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孩子眼中的光——读《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有感

林州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看见就是回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回应就意味着自己被看见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回应就像是一缕阳光照进孩子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理解、被看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让孩子做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向阳生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闲暇时,我拜读了心理学家武志红一书《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感触颇多。首先被这个扣击心灵的标题吸引,选书时又被封皮上粉色背景下温暖的大手牵着细嫩的小手的画面所打动,阅读时又被通俗易懂的语言所震撼。</p> 书中金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关系中,孩子才能被看见。关系,是孩子和父母的心理脐带。父母和孩子一旦关系出了问题,孩子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回应,内心不被看见,就很容易出现对抗和拒绝父母的行为。表面看,对抗和拒绝是行为问题,其实是关系问题。</p> 读书•成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些年原生家庭的概念被很多人反复提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不仅仅提现在身体上的生长,更多的还有在心理层面上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的成长需要爱,需要被看见和理解,如果没有得到回应,对孩子来说,那就是最绝望的事情。无回应之地即绝境,身处绝境中的孩子,内心的黑暗是很难被驱散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看见和回应。“回应,像一缕光照亮了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受到了被爱、被理解、被看见”,所有的孩子,都是透过他人的反应来看见自己,根据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通过别人与自己的互动获得存在感。在积极回应和被看见的环境之下,孩子才有机会成长为自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班上有位安静内向的小女生“朵朵”,每次大家一起做游戏的时候,她总是躲躲闪闪,不愿参与。一次活动中我邀请大家一起玩 “凑数找朋友”的游戏,这个游戏没有队形的限制,热情大胆的孩子们很快来到我身边和我一起做游戏,但朵朵即使有这个想法还是站在一边望着大家。这样的情况在以前的游戏活动中出现,这一次我没有过分关注她,而是每次走到她面前时,会试图无意拉住她的手,虽然不到几秒钟的功夫就会从我手中滑落,但几轮游戏之后,突然发现她出现在了队伍里,站在我对面对我微笑,和小朋友们手拉手一起跳着,很开心。再一次开始游戏时,我主动走到她身边,用力握住她的手,带着她一起寻找数字朋友。内向的孩子在集体中不如活跃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我想,朵朵是渴望被看见,被回应的,就像书中写道:有回应就有了光;无回应,即绝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独特而珍贵的种子,需要得到我们正确、细心的浇灌和呵护,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身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因材施教,还要看到孩子们内心的需求。如果只一味地对孩子们的错误行为进行教育和纠正,可能会导致师幼关系变得紧张而疏远,而活动中的行为问题却得不到解决。《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全书告诉我们一个中心思想:关系比问题重要!只有在关系中,孩子才能被看见,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温暖。做为教师,我们也要真正理解孩子,看到孩子背后的需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