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徒步探险20160801

天上的云

今天我们将进行顶登牛头碑的活动,这是我们这次探险活动的最大挑战。牛头碑建在位于玛多县境内措日尕则山的顶峰,海拔4610米,碑身高3米,碑座高2米,均用铜版铸模镶嵌,碑式别致,字体雄浑,象征着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悠久历史和勤劳朴实的品格。纪念碑选择了原始图腾神圣的崇拜物——牛,以其角粗犷、坚韧、有力的造型,概括了我们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使人油然产生一种无与伦比的强烈凝聚力和向心力。4610米海拔的高度对大多数队员是第一次,是否能全队登顶大家都没有把握。夜里2点领队张姐就把大家叫起。给大家熬好姜糖水,像赶鸭子一样催促大家上路。 屋外夜凉如水,大家都把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上,想想几天前北京炎热与我们恍若隔世。抬起头来那深蓝色的穹顶,上面撒满了大大小小的星星,好像无数细碎的泪花,就不知是谁的眼泪在飞。天幕深遂神秘,亘古不变地看着沧海桑田的变化。这时我觉得这一路来的艰辛都值得,我就像是在付一次长久以来的约会。它一直在等我,等着迷途的我的到来。我深细一口气,伸出手无望地想触摸到那看似很近的深远,指间只有凉风穿过,心中却沉静似水……我真想用相机照下这样的美丽,但是我不会。那就让它留下我灵魂深处,静止这一美丽,伴我的流年岁月。我打开头灯,就像一颗渺小的星星融入浩瀚的银河,像更深的深蓝走去…… 虽说只有十几公里的路程,已经过几天的高原适应,但4610米的海拔高度令我心里没底。听以前来的队友说,最后累得三步就要一停喘一口气。有的因严重的高原反应爬不上去。昨天休息不太好,我只祈求这种状态晚些到来。 我们掌握好自己的徒步节奏,匀速沿盘山路上行。黑猫妈妈轻数着一个一个折返上升点。不一会我们就与后面的队友拉开距离,黑猫爸妈和我和老公成了第一梯队。我们尽是深呼吸,以更多吸入稀薄口气中的氧气。回头看到出坡上有数个移动的亮点,我知道那是我的伙伴们努力向前走。这时对讲机中传出来曹姐姐吐了,老强驴老岳叔下辙取氧气,小胖同学吐了,吸氧了……我们的心一下子紧了起来,因为这说明有的队员已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我们没有能力帮助别人,就企求自已别成为队伍的负担。我们四个人步调一致地向上爬。十一、十二、十三……黑猫妈妈轻数折升点数。对讲机传来曹姐姐不吐了,继续爬了。我们心放下一点。可小胖还再吐……我们很担心。 随着越来越冷,我们喘得越来越急,步子也越来越慢,后边的灯已经看不见了,仿佛天地间就只剩下四个人两盏灯。一种依偎的感觉由然而生。这时对讲台上传出:爬得快的好像快登顶了。这是说我们,后面的队员看到我们头灯判断的。我们心中一喜,这时我们也发觉路边的经幡越来越多。黑猫妈妈数着二十折点,突然我们看到停车场的牌子。我们马上向领队报告,领队说我们马上登顶了,山顶太冷,让我们再此休整等日出和大部队一起登顶。 这一停,我才觉得这一个冷。刚才爬山时衣服已被汗水打湿,现在贴在身上,好像把身上的热都吸走了,冷到骨髓。这时我们发现有两顶帐篷,原来是施工人员的帐篷。经过同意我们进入一顶他们做饭的帐篷。在里面互相依偎,避风取暖。这时我看到天边如金钩一样的月牙挂在冷冷的天际。随后一拨一拨的队员相继到来,小景杨到了、曹姐姐到了,收队的张姐到了……最后小胖父子也倒了!太棒了!我们全体队员都到了!开始登顶…… 在转了两个弯,在我们眼前就是4610米的大石碑,后面就是牛头塑像。我们终于全体登顶了! 这是目前所知徒步队员登上这一海拔高度最小的队员:11岁的小景阳! 这是小胖同学父子。据说严重的高原反应让小胖一边吸氧,一边走,一边吐,最后连胆汁都吐出来了,但最终登顶。完成了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底限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父亲始终陪伴鼓励,不言放弃。给这对父子鼓掌点赞! 老强驴老岳叔,宝刀不老,前后奔走为我们顺利登顶保驾护航! 晨光微曦 和我们一起迎接登顶的喜悦,它把淡淡的温暖洒向我们! 由于领队张姐前期让我们服用红景天(在此感谢小胖爸提供的充足的红景天)和维c以及前几天的高原适应训练,让我们顺利登顶。我几乎没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这得感谢有经验的领队张姐。 美丽的初升太阳照着我们下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