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瞿家湾镇地处洪湖市西部,西接监利柳关,南倚百里洪湖,北枕洪排大河,东临沙口新场,三横两纵的自然水系,将整个镇域划分为功能各异的不同小区,突显水乡新镇的特色风貌。镇区面积7.5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耕地面积13751亩,大湖养殖水面10万亩,自然资源十分丰富。</p><p class="ql-block">正月初九上午,我们如约来到了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旧址。也许是春节的原因,景区的游客不多,我们在旧址的大口门照了合影,并在入口处登记游客信息后就进入了老街。</p> <p class="ql-block">走进瞿家湾几百米长的古街,一股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仿佛穿越一般。它古韵醉人,古风拂面,两边是一座座有上百年历史的古式房宅,全是木制结构,黑瓦白墻,挑檐翘角,飞龙腾起,典型的徽派风格。不太宽的街道用青石板铺成,路面的光滑及磨槽,就能想到它那久远的历史,也可想像出它昔日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古街上最让人肃然起敬的是,莫过于是红色基因,这里曾是湘鄂西苏区首府所在地,机关旧址犹存,闪烁火红的光辉。据资料记载:"1927年至1934年,以贺龙、周逸群、段德昌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武装割据,浴血奋战,创建了以洪湖苏区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鼎盛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曾覆盖58个县市,拥有2万正规红军和近5万地方武装,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割据范围最大的三块红色根据地之一,是参加长征的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地。它为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并最终夺取全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开创了水上游击战争的光辉范例,由此,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著作中评价道:"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事实说明瞿家湾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大本营,是开辟洪湖游击战争的指挥部,是塑造洪湖精神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近距离感受这块红色土地,感受百年历史沧桑,让人回味无穷。置身这条街道,沐浴着红色文化的光辉,是一场心灵洗礼。明清时期的风土人情,和其本身的历史厚重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历史的韵味,浓郁香氛。</p> <p class="ql-block">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电影《洪湖赤卫队》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一段红色岁月里的经典故事。</p> <p class="ql-block">建国后以“洪湖”为名建县,其意在于纪念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所称颂的“洪湖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交相辉映。“洪湖精神诞生在小镇瞿家湾。”</p> <p class="ql-block">走在古镇的巷子里,飘进耳里的是《洪湖赤卫队》的歌曲,多么熟悉,还是那么好听:"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听过的歌声,留在脑海里的画面是美好的、难忘的……</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旧址,如同一位老人,无声诉说着那段风起云涌的战争岁月。</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通往大洪湖的一处小码头,也是先烈们在水上游击战的通道。河岸两旁树林成行,翠竹挺立,居民区及沿道小道掩映在花红柳绿之中</p> <p class="ql-block">近几年来,瞿家湾镇抓住机遇,抢借外力,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现代加工业和旅游观光业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特色经济,同时投入近十亿元,高起点、高标准地大力发展城镇建设,使红色苏区面貌焕然一新,以唐城大道为轴心的新型工业园区展示着大都市现代企业的风貌,以蓝田生态园为中心的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突现着湖光水色、海市蜃楼的壮观,以明清一条街为核心的古建筑群飘逸着古色古香的民俗风韵……,整个镇区之内,街道宽阔,高楼林立,红花锦簇,绿树成荫,一入夜,万灯齐明,霓虹闪烁,使整个瞿家湾似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洪湖之滨。尽显现代都市之风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