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质量标准”的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三十五)

郑世珍小学语文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标准”,“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成为“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之一。接下来我将结合自身的体会和网上查阅的相关资料来和大家分享关于个人对“学业质量标准”的解读。</p><p class="ql-block">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前言”中指出: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在此我们就从“学业质量标准”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上进行理解与把握。 </p><p class="ql-block"> 一、从内涵上看,“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核心素养在各个学段中各个单元的学习中又有所侧重,则每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又有细微差别。 </p><p class="ql-block"> 二、从“学业质量标准”设定的必要性来看:学业质量标准是基于核心素养建立的,是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具体体现;核心素养引领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方向,为制定学业质量标准提供指导。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的关系,不仅有助于理解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发挥核心素养指导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还能够有力指导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更好发挥学业质量标准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三、从“学业质量标准”在各个学段的具体描述来看:整体是围绕“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创设语言文字运用情境。考察内容与形式则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进行整合,“描述学生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p><p class="ql-block"> 随着学段学习目标的难度提升,学业质量标准也在逐步提高,例如: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的重点放在“真实社会场景”中如“公共场所”,更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学段则强调“主动识字和分类识字”,有了这些基础第三学段就要“独立识字”,第四学段要“理解意思”。再以“跨学科学习”为例,第一学段“在跨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提问,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所得”;第二学段则强调“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参与各项简单工作,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展示学习成果等;第三学段则提高到“积极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会“记录生活”、“提出问题”、“探索方法”、“撰写报告”等;第四学段就要“能针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开展跨学科学习”的主动意识,对学生能力也体现出从“合作”到“独立”与“合作”。</p><p class="ql-block"> 总之,这四个学段的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之间是相互衔接,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基本依据和主要考察方式。我们教师也要根据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和具体学情的梯度变化上来给予精准的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文稿:晁九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编辑:楚晶晶</p>

学业

质量标准

学段

素养

核心

学习

语文课程

学生

跨学科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