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你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你是一蹶不振,对挫折久久不能释怀;还是对经过的不如意一笑而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可以说这是心态的不同,也可以说这是抗压能力的不同,而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先生用“顿感力”这个词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p> <p class="ql-block">近期读了渡边淳一先生写的《钝感力》,文中认为,“钝感”是“敏感”的反义词。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 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但“钝感力”不等于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遇的一种耐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p><p class="ql-block">整本书通过对日常事情的举例来表明什么是敏感,什么是钝感力。例如第一章《我们丧失了某种才能》开篇的一个例子,蚊子叮咬到人的胳膊上,拥有钝感力的人会赶走蚊子,对于咬过的地方也毫不在意。而对于敏感的人也会拍走蚊子,但是会对蚊子咬过的地方进行抓挠,从而最终会形成红肿等。作者又举例公司员工被上司骂,拥有钝感力的人很快就把这件事消化了,不带任何的负面情绪,而敏感的人却因为这件事苦恼,久久不能释怀。通过这样简单的对比,我一下子明白了这个看起来陌生的词汇要传达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与钝感相对应的一个词,叫做敏感。那么敏感是好是坏呢?其实有时候过于敏感也真不是一件好事。在精神上过于敏感的人,总是会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郁郁寡欢,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生理上过于敏感的人,身体上很容易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刺激,长期如此,会造成器官的消耗,很有可能会引发病痛。</p><p class="ql-block">但是有一群人,他们也许是在精神上、也许是在生理上,并不那么敏感,而是积极开朗、从容淡定、健康强壮。由此,渡边淳一先生提出了“钝感力”一词。</p> <p class="ql-block">看了这本书,我个人觉得顿感力确实是好东西。现在我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讨好型人格的人也非常多,至少在我们受教育的年代,做一个乖孩子、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些别人眼中的好孩子最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过于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迫使自己满足他人的期待而不是做最真实的自己。这样的我们一旦听到别人对自己不好的评价就会陷入失落、难过、悲伤的情绪中无可自拔。又或者在巨大的压力下,身体与精神都饱受折磨,感到压抑、痛苦却无法言说,这种时候,拥有较强顿感力的人可能就会保持乐观,保持更好的心态,更好地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与自己和解。从这个意义上说,钝感力是需要我们修炼的一种能力。也愿我们都能适度敏感,增强钝感力,收获更幸福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