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施耐庵、罗贯中在宁德七都“成仙”

中医叶老

<p class="ql-block">  从宁德七都村沿溪溯行约一公里,逶迤而来的溪水在此形成一个深潭,潭边的高岸上有一座三仙宫,飞檐翘脊,端庄秀美。三仙宫供奉的是何三仙?答案也许让你大跌眼镜:村民告诉你这里供奉的是马施罗三仙翁。再询问,他们会告诉你马施罗三仙翁是马致远、施耐庵、罗贯中三位文学家。三位文学家“成仙”,这也许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吧。</p> <p class="ql-block">  马致远是元代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而艺术技巧高超的特点,有“曲状元”之称,先后创作杂剧16本,现存《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半夜雷轰荐福碑》、《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江州司马青衫泪》、《西华山陈抟高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等7本。其散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被称为秋思之祖。</p><p class="ql-block"> 施耐庵和罗贯中都是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赞扬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故施耐庵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 罗贯中是太原人,中年后成为施耐庵的门人。在施耐庵创作《水浒传》时,罗贯中也在创作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洪武三年施耐庵逝世,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后毅然承担了《水浒传》的补充修订工作。其后罗贯中还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历史小说和神魔小说《三遂平妖传》。罗贯中的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的小说塑造出一大批鲜活生动、光芒四射的典型人物,几百年来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印在老百姓的心坎里。此外,罗贯中亦能词曲,所作的杂剧,有《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三种。</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多神崇拜的信俗源远流长,但文人成仙的鲜有所闻。而马致远、施耐庵、罗贯中在宁德组团成仙更是匪夷所思。究其原因,中国古代没有受过教育的普通民众占人口的大多数,他们对文学、历史的理解大多来源于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村镇里坊的说书人,以及民俗节日的戏剧演出(如社戏)等。他们可能不会吟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也难以理解其中的意境,但他们却知道关羽的忠义,曹操的奸雄、诸葛亮的睿智、李逵的鲁莽、武松的勇猛。他们在享受这些精神食粮的时候,从内心赞美、感谢带来这些人物形象的戏剧、小说,进而崇拜创作这些戏剧、小说的代表人物马致远、施耐庵、罗贯中也就顺理成章了。</p><p class="ql-block"> 而马施罗选择在宁德七都成仙,还有一个传说。在三仙宫后面不远处有一个高大的石台,传为仙人弈棋处。大约600年前,有几位村民见到三位仙人在此轮番对弈,附近不知什么时候又出现一个石香炉。他们不知其故,于是去问乩。乩坛上三仙托神汉之口说话,告诉村民他们是马致远、施耐庵、罗贯中,云游到此,见此地山水奇佳,钟灵毓秀,故愿意在此留驻。这几位村民遂集资在此修建了一个亭子以奉祀三位仙人,名为三仙亭。七都村后来文运昌盛,文人辈出,几十年后竟出了太子少保兼刑部尚书林聪,三仙亭的香火也日渐旺盛。岁月荏苒,三仙亭几经兴废。2010年,村民又集资重建,为三位仙人再塑金身,并增设文昌殿,奉祀文昌帝君、文曲星君比干、林聪尚书。2022年又新建了门楼,并改名为“三仙宫”。三仙文化的传承与赓续,也为七都这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人杰地灵的滨海小镇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原创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