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祠堂里上学的日子

心月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本文发表在《江西教育》A版“文苑”栏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在祠堂里上学的日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龚德明</span></p><p class="ql-block"> 小学一到三年级,我在本村祠堂里上学。教我们的是村里一位民办教师,钟隆俊老师。学校有三个年级四十多人,以祠堂天井为界,前厅坐一年级,后厅坐二三年级。有的学生还要背着弟弟妹妹上学。条件虽然艰苦,但钟老师却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启蒙教育。</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劳动课:一分耕耘一分收获</b></p><p class="ql-block"> 在村对面山脚下,学校有一块面积大约四分的地,钟老师根据农事需要灵活安排劳动课。每次劳动都是三个年级同时进行,大的学生带好镰铲锄头,小的学生带上勺子、提着小桶。钟老师还要吩咐两名更大的学生抬上一大壶他家里泡好的茶水,自己挑上满满的一担肥料。到了地里老师介绍这次劳动对庄稼的作用,怎样操作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确保安全,反复给我们示范。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或挖土、播种,或锄草、捉虫、浇水、施肥,做到人尽其力。小小的我们一个个干得满头大汗,有时还会开展劳动竞赛。常常因为拔草和握锄头挖土,我们的手掌红红的,有时也被草的汁液染成绿色,磨起一个个水泡。钟老师看到告诉我们:“不要紧,不要把水泡弄破了,过些天就好了,这也是勤快爱劳动的标志!”但对水泡磨破了的,回到学校,他总会教我们洗干净,涂上紫药。劳动回来,还要评选劳动标兵。在老师和我们的辛勤劳动之下,学校地里总是枝繁叶茂,花果飘香。收获时节,同学们欢天喜地得提上藤筐、竹篮把地里的的玉米、花生或大豆、红薯、南瓜等收回来,由老师分发给我们每个学生,被评为劳动标兵次数最多的人分得更多。家里有困难的学生,经过大家同意,老师也会多分一份给他。小伙伴们从学校带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回家,一个个心里都甜滋滋的。从那时起,我们知道,丰收的果实是靠辛勤劳动换来的,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歌声与舞蹈:遍及山村的每个角落</b></p><p class="ql-block"> 钟老师未上过师范学校,对乐理知识懂得不多,他很少教我们唱歌,不教我们跳舞,但并没有因此让我们得不到这方面的教育与熏陶。那时,有五位插队在我们村里的上海知青,其中有两位女的。当下雨天或农闲时,钟老师会邀请两位女知青来祠堂教我们唱歌跳舞。每逢两位年轻漂亮的女知青老师来上音乐课,我们就像过节一样特别开心,一个个用尽力气,亮开嗓门跟着老师唱,脸都唱得红红的。到现在还耳熟能详的《英雄赞歌》《万岁,毛主席》等歌曲就是那时学会的。有一年,知青老师在学生中选出八人排练《我家的小弟弟》《喂鸡》两个小舞蹈,知青老师指导那八名学生在祠堂的前厅排练,其他学生在边上和后厅观看。钟老师要求每个人都跟着学,回到家里,歌要唱给大人听,舞要跳给大人看。这样,虽然说是教这八个学生,但人人都跟着模仿学习,整个祠堂都舞起来了。有时,钟老师安排几节课时间,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唱歌、跳舞比赛,由大家评选出歌唱得最好,舞跳得最棒的学生,还奖上一本小小的练习本。于是,不论哪首歌曲,哪支舞蹈,只要在祠堂里学了,很快,那歌声,那舞蹈便会响遍村子的山头田间,跳进全村的每个家庭。很多做父母的喜欢在家里或劳动休息时让孩子唱上一曲,跳上一段,乐得开怀大笑。有些学生在家里还能给家人或邻居未上学的小孩当唱歌、跳舞的小老师呢!我从小学读到大学,要说学跳舞,还真的只是在祠堂里上学时学过。最令我们高兴的是,学校的舞蹈节目在参加全乡的学生文艺汇演时,每年都能获奖,乐得我们一个个屁颠屁颠的!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勤工俭学,为建设祖国做贡献</b></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农村,多数家庭生活拮据,有些孩子虽然在上学,却常常没有笔和练习本,有的学费也要拖欠很久。为此,钟老师带领我们勤工俭学,上山捡油茶籽,下田拾稻穗。小伙伴们在腰间扎上一个小竹篓,或背上小书包,在山上、在田间一个个弄得灰头土脸,满身泥巴。当背着那重重的油茶籽或稻穗回到学校过秤登记时一个个都乐呵呵的。茶油和稻谷卖给私人,可多得到些钱,如果按国家规定的价钱卖到粮油管理所,得到的钱会少一些。我们都想让自己的劳动换得更多的钱。但钟老师说:卖给粮油管理所就是卖给国家,尽管钱少一些,但建设和保卫我们祖国的工人、解放军叔叔需要粮食和食用油。我们平时讲,热爱祖国,长大为建设祖国做贡献,我们把粮油卖给国家,现在就为祖国做贡献了!一番话,又让我们一致赞同把粮油卖给国家。我同小伙伴跟老师去卖过一次粮。那天,小伙伴们,用从家里带来的布袋装上晒干的稻谷,或背在背上,或用一根小棍子将两小包挑在肩上,钟老师用扁担挑着两个装得满满的大箩筐走在前面,赶了五里多路把稻谷送到一处名为金钩形的粮管所。虽然小伙伴们一个个累得龇牙咧嘴,却没有一个喊累。老师用卖粮油的钱买回小篮球、连环画和文具,根据各人捡拾稻穗和油茶籽的多少,发给我们橡皮擦、铅笔、圆珠笔、练习本,有的还能得到文具盒,这是让大家最羡慕的。对于家里困难的学生,老师就用卖粮油的钱帮其垫付学费。在祠堂里上学的我们,因能用自己的劳动为祖国做贡献,能买回学习用品,还能帮助别人而感到自豪、快乐!</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游戏、体育课:师生同乐</b></p><p class="ql-block"> 祠堂边有一块面积并不大的空地,这就是我们的操场了,我们的体育课和课前课间的活动都在这里进行。如果钟老师有时间也会参与进来。我们玩得最多的游戏就是“抓盲蒙”,为首的学生根据参与人数折数段草杆当签,其中一段较短,老师和我们一同抽签,谁抽到那根最短的,则要用手帕蒙住眼睛,在一个划定的区域内抓住他人,且在对方不吭声的情况下,通过触摸说出对方的名字,讲对了,则换成由被抓者蒙上眼睛,未抓住或讲错了名字,则由他继续。做这个游戏时,其他人总会对着蒙住眼睛的大喊:“我在这!”可等那人跌跌撞撞跑过来时却扑了个空。还有人会轻手轻脚转到那人的背后在他屁股上拍上一掌,没等他转过手来又跑远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而当老师蒙上眼睛时场面就更热烈了!体育课,老师给我们上得最多的内容就是迎面接力赛和跳高跳远。由老师分好组,每组拿一根学生从家里带来的长短相同的棍子,老师一声令下,小伙伴们就拼出最快的速度。有时老师也参加,他在哪一组,另一组就可少两个学生。两边“拉拉队”喊“加油”的声音特响,有些从哥哥姐姐背上下来的小弟弟小妹妹也跟着手舞足蹈喊起来!在那空地的一角,学生挖了两个沙坑,一个供跳远用,一个供跳高用,每天上课前和下了课,小伙伴们都要比试一番。我们跳高的设备简单又实用,在祠堂里有好几套,很多学生家里还有不止一套,那就是山上砍下的三根细长竹子,一根为横杆,另两根留下枝杈为两边的竖杆,随便哪里一架就可跳起来了。钟老师会把我们每个人跳的跑的最好成绩记录下来张贴在祠堂里的柱子上。我们这些孩子为了使自己的成绩不落后于他人,不仅在学校练,在家门口、在山间田野随时随地都练。正因为这种持之以恒的训练,我们这个祠堂里的学校在全乡每年举办的“6.1田径运动会上”总能捧回几张奖状和练习本、笔等奖品,这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与鼓励。</p> <p class="ql-block">  爱国主义、互助精神、劳动观念、安全意识的教育都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在行动去体会。学生的体育、舞蹈比赛不是刻意地去追求、片面地去训练,而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自觉的行动中,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得到更好的锻炼,精神世界得到更好的陶冶。细细想来,当年在祠堂里教育我们的钟老师的做法不正是现在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吗!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照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