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案例背景</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操场上有几个大型橡胶滚筒,幼儿们特别喜欢它,每次户外活动都会邀上三五个伙伴一起去使用它,利用它进行各种钻爬推滚等活动,有的幼儿还喜欢躺在里面玩起角色游戏,玩的过程中不时传来阵阵嬉闹声,乐此不疲。而在这炎热的天气中他们还有了新发现。</p><p class="ql-block"> 为此,教师持续观察幼儿的游戏,倾听幼儿的想法,并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分享,一次次推进幼儿对问题的讨论和深度思考,发现了幼儿更多精彩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1.第一次游戏:头发竖起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 这天,熙雅和容若觉得太阳很晒,于是她们钻进一个滚筒里,躺在滚筒里聊天。过了会儿,她们开始用双手不时摇动着滚筒内壁想挪动滚筒,接着她们利用身体不停地在里面转动,让滚筒开始滚动起来,渐渐地,她们加快转动速度,让滚筒不断地滚动起来。</p><p class="ql-block"> 正玩得尽兴时,在滚筒里的容若惊喜地叫起来:“熙雅,你的头发飘起来了,哈哈哈哈,好多根头发都竖起来了。”熙雅一听,摸摸头发,没有什么明显感觉。可是这声音被正在滚筒旁边玩耍的羽毛和依依听到了,她们蹲下身瞧着滚筒里的熙雅,瞬间也乐不可支地笑起来,羽毛乐呵呵地说:“真的,熙雅,你的头发在飘,头顶的那些真的竖起来了。哈哈,好有趣,好好笑。”</p><p class="ql-block"> 容若赶快把这一奇妙现象告诉我们,“老师,老师,熙雅的头发飘起来了,还在动呢,好像在跳舞一样。”</p><p class="ql-block"> 我和蔡老师一听,走到她们的滚筒旁边,发现确实如此。而羽毛和依依也奔走相告,不一会儿功夫,滚筒旁已经围了好几个闻声而来的幼儿,他们都在瞧着熙雅的头发,有好奇心重的幼儿甚至还用手去触摸熙雅头顶飘逸的头发。</p> <p class="ql-block"> 过了一会儿,熙雅的头发慢慢垂下来了,容若说:“你的头发没有飘起来了。”然后她继续推动着滚筒玩。可是没过一会儿,容若又发现了这一现象,又大声告诉我这一现象,“老师,看,熙雅的头发又竖起来啦!”</p><p class="ql-block"> 我回应道:“那你知道她的头发为什么会竖起来吗?”</p><p class="ql-block"> 容若摇摇头:“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我继续问:“你猜猜呢?”</p><p class="ql-block"> 她想了一下,“有风吗?”</p><p class="ql-block"> 我说:“要不你先停下来别动,感受一下,看有风吗?”</p><p class="ql-block"> 她听了我的建议,身体停下来,伸出手去感受,“没有风。”</p><p class="ql-block"> 熙雅将头伸出外面,“没有风,好热呀。”这时,她的头发垂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容若赶紧告诉熙雅她的新发现。</p><p class="ql-block"> 过了会儿,容若也钻进去,她们一起继续推着滚筒,让她滚动起来,而熙雅的头发随之</p><p class="ql-block"> 她们正乐在其中,没有过多思考,继续转动身体让滚筒不停滚动着……</p><p class="ql-block"> 之后,其他正在玩滚筒的幼儿也纷纷效仿她们的做法,甚至有几位长发的女生自告奋勇躺进去,希望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头发也出现竖起来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游戏结束后回到教室,幼儿们记录着游戏故事,对游戏进行回顾与反思,并把游戏故事分享给大家。其中容若就描述了她的游戏故事,讲述了她今天发现的奇妙现象。于是,我们老师也组织了游戏讨论活动,将熙雅在滚筒中竖起来的头发照片投放在一体机上,引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倾听同伴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妙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希钰:“我觉得是风吹到滚筒里了,吹到她头发上了。”</p><p class="ql-block"> 容若:“我们在滚筒里停下来没动了,里面没有风。”</p><p class="ql-block"> 熙雅和羽毛也纷纷说:“滚筒里面也很热”,“没有风吹进来。”</p><p class="ql-block"> 教师:“还有人有其他想法吗?”</p><p class="ql-block"> 蓓佳:“我觉得肯定是风吹到滚筒里。你们没发现。”</p><p class="ql-block"> 一部分幼儿坚持说肯定是有小小的风,只是容若没感受到,而容若也只是说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没有风。</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向幼儿解释了造成这一奇妙的现象是因为产生了静电,“滚筒是橡胶制作成的玩具,由于天气炎热干燥,你们在里面游戏时,长长的头发和滚筒内壁不断进行摩擦,就产生了一种现象,叫静电。”</p><p class="ql-block"> 见幼儿有些不解,我继续解释:“秋天来了,空气中非常干燥,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在接触到时或者一经摩擦都容易产生静电。比如你们几个女生这几日梳头发时,有的女生头发不是也发出过“噼里啪啦”的声音吗?那其实就是静电的一种现象。”</p><p class="ql-block"> 几位女生深有感触地点头,依依说:“我有几次在家梳头发时,也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常见的东西,与干燥的东西接触或者摩擦到了都能产生静电。你们下次游戏时可以试着找一找。”</p> <p class="ql-block"> 活动反思:</p><p class="ql-block"> 此次游戏中,幼儿们一开始认为熙雅的头发能飘起来、竖起来,和风有关系。但容若和熙雅能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否定是风造成的,其他几位不常举手表达自己的幼儿今日也举手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观点等表现,让老师也倍感惊喜。在幼儿进一步探索滚筒游戏中,我们看到幼儿敢于尝试、不怕困难、不气馁、持续探索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他们发现,头发竖起来是因为物体接触或摩擦产生了静电,接着,他们动手动脑,提出假设,并一次次调整滚筒想让头发飘起来,失败了也不气馁,并再次试验。</p><p class="ql-block"> 虽然今天的游戏幼儿们在无意中发现了静电这一物理现象,针对幼儿的发现,教师之后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其他方式,让幼儿进一步认识静电形成的原因,也可以引导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静电这一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发起时能自然引发观察对象、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把活动变为幼儿自身的强烈需求。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感到科学知识会蕴含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又让幼儿在兴趣最浓时学会细心观察各种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爱大自然、爱科学、积极探索自然规律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2.第二次游戏:头发没有竖起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 在今天的户外游戏中,好多幼儿一到操场就围到滚筒前继续之前的游戏,有的甚至利用轮胎固定滚筒,继而爬到滚筒上玩,容若和其他女生钻进滚筒里,又在里面转来转去,可是今天她们却没看到有任何人的头发出现竖起来的现象。我问她知道为什么吗?她摇摇头表示不知道,然后继续在里面和伙伴们随意玩。</p><p class="ql-block"> 而这时依依、蓓佳他们也过来,他们一边配合着羽毛她们推动着滚筒,一边看看里面的熙雅,发现没人的头发竖起来。这时容若从里面出来,和蓓佳她们一起推滚筒,人一多,她们就能加快推动滚筒的速度,不时低头去看滚筒里面的熙雅和其他几个女生,可并没有人的头发竖起来,于是蓓佳又和旁边的幼儿提议,将滚筒在原地转圈圈,其他人也欣然同意。等他们将滚筒原地转动起来,容若和羽毛分别低下头去瞧滚筒里,发现还是没有人的头发出现竖起来的现象,她们及时告诉了蓓佳这个情况。</p><p class="ql-block"> 教师上前去问他:“你们为什么这样做呢?”</p><p class="ql-block"> 蓓佳和容若纷纷说想看里面有没有人的头发会竖起来。</p><p class="ql-block"> 教师“有谁的头发竖起来了吗?”</p><p class="ql-block"> 蓓佳:“没有。”</p><p class="ql-block"> 教师:“这是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容若:“今天有点冷,有风,风把头发吹起来,吹到没有静电了。”</p><p class="ql-block"> 蓓佳:“肯定是我们推得太慢了。”</p><p class="ql-block"> 但容若不认同她的想法,“不是这样。”</p><p class="ql-block"> 但蓓佳坚持自己的想法:“推快一点,让它转快些,说不定就有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她们再次加快速度推动滚筒,容若只好跟着继续推,其他人也跟着推动,滚筒里的幼儿咯咯咯地笑起来,觉得越来越刺激好玩,里面的幼儿也在不停地转动身体,希望让滚筒转得更快,她们甚至催促蓓佳,继续推动滚筒,不要让滚筒停下。</p><p class="ql-block"> 蓓佳提醒其他人观察里面幼儿的头发,可容若低头看里面的小伙伴们,还是没人出现头发竖起来的现象。于是,她们调整方向,将滚筒前后来回推,不时加快速度,几次差点与其他的滚筒相撞,周围的教师及时扶住了滚筒并将它调整方向滚动。容若和羽毛她们也不时低头查看滚筒里的幼儿头发。并及时向蓓佳报告,就这样,蓓佳她们几人玩了好久后,希望看到头发竖起来的现象还是没出现。</p> <p class="ql-block"> 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再次组织游戏分享活动。邀请容若、羽毛将今日的游戏故事分享给大家,当她们描述完毕内容时,我及时提出今日没出现头发竖起来的原因,让大家思考分析。</p><p class="ql-block"> 羽毛:“因为今天滚筒里面没有静电。”</p><p class="ql-block"> 教师:“为什么今天滚筒里就没有静电呢?”</p><p class="ql-block"> 容若:“上次玩是很热,今天的滚筒里面没有热,所以没有静电。”</p><p class="ql-block"> 蓓佳也附和:“今天更冷,风把静电吹散了吧。”</p><p class="ql-block"> 羽毛说:“要滚筒滚动的时候才会产生静电,要滚动。”</p><p class="ql-block"> 蓓佳:“要有太阳、天气很热,滚筒才有热量,在里面玩才会产生静电,头发才会竖起来。”</p><p class="ql-block"> 教师:“光是温度高还不够,关键还有一点,天气得干燥,你们在滚筒里面玩的幼儿才更容易产生静电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蓓佳:“老师,等下次天晴了我们再去玩滚筒,好吗?”</p><p class="ql-block"> 大家也纷纷同意继续玩滚筒的计划。</p><p class="ql-block"> 在此次交流分享中,幼儿们提出了头发竖起来的前提是要物体滚动才产生静电现象,而物体产生静电现象和天气、风、温度等因素有关。在教师一系列的追问下,幼儿利用自己已知的朴素理论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还根据上次了解到的静电的知识点,尝试解释产生静电的必备条件——天气、温度等因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3.第三次游戏:头发又竖起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 这几日的气温较前几日也有大幅度增加。今天,幼儿们来到操场,赶紧去找滚筒,有的幼儿将滚筒推至桂花树下,用轮胎固定住一端,另一端正好卡在桂花树下,然后坐在上面玩。</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部分幼儿一碰到滚筒就钻进去,躺在里面等其他小伙伴将滚筒推动,有的幼儿没进去,在外面推动轮胎,有的向四周随意推动,有的将轮胎前后来回推动,这次蓓佳和容若他们又找来了几名小伙伴,他们几人负责推动轮胎,不时查看在滚筒中幼儿的头发是否竖起来,当听到在旁边的蓓佳他们说里面的幼儿头发出现竖起来的现象时,他们推得更起劲了,滚筒里的幼儿也越发高兴,自己也赶紧转动身体,随着轮胎一起滚动,大家玩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教师:“今天滚筒里有谁的头发梳起来了吗?”</p><p class="ql-block"> 蓓佳不时看看滚筒里,再继续推着滚筒,“有,今天好几个小朋友的头发竖起来了。宁逸、依依在滚筒里,你看她们的头发,全竖起来起了。”</p><p class="ql-block"> 教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p><p class="ql-block"> 蓓佳:“今天我们一直在推着滚筒。让它不停地转起来。”</p><p class="ql-block"> 教师:“今天就有很大的太阳,很晒很热了。”</p><p class="ql-block"> 容若的手不停:“今天也没有风吹来。”</p><p class="ql-block"> 蓓佳:“这样就容易产生静电了。”</p><p class="ql-block"> 容若:“我们不停推动滚筒,里面的小朋友头发就能竖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她们又继续加快速度推动滚筒,乐此不疲地推着,滚筒里不时也传来几个幼儿兴奋的叫声,“你的头发飘起来啦!”、“哇,你的头发也飘起来啦!快,继续推,让它转起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分析与反思</span></p><p class="ql-block"> 在观察幼儿的游戏、倾听幼儿的游戏记录及参与幼儿的游戏分享中,我们发现了比以前更棒的幼儿,他们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变化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呵护幼儿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欲望。</p><p class="ql-block"> 有研究表明,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儿童时期一般要经历两个“好问期”。第一个“好问期”从一岁半开始,三岁前后达到高峰期,这个时期大多喜欢问:这是什么?之类的问题。第二个“好问期”从三岁之后开始,4-5岁达到高峰。这一时期以探究有关条件、动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即以提:“为什么”的问题为特征。</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园内时经常听到小朋友提出各种问题。如幼儿问老师,我脱毛衣时为什么有噼辟啪啪的声音,还感觉有些痛?在自然角里,我们会听到小朋友议论:“为什么豆豆发芽了,可是大蒜老不发芽呢?”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我们老师首先应该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回应幼儿,用心解释或者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千万不能置之不理,否则就会禁锢幼儿的思想,久而久之幼儿的好奇心、探究热情就会减退甚至消失。其次,我们也通过有效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新的好奇心,引导幼儿进行新的思考。最后,还应该把幼儿的好奇心上升为探究的热情。</p><p class="ql-block">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助于探究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自由、民主、和谐。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自由探究的能力。幼儿与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p><p class="ql-block"> 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在幼儿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很脆弱,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影响。</p><p class="ql-block"> 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多表扬、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甚至应该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让幼儿感到教师只是一个对自己活动很感兴趣,并能提供有益建议的“大朋友”,这种高度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能激发孩子巨大探究能量。</p><p class="ql-block"> 在探索滚筒游戏中,我们看到幼儿敢于尝试、不怕困难、不气馁、持续探索等良好的学习品质。</p><p class="ql-block"> 在游戏中,他们发现,头发竖起来是因为物体接触或摩擦产生了静电,于是他们动手动脑,提出假设,并一次次调整滚筒,再试验。</p><p class="ql-block"> 游戏后,他们会进行游戏记录和分享,用绘画表征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分享,大胆用语言表达和交流自己在游戏中的想法,同时也能认真倾听和理解他认得想法和发现。</p><p class="ql-block"> 在游戏中,幼儿们一次次探索滚筒转动,同时,教师不单单是幼儿安全的看护者,更是幼儿游戏的持续观察者。</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教师持续观察和关注幼儿的游戏,充分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才能看懂幼儿的游戏,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始终相信幼儿,尊重幼儿,帮助幼儿根据自己的游戏经验,生活经验阐述观点,从而更深入地学习,获得更好的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