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二十四节气

秋叶思语

<h1><p></p><p> <b> 二十四节气主要反映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也就是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b></p><div><b>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b></div><div><b>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b></div></h1> <h1> <b> 我和景当年都是下乡知青,因此对二十四节气比较关注。一些和我们在农村种地时有关的,关于节气的农谚现在还记忆尤新,比如: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过了芒种不可强种;处暑断花(棉花的花)等等。</b></h1> <h1> <b>北方立春确实是阳气孱弱,秋的这张照片就是在大连立春这天拍的,雪后初晴。</b></h1> <h1> <b> 江西婺源春分前后,满坡的油菜花正艳。此时的大连,春芽刚冒尖。</b></h1> <h1> <b>今年(2023年)的清明,大连正好下雨,正应那句谚语:清明难得晴。</b><div><b> 又有农谚说:清明前后,种瓜埯豆。这才有清明诗中“埯豆栽瓜始为春”</b></div></h1> <h1> <b>下乡做知青,真正做农活虽然只有三年,却给我留下了终生的深刻记忆。比如清明,我下乡在阜新农村的产棉区,那里清明开始种棉花。这是妇女最辛苦的时候。弯腰顺着长长的垅沟播种棉花。手离地只有3、4寸高,要每隔4寸左右放下一撮棉种,如果手高了棉种放的散了影响出苖。长长的垅沟,低低的弯着腰,一直这样要连续干4-5天直到种完棉花。真的很累。</b></h1> <h1> <b> 今日谷雨,想到了五十多年前在农村做知青的时候,正是从谷雨这天开始种大田,我们女生的工作就是顺着垄沟跟在犁地播种的后面踩格子,一走就是一天不过这是我们最清松的活了</b></h1> <h1> <b>“小满雀来全”虽然没有用带鸟的照片做背景,但诗中可以感受到鸟雀在树丛中的委婉鸣叫。</b></h1> <h1> <b>“ 过了芒种不可强种”这句农谚对于下过乡的我们来说记忆十分深刻,因为到这个节气农田种植的任务就全部完成了。只剩田间管理了。对于北方非产棉区田间管理比较简单,而我们产棉区,棉田的管理是十分繁重的。不过那都是五十多年前的老黄历了。现在是什么样子,真不知道了</b></h1> <h1> <b> 南北气候差多少,把夏至这张背景照片和春分的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来了:同样是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江西婺源是三月而大连是六月。</b></h1> <h1> <b> 同样是反映自然节律的变化,大部分的节气变化不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都很难注意到。而小暑和大暑那无处不在的酷热是所有人都能直观感受到的,在这样的日子里出水的夏荷会给人们带来一丝丝清凉。</b></h1> <h1> <b>立秋因仍在伏中,只有早晚能有一点凉意</b></h1> <h1> <b>“处暑断花”,这是我五十多年前在阜新农村下乡时记忆深刻的一句农谚。是说到这个节气,棉花开花就结束了,再开的花也长不成可以采摘的棉桃了,我们的田间管理也结束了,就等棉花做果长棉桃了</b></h1> <h1> <b>都用金色来形容秋天,是因为这是收获的季节。</b></h1> <h1> <b> 秋天北方最常见的是菊花,这个图中的菊花就是我在几年前十月初在大连劳动公园菊花展上拍到的。那真是争芳斗艳,美不胜收</b></h1> <h1> <b> 和大暑、小暑一样,对于寒冷的感觉是大家一致的,因此人们对于立冬后的气候变化都很敏感,特别是北方地区的人们。</b></h1> <h1><b> 这张照片是十年前这个节气大雪天我拍摄的,今年节气虽然到了“大雪”,但天气还没有太冷,也没有下过雪。本以为今年可能是暖冬,结果四天之后连续七、八天大连罕见的大雪和低温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b></h1> <h1> <b> 冬至是数九天的开始,一九到三九本应是最冷的天气,但由于大连今年冬至前连天大雪低温,反而显得数九后没有大雪后的天气那么冷了。</b></h1> <h1> <b>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始于立春结束于大寒。准确反映出四季气候的变化,是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b></h1><h1><b> 二十四个节气对于后世历书制作影响很大,它是中国传统气象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这一年我们关注节气并做节气的诗画图片,让我们对我们的先祖几千年前就能准确掌握气候的变化规律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并沿用至今感到由衷的钦佩。</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b><span style="color: inherit;"><b>数千年来,二十四节气往复变化无穷尽,人们就在这样的自然变化中,走出自己的人生。</b></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