话女娲造人。创世初,女娲第一天造出鸡,第二天造出狗,第三天造出猪,第四天造出牛……第七日造出了人,后来世人便以这一天为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为尊,说明了人的尊贵。这一天,人们要尊敬每一个人,家长不能教训孩子,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犯人。</p> <p class="ql-block">  初八是八仙的生日,因为八仙虽然不是大神,但是他们一直游走在民间,为人民办了不少好事,因而民间对八仙最熟,也最尊敬。因而每年正月初八,人们不约而同的以米糕泡肉最为体己的饭食来为八仙庆贺生辰。也有的说,初八是西面八方的神仙上天述职后回归本职工作的日子,诸神归位意味着一切进入正轨,人们米糕泡肉招待诸神,希望全家一年四季平安顺遂。</p><p class="ql-block"> 现在人,吃归吃,还将“游”字用到自己身上,到了这一天,带上家人到寺院转上一圈,拜拜诸神,远近闻名的清凉山便成了首选之地,漫山遍野的车流人流香烟流将这一节日民俗表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初十,为石头神生日,称“石头日”“十子日”,也说“十指日”。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这一天不准大人孩子捉针(做针线活),如果这一天谁拿了针,手上要起恶痣。所以,这一天每个人都特舒坦。</p> <p class="ql-block">  当然,民间还有“老鼠娶媳妇”的故事。这一天,家里人不许掀炕席,如果谁家不小心掀了炕席,这一年要被老鼠咬粮仓的。</p> <p class="ql-block">  怀仁的正月与别处不同,打我记事起就特别隆重,红火热闹的场面当数三晋第一。每年年前就开始拢大旺火。有专业的团队,选好炭块,标好顺序,驾着梯子,一层一层往上垒,垒出的旺火底儿大、肚儿圆,美观结实。再套上火笼罩,挂上彩灯,总叫人心情大好。正月十五这天,人们随便煮上点汤圆便早早上街了,选择最近的大旺火赶快占上一个位子,方便近距离看旺火、转旺火。巍然耸立了半月有余的大旺火,于晚上七点钟隆重点燃。浓烟袅袅,火苗上窜,绚烂的灯光辉映着张张激动的笑脸,那个<span style="font-size: 18px;">象征着吉祥如意、红</span>红火火的大旺火被人们里三层外三层环抱在中心。烤上一会旺火,人们便会自发围成几圈转旺火,正三圈倒三圈,祈求一年平安顺利。旺火通天,烟花璀璨,这一怀仁味特浓的习俗已经随环保要求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十五更像十五,大多数人家还保留着古老的包饺子习俗。有鱼、有肉,还有菜,男人们还要烫一壶小酒,一顿饭有滋有味。待到享受完毕,才一家人相跟着出去看红火。村里的红火比较简单,有专门的演员,也有许多回村过节的游子,先是看,情到浓时,游子们也直接加入到红火的队伍中。别样的舞步,别样的情怀,却是人间一道靓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怀仁,节日气氛依旧隆重。满街的锣鼓声激荡着多少德乡儿女的心。从年前开始排练,到正月初六开始打磨成型,再到展演、汇演、巡游……街头彩灯辉映,人潮如织,一派繁华盛世!</p> <p class="ql-block">  过了正月十五,在家里供了半个多月的“王”也要回去了。十六午饭时准备好饺子、肉食(鸡肉除外,民间认为鸡肉骨头碎,供“王”不用鸡肉)和煮鸡蛋。下午三点后,给“王”焚上香,把早已准备好的食材加热后放置在供桌上,倒上一杯酒,点上一支烟,安顿“王”吃饱喝足。四点多钟撤掉碗筷,烧掉祖宗证,喊着:“爷爷奶奶•••••早点回家烧房去吧!”然后将未尽的香烛带上去送祖先。 出门到请“王”处,烧纸磕头,还是那番话再说一遍,然后二踢脚一响,“王”又被送回了他的世界。回到家里撤掉供桌,响过炮竹后,一切回归平常。</p> <p class="ql-block">  晚上,无论大人小孩,能上街的都要出去转上一圈。 出不去的就由家人带上他们的服饰出去转一圈,意味着他们也出去转悠了,把病都丢掉了。 这样一年到头,大人孩子百病不生。所以,后世就将这一民俗称为“游百病”,这一天叫作“丢病日”。而且,十六这天家里绝对不从外边接水,说是怕领回家血腥鬼。这一传说来源于秦赵长平之战,由于赵括的纸上谈兵,赵国的40万大军就是在正月十六这天被秦军活埋坑杀,老百姓为了纪念秦赵长平之战,正月十六这天全天不接水。</p> <p class="ql-block">  怀仁的年最像年,年后的日子每天都在过节日。初四不出门,初六、初九、十一也是出门的黄道吉日。浓浓的节日民俗温暖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欢迎大家走进怀仁,体验年俗,寻找年味,感受别样的节日民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