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半壁夏朝(一) 我们读错了夏商周

老喻读书

<p class="ql-block">夏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国。她的疆域继承于五帝王朝,不仅包括黄河长江两大流域,还包括珠江、海南、中南半岛、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p><p class="ql-block">五帝的疆域源于炎黄。涿鹿之战后,炎帝势力南迁,与黄帝势力和玄嚣统领的东夷势力隔江相望。公元前2394年,末任炎帝榆罔逝世后,南迁炎帝势力无人统领,渐有割据之态。</p><p class="ql-block">推测黄帝、玄嚣和昌意父子三人商议之后,黄帝七十七年(公元前2381年),昌意放弃对帝位的继承,与蜀山氏结盟;与蜀山氏一起努力,立昌意与蜀山氏之女昌仆所生之子颛顼为南迁炎帝势力的新主;再与玄嚣(东夷势力)、南迁炎帝势力和黄帝势力一道,把颛顼培养成为三方都能接受的帝位继承人。玄嚣就是颛顼的帝师!颛顼即为后,在南迁炎帝势力、东夷势力和黄帝势力的支持下,平定了甘肃方向共工的叛乱,统一了中华,创制了九州。</p><p class="ql-block">颛顼将从炎帝势力手中继承过来的土地、丛共工那里接管过来的土地,封给自己的子孙,形成了众多的颛顼子孙的国度。这些颛顼子孙之国,就是夏朝在中原执政四百七十一年的基础。</p><p class="ql-block">《史记*五帝本纪》以“交趾”记录中南半岛,而且是三次记录:</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记载是描述帝颛顼的疆域时 : “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1]</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帝尧命人进行天文观测时 : “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1]</p><p class="ql-block">第三次,帝舜即位,论功行赏时 : “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趾、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1]</p><p class="ql-block">夏朝承袭于五帝王朝,其疆域应与颛顼的相同。绝对不是现代学者描绘的弹丸之地 : “夏朝的疆域西起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起湖北省,北至河北省。”</p> <p class="ql-block">不完整的夏朝疆域图</p><p class="ql-block">这幅夏代疆域图也不完整,不仅没有画出《五帝本纪》记载的“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的势态,连会稽都画在了夏朝疆域之外。那是禹陵所在地,少康一族的居住地,怎么会不属于夏朝呢?再说湖南,虞舜巡狩到此而陟,禹治水到湖南,留有祭天的《禹王碑》,其地怎么不被夏朝继承呢?陕西是黄帝的龙兴之地、黄陵所在,夏朝会放弃吗?巴蜀是古西陵国,黄帝与西陵国结盟后即为黄帝的战略后方,且大禹的祖地在蜀,能不属于夏朝吗?甘肃是颛顼动用武力,从共工手里夺过来的,岂能丢失?</p><p class="ql-block">二里头考古工作站站长赵海涛,介绍了夏朝牙璋的传播路线 : “相关研究表明,一条传播路径是通过湖北、湖南传到了广东、福建、香港地区,另一条传播路径则是顺着长江一直到达三星堆地区,然后继续向南传到越南北部。”[2]</p><p class="ql-block">夏朝牙璋的传播路线,从考古的角度证明了夏朝的部分疆域。</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读错了夏朝的疆域!</p> <p class="ql-block">除了读错了夏朝的疆域,我们还读错了夏商周的关系。</p><p class="ql-block">从司马迁开始,我们就读错了三代史。三代史不是一脉相承的。商汤伐夏桀之后,中华发生了南北分裂,商、周的南边有一个史籍没有记载的大国一一半壁夏朝。</p><p class="ql-block">《史记*夏本纪第二》、《史记*商本纪笫三》、《史记*周本纪第四》使我们错认为夏、商、周是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中国历代纪元简表显示 :</p> <p class="ql-block">有几个问题人们一直没弄请楚 。</p><p class="ql-block">问题一 : 夏桀死在哪里?</p><p class="ql-block">《史记*夏本纪》:“桀走鸣条,遂放而死”[3]。夏桀死在了中原之外。很可能死在流放之地南巢。</p><p class="ql-block">巢湖边的肥西县有处三官庙夏代遗址,出土了十八件象征夏王朝顶级权利的青铜器,同时还有一男一女和一具孩童的尸骸。有人猜测夏桀和妹喜死在了此处。</p> <p class="ql-block">三官庙遗址文物</p><p class="ql-block">夏桀和末喜感情破裂,分居多年,怎么会死在一起呢?</p><p class="ql-block">《太平御览》一百三十五:“后桀伐岷山,进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无子,刻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间夏。”</p><p class="ql-block">商汤攻占领二里头时,夏桀的儿子带着母亲末喜逃往鬼方,为商朝的北方之敌。所以那具女性尸骸不是末喜。</p><p class="ql-block">我认为肥西三官庙遗址是夏桀离开南巢时的一处祭祀场地。</p><p class="ql-block">南巢在长江北岸。在长江南岸,夏朝还有大片的疆土,夏桀不会困死在南巢。他至少会组成流亡政府,过偏安的生活!</p><p class="ql-block">问题二:流亡政府的都城在哪里呢?</p><p class="ql-block">应该在夏后氏的祖地。</p><p class="ql-block">夏朝经历过太康失国之痛。复国之后,应该思考过“再出现危机怎么办”?一定有应对预案。而加强祖地建设,叶落归根,应该是应对亡国危机的首选。</p><p class="ql-block">问题三 : 夏后氏的祖地在哪里?</p><p class="ql-block">在四川之蜀!</p><p class="ql-block">大禹的祖地在蜀。是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的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5]。是杨雄的《蜀王本纪》提到的蜀王柏灌的第七代。原住都江堰市的芒城遗址。</p><p class="ql-block">甲骨文没有用夏字记录夏朝!</p><p class="ql-block">甲骨文是用禹的祖地名“蜀”记录夏朝。</p><p class="ql-block">甲骨文中四川以外的蜀地名,就是柏灌族及后来的夏后氏迁徙的痕迹。山西河南的多处蜀地名,有些就是曾经的夏朝都城。</p> <p class="ql-block">日本学者成家彻郎绘制的A蜀、C蜀分布图</p><p class="ql-block">甲骨文卜辞中的“至蜀”、“在蜀”的“蜀”,是指夏朝都城。蜀(夏朝)是共主,商是方国。所以商君“至蜀”、“在蜀”有压力,要进行吉凶祸福的占卜。也是商君去蜀(夏朝都城)前,要举行祭祀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卜蜀年”是对夏朝收成的占卜,是寻找对夏朝动武的时机。</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征蜀”、“伐蜀”就是商汤伐夏桀的鸣条之战。</p><p class="ql-block">商汤伐夏桀,并未彻底灭掉夏朝!而是夏朝退出中原,中华被分裂成半壁夏朝和商朝!半壁夏朝与商朝成了敌对的国与国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夏桀没有困死在南巢,他回到了古蜀。</p><p class="ql-block">回归路线是从南巢乘船逆长江而上,抵达云南的朱提(今昭通),再从昭通到成都。汉代杨雄的《蜀王本纪》有记载,夏桀自号杜宇 : 杜宇“从天堕(从天子的宝座上跌下来),止朱提”[4]。</p><p class="ql-block">夏桀回归的考古学证据是突然出现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其中二号坑是夏桀从中原搬回的夏后氏的祖庙。</p><p class="ql-block">三星堆和金沙遗址都只是祭祀场所,不是都城。</p><p class="ql-block">半壁夏朝的都城在夏朝的陪都一一成都十二桥遗址。</p><p class="ql-block">问题四 : 半壁夏朝的疆域有多大?</p><p class="ql-block">半壁夏朝的疆域从长江以南至中南半岛(包括南中国南海和孟加拉湾)、包括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陕西西部至甘肃、青藏高原等地。这片疆域是炎帝势力留下的。</p><p class="ql-block">商朝形势图显示的疆域不是一次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商朝形势图</p><p class="ql-block">推测半壁夏朝与商朝开始是以长江为界。公元前1320年商朝中兴后才向长江南岸楔入了一块。(汉)杨雄的《蜀王本纪》记载 : “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4]。这里记载的鳖灵“死而复生”,实际上是写夏桀迁都到成都两百多年后,商人再次“征蜀”、“伐蜀”,向长江南岸的半壁夏朝发动战争,屈原和鳖灵的祖先丢失了封地一一“死”;他们向西逃亡一一“其尸亡去”;时任望帝把他们安置在巴,有了新的封地一一“生”。</p><p class="ql-block">在考古学者唐际根教授的公开课中,第二次征蜀、伐蜀就是商文化南下。</p> <p class="ql-block">商文化南下示意图</p><p class="ql-block">可以推测,商文化南下,一是为了开拓疆土;二是为了夺取殷墟发展需要的铜资源。</p><p class="ql-block">商汤开创了商朝,却分裂了中华!对不起老祖宗黄帝、玄嚣、昌意和颛顼为创立九州、统一中华的各种努力。</p><p class="ql-block">周武王是在牧誓八国(半壁夏朝势力)的支持下灭了商朝。所以周朝与半壁夏朝友好相处。</p> <p class="ql-block">周朝疆域图</p><p class="ql-block">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武王伐纣,蜀与焉”。《华阳国志*巴志》记载 : “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武王伐纣,前歌后舞”。[5]</p><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的石像,应该就是鱼凫侯参加伐纣之战后献俘的牺牲。</p> <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石人跪像</p><p class="ql-block">周朝建立后,封夏后氏子孙少康一族,建立了越国。</p><p class="ql-block">封屈原的祖先(颛顼后裔)为子爵,让其打回荆州去,建立了楚国。</p><p class="ql-block">封秦人的祖先,形成了秦国。</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结论 : 夏商周三代不是一脉相承。夏是统一的大中华。商、周时期,中华发生了南北分裂。商周的南边是半壁夏朝!三代史框架应该是 :</p><p class="ql-block">半壁夏朝与商对峙,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半壁夏朝与周并行,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666年。</p><p class="ql-block">开明王朝与周并行,公元前666年至公元前316年。</p><p class="ql-block">秦灭巴蜀,开明王朝解体,南方陷入无政府状态。</p><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1] (汉) 司马迁 《史记*五帝本纪》。</p><p class="ql-block">[2] 网络资料 《夏朝牙璋-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3] (汉) 司马迁 《史记*夏本纪》。</p><p class="ql-block">[4] (汉) 杨雄 《蜀王本纪》。</p><p class="ql-block">[5] (晋) 常璩 《华阳国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