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经历了疫情的反复和线上教学的紧张后,短暂的寒假生活终于可以让大家长吐一口气,好好放松一下了,伴随着春节的临近,一切都喜气洋洋的。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让孩子们在假期能自觉主动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呢?教学会议上各位备课组长的头脑风暴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为外国文学名著单元,本单元阅读的要求是:能借助作品的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能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能产生阅读世界名著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四部名著,了解故事内容,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会做读书笔记并与同学交流阅读收获。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写作品梗概,梗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习作类型,需要学生对作品非常的了解,并对作品当中的内容进行筛选概括……读书需要时间、交流需要空间、要让每个孩子都交流到、要让每次交流都有价值……如何实现呢?分组在线阅读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备课组确定了寒假整本书阅读活动主题为历险类书籍,布置寒假作业时我们给学生推荐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要求在完成必读书目的基础上再由一本书到一类书,拓展到其他历险类书籍中去。</p> <p class="ql-block"> 要想确保活动开展有效,首先得要明确游戏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明确了寒假开展读书活动的次数(共4次,分别为1月6日、1月13日、1月20日、2月3日),活动形式为分组线上交流。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的差异我把班级同学分为七个小组,在班级群以公告的形式公示了各小组组长及成员,公示了读书小组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以及后期的活动评价方式。各小组长在腾讯会议上迅速建立了自己小组的会议室,统一确定了会议时间(周五19:00),布置第一次交流任务。我组建了阅读小组长群,召开了小组长在线会议,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活动开展的形式以及活动开展过程当中遇到问题的正确的解决办法。为了打消小组长的顾虑,我提前写好了第一次活动串词发在阅读小组长群里,教给小组长如何组织一次活动,同时在班级群里强调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提醒同学们提前做好准备。</p> <p class="ql-block"> 活动的核心任务是交流,那么话题的选择尤为重要。寒假时间比较短,此次活动也只是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抓手之一,同时孩子居家活动不能增加家长的负担,我把目标定位在:学生能坚持读,交流中能认真倾听,愿意主动表达,同时培养一批会组织活动的小干部,在活动中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展示机会。</p> <p class="ql-block"> 四次活动分别围绕制定阅读计划、交流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情感四个话题展开,同时搭配有意思的活动,比如第一次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一次数学计算:书的总页、假期的时长、每日阅读数量,制作统计表;第二次活动中给大家朗读一段书中对你所喜欢的人物的精彩描写;第三次活动中让学生试着改编一个你感兴趣的情节;最后一次活动中讨论交流如何展示小组阅读成果。除了完成读书任务,我希望能够借助活动的开展巩固孩子们之前学习的从不同方面、有理有据表达观点的方法,能够真实地进行听和说的口语训练、能够培养孩子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等。</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活动同学们热情非常高,但是因为是线上活动,同学们入会的时间不够准时,中途出现点名无人回应的现象,活动过程中,时间仓促,同学们准备的不充分,发言比较紧张,各组结束的都比较草率。小组长也在语言的评价、过渡上犯了难。尽管如此,但因为是第一次,当活动结束每个人都表现出了难以掩饰的兴奋——“啊,我真的可以!”“下次我还想……”各个小组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罗子涵小组进行了线上投票推选本周的读书明星;王梓合因为交流不理想要求全体成员在线共同诵读;李林泽小组无意中设置了访问权限老师无法进入,信息技术水平简直爆棚。面对可圈可点的第一次,我们及时地召开了阅读小组长在线会议,肯定了大家做的好的方面,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指导,明确提出串词由小组长轮流来写。</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活动李淑樊在老师帮助下提前为大家准备好了串词,因为有了第一次的活动经验,小组长都认为在第二次活动中,组员淡定、从容、大方,此次活动强调了要确保活动时长、确保交流有效、小组长的作用以及活动结束时小组合影等事宜。</p><p class="ql-block"> 在改进中成长,第三次活动时卢宣瑾已经能够自主地撰写串词了。各组活动开展的非常有序,在此次活动中小组长非常给力,曾怡菲灵活处理,面对没有准备的同学相机抛出恰当问题,提供思考路径,一个也不放松,很好地表现了组长的组织者作用;卢宣瑾语言干净利落,很好地展现了主持者的风采;李淑樊在发现小组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不遮遮掩掩,及时寻求帮助,随机应变,通过其他形式完成交流;徐嘉熙即使回了老家,也没耽误组织活动;李启宸临危受命、勇挑重担,不怯场、不应付,较好地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李林泽严格要求,小组成员交流有层次、有深度,活动中关注每位同学的发展,自己主动请缨进行第四次串词写作,积极的精神非常可取,对于其他小组成员的到会观摩表现较为热情,很好展示了小组风采。</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的读书活动我故意设置了一个点考验小组长的能力。活动的第二项是要求组内商量一下,开学后阅读展示课小组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示我们的阅读成果。此环节出现了小组长一言堂、组员各执一词、不愿担当等问题。小组长该怎么组织、同学们应该怎样配合才能展现小组成果呢,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此时老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我提醒小组长学会倾听同学们的发言,通过追问帮助同学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梳理总结同学们发言中的意见,对于需要确定的内容依次征求全组同学的意见,采取少数服从多数,觉得不可行再及时更换,注意做好衔接保持活动的流畅等,各小组都顺利地拿出了自己的方案。</p> <p class="ql-block"> 每次活动我都会在各个会议室来回停留检查活动开展情况。我特别关注第七小组,第七小组孩子学习的自觉性有待提高、家庭的关注度比较低,我把自己当作为小组成员之一,在小组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中率先进行回答,给其他同学做好示范,同时对于组内应付差事的同学及时给予提醒。在第三次活动中,我邀请第七组的同学跟我一块儿,观摩李林泽小组的读书活动,学习其他学习做的好的地方。最让我感动的是第四次活动结束后,郑梓涵同学给我发来信息说:“参加了这几次读书分享会之后有一点自己的想法,一是每个人分享每个人的,别人读的书自己不一定读过,那么分享的时候不一定能跟别人产生共情,很多时候听的多半是云里雾里,虽说会对别人介绍的书产生兴趣并有可能去进行阅读,但是对于说的能力的提升没有多少价值,给出的建议也并不是那么的准确真切;二是每个人都读的是不同的书,最后把每个人的阅读成果整理在一起的时候非常麻烦,甚至有可能不能融合在一起;三是有很多时候别人分享的并不在选读或者是必读书目里,可能达不到书目存在的意义。对于这个读书会,我自己认为有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先共同定好同一本书,再根据组员需求来规定隔多久换一本书,在两本书的交接处进行读书会,一是了解各个组员的阅读进行情况,二是根据情况进行交流,三是定好下一次读书会所要交流的问题,并让组员根据这一份问题清单在书中寻找答案,这样同时也能完成每周读到指定页数的目标,这样可以让组员之间的交流更深入,可以通过一些目标来带动一些组员,还可以让一些高等级的组员在互相进行交流中得到提升。”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我真的特别高兴,高兴孩子的敢于质疑,高兴孩子的主动思考,更高兴孩子能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事情别人告诉你答案远不如自己实践摸索出来的更有意义,正如她所说,他们小组最终经过激烈的讨论确定交流展示是必读书目中《鲁滨逊漂流记》,展示内容选择了其他组同学可能不会说到的荒野求生技能、作者相关简介、故事情节改编等,展示的形式也由各说各的制作PPT变为各自梳理以思维导图等不同形式利用展台进行汇报。可见只有当孩子们敢于说了,才会用心地去说好,只有自己撞了墙了,才会回过神来思考新的办法。郑梓涵后来跟我说“这个主题选择的确非常用心。”我想这样的收获应该是非常有价值的。</p> <p class="ql-block"> 寒假的四次读书活动已告一段落,但是各个小组依然在有序地准备着开学初的展示,相信在激励光环的引导下他们会有精彩的展示,同时在后面的口语交际、辩论朗诵等活动中各小组将继续发挥力量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读书活动,在工作中要着力以活动为抓手提升学生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