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乙类乙管儿童防护 <p class="ql-block">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告,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意味着针对新冠病毒的区域封控、大规模核酸、密接隔离、交通管控等“乙类甲管”措施成了过去式。</p><p class="ql-block"> 新春佳节期间,万家团圆,人员流动加大,聚集性活动增多,进一步加大疫情传播风险。但疫情当前,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请主动做好个人及儿童防护,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确保师生寒假后健康返校。在此,为您送上一份“疫情防护指南”供师生们参考。</p> <ul><li><span style="color:rgb(1, 1, 1);">“乙类乙管”指的是什么?</span></li><li><span style="color:rgb(1, 1, 1);">儿童新冠病毒预防要点?</span></li><li><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个人在防护方面要注意什么?</span></li></ul> 法定传染病的划分 <p class="ql-block"> 根据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情况,以及它的危害情况,法定传染病在我们国家分为甲、乙、丙三类。</p><p class="ql-block">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p><p class="ql-block">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新冠、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肝炎、麻疹、百日咳、肺结核、狂犬病、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艾滋病等。</p><p class="ql-block">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p> 乙类乙管怎么管 <p class="ql-block"> 乙类乙管”绝不是放任不管!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一种依法、科学、有序的动态调整,不是完全放开不管,调整目的是更精准更科学地防控疫情,更有效地利用相关资源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p> 儿童新冠病毒预防要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儿童应如何做好防护?</span></p><p class="ql-block"> 请家长与孩子做好以下几点,可以减少感染的几率:</p><ul><li>外出时与他人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做好个人防护。</li><li>不要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通风不良的室内或与他人长时间接触。</li><li>长期居家时,应做好室内通风。在北方冬季,尽量选择在儿童外出活动时进行通风,或对每个房间进行单独通风,避免儿童感冒。</li><li>应避免接触公共场所的物体表面,减少感染几率。</li><li>坚持运动可以增强儿童体质。</li><li>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弯曲的肘部或纸巾遮掩口鼻,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即扔进封闭的垃圾箱,然后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消毒。</li></ul><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儿童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有什么症状?需要注意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 儿童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热度不一,可以有鼻塞、流涕等症状,或者肌肉酸痛、乏力、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状,低龄儿童可能因高热引起热性惊厥。病程大概3-5天。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应立即送医院救治:</p><ul><li><span style="font-size:18px;">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一旦出现发烧症状;</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8px;">孩子持续发烧超过3天,或者一直处于持续高热,精神状态很差,总想睡觉总打蔫儿;</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8px;"> 孩子频繁咳嗽,已经影响了日常生活,影响了正常睡眠;</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8px;"> 孩子呼吸增快、呼吸困难;</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8px;"> 孩子诉说某一个部位固定的疼痛;</span></li><li><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孩子出现了抽搐,甚至是意识障碍症状。</span></li></ul><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 </span><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发热等症状,家长应如何应对?</span></p><p class="ql-block"> 了解发热是孩子感染或者应激状态下,体内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不必过度紧张焦虑。</p><ul><li>如何防护:儿童感染后,家长应做好个人防护,分开吃饭,清洗消毒餐具;家长在接触孩子及其物品后应洗手和消毒;此外,家长及监护人也应监测自己的体温,如出现症状应及时隔离、休息。</li><li>如何照护:对于症状较轻的儿童,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通常不用特殊治疗;对于婴幼儿,还应密切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反应,当孩子出现哭闹不止、拒奶等现象时考虑及时就医。</li><li> 家庭用药:主要是对症治疗。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或之前有过抽搐史,应及时就医给予退烧药物治疗,常用的退烧药有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给药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2个月以下的孩子一般不服用退热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4-6小时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应超过四次。</li><li>抗菌药物的使用:抗菌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无抗病毒效果,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不应使用。</li><li>特别提醒:服用退热药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缓解儿童症状,减少不适感,不用追求一定要将体温降至正常。</li></ul> 个人日常防疫准则 儿童等重点人群防疫行为准则 写在最后 <p class="ql-block">亲爱的师生们:</p><p class="ql-block"> 保护好自己,就是对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的贡献。此时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科学防护、学习健康知识、养成良好健康习惯、不去疫情多发地、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坚守筑起疫情防控的防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长寿区第二实验小学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2023年2月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