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忙年趣事之三~烧锅(火)(原创)

心灵港湾

<p class="ql-block">儿时忙年趣事之三~烧锅(火)</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记忆里,烧饭用的是那种连火炕的大土灶。农村是用干草、杆棵、树枝叶等烧火。而城镇主要是用煤炭烧锅。煤按户定量供应,分三六九等。大块煤,燃点高、好烧的数量有限。无烟煤,面煤多又非常难烧。所以,大部分家庭都在土灶边安装一个风箱或风轮,将风源源不断的吹到灶膛里,使火苗越吹越旺,烧舔着锅底,加快饭菜熟的速度,即节省时间,又节约用煤。</p> <p class="ql-block"> 一直都是妈妈忙乎锅里饭菜,又忙乎灶下烧锅。那时候主食就是玉米面(𥻗)、高梁米。天天贴苞米面大饼子。这个讲究火候,锅太凉贴不住,太热又容易糊嘎板。难免上下手忙脚乱。记不清从几岁起,我就开始在锅门口,帮着妈妈摇风轮。一只手把着摇把,使着全身的力气摇着,让风硬些、猛些,吹得火苗旺旺的。</p><p class="ql-block"> 大概在上三年级的时候,文革进入武斗阶段。学校停课,家里烧锅的活就全交给我了。这才知道原来烧锅并不容易。俗话说:“烧锅烧灶,三分材料”。要想把锅烧好,引火打底最重要。每天早上装灶打底时,我先在底层放上易燃的茅柴,然后盖上树皮或木拌顶上覆盖上块煤。点火后,摇起风轮让木拌快燃烧煤块,打好灶膛底火。做饭时,尽快烧热大锅,不做饭时,用面煤压上。什么时候用火,再用风轮吹旺。</p> <p class="ql-block">  县城用于引火的茅柴少。秋天,我就和小伙伴去十几里外的大草甸子去搂柴伙;和妈妈去火车站扒树皮。以保障烧锅取暖用。</p> <p class="ql-block">  我最难忘、最愿意干的就是忙年中的烧锅。虽然累,却能偷吃解馋。</p><p class="ql-block"> 民谚又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杀年猪,拉开忙年的序幕。杀猪那天,我起早帮助爸爸把锅加固,将水烧开。请来的师傅(屠夫)及帮手,将猪五花大绑起来。猪感到末日来临,歇斯底里的嚎叫着,传遍全院。一时,杀猪场成了全院聚集人气的地方,大人小孩都来观看。我忙前忙后,仿佛告诉人们是我家杀年猪了。我嚥着口水,摇着风轮,将锅里的杀猪菜烧得滚开,那香味弥漫着整个厨房,顺着门缝飘向大院……</p><p class="ql-block"> 趁着妈妈不注意,抓一块拆骨肉或一片血肠放到嘴里吃一口。多想可劲的造一顿啊!?好好的解解谗!但是,客人和师傅还没吃那。我只好将活进行到底!</p> <p class="ql-block">  接着就是将肥肉板油㸆成荤油,这可是一年的油水。我摇着风轮将灶膛火烧旺,油慢慢地㸆出,肉、板油浙浙变成了油嗞了,发出了吱吱的响声,飘着诱人的香味……我用勺子将油撇淘到坛子里。同时不失时机,也将油磁了放到嘴吃着、嚼着。哇,真香呀!</p> <p class="ql-block">  过年要蒸黏豆包、豆沙馍馍,需要豆馅儿。家乡盛产各种豆类。豆馅主要用材是红小豆。将红小豆放到锅里加入水开始煮。称为烀豆馅。我又操起风轮,烧起锅来。将红小豆煮熟到一定程度,再放上糖精后,用勺子或专门的缶子,将其缶成糊状,形成豆沙馅。当然这个过程中少不了时不时偷吃几嘴,品尝着。</p> <p class="ql-block">  进入腊月,我天天摇着风轮,帮助妈妈烧锅忙着做年嚼货。大锅灶旁妈妈系着围裙,忙活着蒸、煮、炸、烹;我则奋力地摇着风轮,将灶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红红的火苗舔着锅底,让饭菜飘出原汁原味的醇香。当然我也忙里偷闲伺机偷上几嘴,品尝拉馋,享受美味,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时间变幻,大锅灶做饭菜已被燃气、电器所替代,摇风轮、拉风箱已成为过去时。但忘不了儿时的情怀。大锅灶旁那忙年、过年的美好记忆,永远回味悠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