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洋洋的美篇

喜洋洋

<p class="ql-block">故土情怀(韩庄村)</p><p class="ql-block"> 传相,明朝时从山西洪洞迁来苗氏三兄弟,在东、西、南各建一村,为保持兄弟情义,商定村名统一叫——顾义(顾名思义顾是彼此相互照应)。后来在沿用中照顾的顾字演变成了巩固的固,西边的村叫西固义村,东边的叫东固义,南边的南固义村后改为韩庄村。</p><p class="ql-block"> 这里属于太行山脉滏河流域属丘陵地貌,一条地震形成的天然沟壑,由南至北穿村而过,把整个村子楚河汉界般的一分为二,习惯上叫东岸或沟东,西岸或沟西,一座就地取材的拱桥架在村子中间,便是连接两岸的主要交通枢纽,</p><p class="ql-block"> 独特的地方就在于村子里到处可见褚红色的石头,整个村子就建在一块石头上,盖房的地基几乎不用挖,简单的找找平便可施工,红石板深的地方有几百米厚,这是方圆几十里只此仅有的丹霞地貌,出了韩庄村管辖地界,就不见了褚石的影子,小时候村里到处是石窝,父辈们除了地里的农忙,便倾其所有的时间扎在石窝里,叮叮当当的敲,用灵巧的双手顽强的毅力,把坚硬石头一块块从石窝里扣出来,再量才使用把有层次的石头分门别类处理,做成生活所需了石柱,石阶,石滚,石碾,石臼,石槽,石桌,石凳,石桩爵等实用器才……不成器的石头也不会暴殄天物的浪费,收集起来用来盖房铺路,勤劳朴实的先祖们,硬是在这块寸草不生石头上凿出了灶台上的一日三餐 和柴米油盐,给这块沉寂的石头注入勃勃的生机,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子孙,</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里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的老人还推着独轮车,载着匠心独具缸盖买到了河南,山东 山西邻近省份,更有甚者来村里的外乡人,看见门口的石头堆直勾勾盯着,趁着没人顺手牵一块石头揣起来,回家当磨刀石也是常事。</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迁,混凝土替代了砖石结构,电磨电碾替代了石磨石碾,精美的新式茶桌餐凳,替代了石桌石凳,屋里缸 瓮不再是生活必需品,缸盖自然而然也无有了用武之地,一件件的又堆在大街 ,跟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从当年紧衣缩食到如今的富裕阔绰,一件件奢侈品替代了必须品。这些石头成了曹孟德手中的鸡肋,雨过天晴犄角旮旯的雨伞!</p><p class="ql-block"> 不知什么时候,人们没有了为衣食而忧的顾虑,开始追求身心的康建,精神的富足,村里的健身器材广场里,这些石桌石凳又有了用武之地,站在石碾石磨前的,已不在是等米下炊推碾磨磨之人了!缸盖砌在墙上做成花墙,成了活标本!现代人看来那只是一堆堆冷冰冰的石头,上年纪人会走过去心潮澎湃用手抚摸,觉得他们的脉搏扔在跳动,热血沸腾的谈论着,这些石头曾经是他们生命不了分割的一部分!爱抚着这些石头,像见到一位久别重逢的老友从来热情不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