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南方的广袤大地,连绵起伏的山峦,早就披上了绿妆。远山墨黛下的那轮山廓,放眼望去仍是苍翠葱浓。被春光流淌,春色覆盖下的山峦、田畦、沟畔、勾勒出的却是风柔雨润下那缕烟岚云岫,霞蔚云蒸。</p><p class="ql-block"> 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气候温和清爽,也恰是外出游历,踏青赏景去拥抱大自然的最佳时机。闲暇之余,应友人之邀说是去附近走走,既简捷便利还能当日往返。若择近去九郎山游玩,观杜鹃花开,想想这该是件很应景,很有趣的事吧。 友人对生活的品味颇有说辞,在格调方面也稍有研判,于是他竭诚邀请道。 </p><p class="ql-block"> 映山红属杜鹃花科,在南方的崇山峻岭及崖壁沟壑间,在山洼洼的地方都随处可见。开春后,大约三月份,正是映山红的花期,当映山红盛开,满山遍岭的杜鹃花缀满山峦,娇艳似火,炫彩夺目,花簇如潮水般向你涌来,而呈现在眼前的这幕想必是很壮观,很隽美的。</p><p class="ql-block"> 九郎山横亘于株洲市北郊,距长沙30公里,距湘潭10公里,有长株潭城市的绿肺,享有“活肺之称”美誉,被辟为省级自然森林公园。说是九郎山的最高峰有328米,比长沙岳麓山的最高峰,还要高出20米,说归说,听归听,但在游人的眼里,该山峦还确实有些巍峨。山上植物品类繁多,如香樟、梓树、杉木、油茶、竹林、岩石壁上的层层苔藓,攀附崖壁上的绿萝藤蔓,还有那些蕨类植物,绕的满崖皆是。 </p><p class="ql-block"> 登高眺望,尽收眼底的便是城区接连不断的高耸楼宇,以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九郎山高耸在闹市侧畔,烟火味很浓,纷至沓来的人很多,出行也很方便。对于平时那些忙碌的人来说,利用闲暇时间,出来揽胜觅景,跳出尘世间的纷扰,抒发宽解无拘无束下,不就是来图个简简单单的舒畅,图个心旷神怡,令人豁达通透,哪怕是短暂的清宁也好。</p><p class="ql-block"> 私家车行驶在去九郎山的路上,因路程近,不一会功夫就到了山脚下,再沿着盘山公路在半山腰位置,驶入停车场。停车场很简易,占地面积不大,场地凹凸不平,仅铺着一层细细的碎石,看过去就知道是临时搭建。九郎山作为城市的一张品片,想要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其景点建设,不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其它方面,还差强人意,当然也与九郎山在省内外的知名度,有着极大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九郎山曾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被山峦遮掩,隐身幽谧深处的九郎庙,上林寺,双峰寺与洪武寨,瞥见时,还依稀可见当时的规模。穿透浓浓的历史影像,依然映射出当时的情景。那旷久的英雄气场,似乎仍在张扬,当年的金戈铁马还在铿锵碰撞,相关李世民、朱元璋的英雄传说在九郎山弥久不散,给该处增添了许多传奇。</p><p class="ql-block"> 唐朝开国年间,为一统天下,唐太宗李世民率军征战南方,在征战时右眼被敌方箭矢射伤。负伤地址就在湘江边的株洲,仓皇下退守到易守难攻的九郎山,巧遇到九郎山云游的三位释家弟子与六位采药郎中,经过他们的精心调治,右眼全愈后便率师回京。为感恩多次差人寻找,遍访他们下落,但不知所踪,念及下,便颁发敕令,在该地建造一座庙宇,赐名九郎庙,九郎山也由此得名。并亲拟楹联一幅,上联是“远水连天”,下联为“众山俯首”,而该庙堂受帝王垂顾,蒙皇家恩典,所以历朝历代都香火不衰,享受世人的虔诚膜拜。</p><p class="ql-block"> 沿着盘山公路,走到半山腰位置,绿荫遮掩下的另一座寺院耸立在眼前。红色的山门赫然在目,顺着白色石阶往上便是上林寺,早在隋唐时期就很兴盛,香火很旺。初始为道教场所,叫上林道院,唐朝时改为上林庵,皈依佛门,清朝更名为上林寺。相传初唐时期,寺内僧人曾为唐太宗李世民治愈过眼疾,明初,寺院又为太祖朱元璋治愈过沉疴,曾两度荣受朝廷钦封,蒙承皇家恩典。在抗战时期,1943年深秋,日军侵略株洲,这里曾战火弥漫,硝烟四起,上林寺也没幸免,遭日军焚毁。相距几公里外的流芳园,还躺着当年为阻击日军而战死的千余名英烈,或许这当中就有人曾出没过寺院,断垣残壁下的废墟,曾目睹了这场惨烈。</p><p class="ql-block"> 现所观瞻的上林寺,是在原址上重建,按寺庙的原貌恢复修建,有红色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方丈室、藏经殿、三圣殿、接引殿、千手观音殿、伽蓝殿、禅堂、斋堂、客堂、祖堂、钟鼓楼、居士楼等主体建筑,以及放生池、功德碑、凉亭、长廊等附属建筑。寺庙红墙黄瓦,飞檐翘角,好一番古香古色,千年古韵,与静谧的环境相映衬,尤显得庄严肃穆,在气势上更觉恢宏。</p><p class="ql-block"> 漫步前行,移步到九郎山前峰吴家大岭,海拔282米,主峰洪武寨原名枫树寨,海拔高382米,是长株潭三市结合部,方圆上千平方公里内最高山峰,分别比昭山高出142.5米,比岳麓山还高出31米。</p><p class="ql-block"> 山顶上空气清鲜,风清云扬,登上峰顶后,心情更觉舒缓,愈发豁达。春天这里雾气缭绕,旖旎氤氲,冬天则另一番景象,冰雪皑皑,粉妆玉砌。若借用宋时诗人邵雍《独座吟》中的两句来形容,“四时皆有景,万物岂无情,”这恰到好处的比喻,画龙点睛似的一笔,给此处风景,竟平添了许多韵味。</p><p class="ql-block"> 而洪武寨顾名思义,它与明太祖朱元璋有着千丝万缕的牵扯关系。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号洪武)在称帝前,曾率领队伍在此安营扎寨,囤粮练兵,在山腰处圈禁100亩面积为练兵场所。随后建立了大明皇朝,在南京称帝登基,人们为纪念他,便将枫树寨更名为洪武寨。</p><p class="ql-block"> 我俩慢慢晃悠,一路谈笑风生,友人回忆道“小时候,我常在九郎山的坡脚下徘徊,沟沟边上捉鱼摸虾。那时小鱼小虾多,我不在乎收获多少,因儿时我生性很皮,好动好玩,常去沟沟边上捉鱼,这简直是一场愉悦的游戏,令我乐此不疲的享受这份快乐。春天,雨过天晴后,也常与小伙伴到九郎山上去拣过蘑菇,当时是想着去拣寒茵,虽没拣到但兴致犹浓。”友人的回想,也勾起我的遐思,也凑着话嘟嘟地说开“九郎山我去的不多,但也有几次与那些小伙伴,到山上去砍伐毛竹。九郎山生长着一种褐色的斑竹,该竹的韧劲好,很适合做钓竿,外观还很漂亮,此次旧地重游,不知能否找回童时的那许感觉,找到那处山坡。”在思绪迭起时,双方都好像怕惊动什么,脚步抬的很轻,走的很慢,眼睛却在不停地查看周边的一景一物,似乎想寻回或印证童时的那些记忆。而时过境迁,往事久矣,此时很难辩识出当初的景象,也寻觅不出记忆中的情景,有些陌生,兴许是怀旧的心态在作祟,竟想着能拾回熟悉的过去,回到童时。</p><p class="ql-block"> 到了山顶,在镌刻着“金刚道场”那铁画银钩的字体面前,那块雕琢好的巨大岩石上歇息,望着周围的山峦,原本是来观赏杜鹃花开的,不知是错过了花期,还是什么,山峦上稀疏可数的映山红,寥寥无几的花簇,看似蔫了样,顿时赏花的心情全无。“从来只说映山红,幻出铅华夺化工,莫是杜鹃飞不到,故无啼血染花丛。”望着那片山岭,吟着宋代杨公远的诗篇,感觉是缘份未至,福浅而已……</p> <p class="ql-block"> 下山后,驱车只花一袋烟的功夫便到了山脚下的大冲,怀着敬仰的心情观瞻槐庭,槐庭原名为大冲别墅,婚后才被秋瑾更名。这座带有徽派风格的庄园式别墅,就矗立在九郎山脚下,相隔在二郎山与昭山之间,被三山拱卫,如同一道拱护的天然屏障,整个环境被绿荫遮掩,显得清静幽雅。</p><p class="ql-block"> 宅院集湘东民居与江浙徽派建筑风格融为一体,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三重院落的槐庭,共建有13栋房居,大小房屋146间,占地面积52.2亩。走进槐庭,独特考究的门楼映入眼帘,青砖灰瓦,典雅大气,由秋瑾手书的“槐庭”匾额被悬挂在门楣上方,字迹间无不透着文人的高风峻节及鉴湖女侠的氤氲豪气。</p><p class="ql-block"> 两层三进院落的槐庭,迈步进入是旧时老宅常见的槽门,槽门前栽有松柏,一口很大的池塘,岸畔柳条飘飘,水里鱼游虾嬉,菡萏红波。与宅院相辅相成的,是槽门后这座不大不小典型的江南风格林苑,种植着各种名贵花木。花开时节,园内芳香飘逸。顺阶而上便是宅院主楼,是由青砖砌的“三字垛”型,别具江南风格。主楼分前后两栋,前栋大门口有一副楹联:“恩被后代,泽荫槐庭”。每栋有两层楼房,楼上有苏楼,楼上楼下各有5间房子。主楼外侧两边有20多间谷仓、杂屋及管家住的平房。第三进为厨房,杂屋。四周有护墙环绕。</p><p class="ql-block"> 槐庭依山而建,屋后是青山碧黛,林声涛涛,而屋前却是阡陌纵横的稻田及一口口池塘。月色映荷香,雾霭掩峰峦,遮掩在大山间的高墙庭院,在“蛙声蝉鸣稻花香,蜂飞蝶舞油菜黄”的环境下,一切都显得那么深邃幽远,静谧祥和。</p><p class="ql-block"> 秋瑾(1875~1907),祖籍浙江绍兴,生于福建厦门,父亲秋寿南早年曾任厦门知府,后调至湖南湘潭厘金局任总办一职,当时17岁的秋瑾便随父亲来到湖南。在湘乡秋寿南结识了曾国藩长孙曾广钧,经曾广钧介绍,秋寿南还结识了湘乡富绅王黻臣。当王黻臣第一眼见到秋瑾后,就被秋瑾的丰姿美貌所打动,欲纳进门娶为儿媳,便托媒人上门提亲,秋父欣然应允。</p><p class="ql-block"> 1895年槐庭竣工落成,第二年秋瑾与王黻臣季子王廷钧完婚,槐庭也就成了他们的婚房。槐庭即指种植槐树的庭院,其词语取自多处,一处来自唐.骆宾王《夏日游山家同夏少》诗;“返照下层岑,户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不日而语,秋瑾将新落成的王家别墅更名为槐庭,有更深的寓意。槐之于庭,黄白的花蕾即象征着门庭的尊荣,又意喻着门户的兴盛不衰。蕴涵着秋瑾对婚后生活的期许,及对门庭显贵,门户荣兴与尊贵而寄于的厚望。</p><p class="ql-block"> 秋瑾憧憬着婚后生活,也曾想夫妻间琴瑟和鸣,相偕到老,更期许能志同道合携手并进。王廷钧比秋瑾小两岁,在旧式家庭长大,家道很好,自小便饱受儒家思想熏陶,中规中矩,可圈可点,谈不上大的志向,但求富贵别无他图。在当时那些官宦及富绅家的纨绔子弟,绝大多数人都这样,秋瑾也无法改变这些。</p><p class="ql-block"> 秋瑾在槐庭生活了八年,1896年5月17日,秋瑾与王廷钧在槐庭完婚后,就在这座崭新的宅院里,开始了她的婚后生活。在槐庭期间,尽管经济上很阔绰,生活上也很安逸,趋久下,这种平淡且又泛不起一丝微澜的日子,这种精神层面上的禁锢,使她逐渐厌倦。当时,戊戌变法、会党起义风起云涌,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陷百姓于水火之中。国门之外是长枪短炮的轰炸,朝堂之上却是怯懦腐朽的退缩。又遭遇父亲在升任桂阳直隶州知州路上乘鹤西去,省内新学浪潮的强劲东风吹拂湖湘大地……如此这般,让生于帝国斜阳、长于帝国末路的秋瑾一边发出“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知己不逢归俗子,终身长恨咽深闺”之喟叹,一边又把她从秋风秋雨的闺怨中拖拽出来,誓要做些“让男人屈服,让男人瞠目结舌”的事来。于是在槐庭居住时,她愤然写下“重重地网与天罗,幽闲深闺莫奈何”,感叹“世俗惟趋利,人是谁赏音。”在喟叹与无奈下,也激发她势必要去冲破那些封建枷锁,那些禁锢式的羁绊,来放飞自已。</p><p class="ql-block"> 若论及秋瑾与丈夫王廷钧的关系,从小就以花木兰及秦良玉自喻,酷爱练武,常常挥笔舞剑,心比男儿烈的剑侠,和攀求仕途苟富贵的凡夫俗子,俩人的交集都不会在一个圆点上。无论在思想意识或忧国忧民及家国情怀,或对事物的认知上,都不尽相同,相悖的俩人其和睦的表面,掩饰着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尽管奢侈的生活,舒适安逸的环境,以及苟且偷安的日子,这些非秋瑾所愿,所想要的,在槐庭的八年,看似平静,但波澜不惊的背后,在风云际会下的中国,正蕴酿着一场大的风暴。</p><p class="ql-block"> 1901年在《辛丑条约》签订下,中国要赔款4.5亿两白银,湖南负担赔款70万两,国人要承担人均一两白银的高额债务,国家财政当时已走向崩溃的边缘。闻此,秋瑾悲愤至极,挥泪写下《宝刀歌》:“几番回首京华望,亡国悲歌泪涕多。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白赠送。”多事之秋的华夏,这年的秋天,秋瑾父亲在赴湖南桂阳知州任上病逝,家道逐渐中落。此刻的秋瑾,心里早就被家愁国恨填满,悲怆的她曾在《秋日感别》一诗中沉吟“已是秋来无限愁,那禁秋风送离舟。欲将满眼汪洋泪,并与湘江一处流。”由于家庭变故,民族危机,兼之时代动荡,使她思想产生了急据的变化,在此背景下,1904年6月22日,秋瑾首次东渡日本,去努力寻求革命办法。</p><p class="ql-block"> 1904至1905年,秋瑾先后两次赴日,在日期间,秋瑾曾加入孙中山在日本组织的秘密反清团体“三合会”,以及光复会和同盟会,并被推举为同盟会本部评议员及浙江主盟人。她还参与成立“演说练习会”,倡办《白话报》。</p><p class="ql-block"> 1906年,秋瑾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并在浙江浔溪女校发展教务徐自华及学生徐双韵等人加入同盟会。这年的秋冬,为筹措创办《中国女报》并募集经费,秋瑾再次回到“槐庭”,获得王家一笔经费后,便和家人诀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但实则是秋瑾“自立志革命后,恐株连家庭,”怕遭连累而已。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后,秋瑾被捕。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时年三十岁。就义前,她愤然提笔疾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余此,再不多写一句。”孙中山闻讯曾含悲题赠“巾帼英雄”,其风骨遒劲的字体,铁笔银钩,劲健雄浑,也极好映衬了秋瑾的铮铮铁骨,巾帼风范。</p><p class="ql-block"> “淋漓成一快,酣畅写春秋,慷慨过燕市,从容上断台。”秋瑾视死如归,究其慷慨过燕市,从容上断台的英勇气概来说,在当时,就足以震撼世人浑浑噩噩,麻木颓废的心境,有感人肺腑,撼动心魄的这许强悍。“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英烈的抱负有与山样的高远,其崇高,其伟大,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不断地鞭策激励着后人。并昭告世人莫忘先烈壮举,莫忘一百多年前在绍兴古轩亭口那极其悲壮的一幕,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千秋的壮烈史实,那耿耿丹心,浩然正气,将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p><p class="ql-block"> 秋瑾就义后,其灵柩安葬有过“九迁”,其中第五迁为株洲,就葬在“槐庭”后山。 </p><p class="ql-block"> 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洗刷,修缮后的“槐庭”早就走进了大众视野,英雄的壮举广为传颂。可以告慰英烈的是,百年后的中国,早已昂首阔步迈进了世界强国行列。中华民族早就站立起来了,民族的崛起,国家的强盛,中国早以巍峨的身躯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让世界瞩目。</p> <p class="ql-block"> 从槐庭辞别,行色匆匆的归来,此时天色渐晚,华灯初上,一盏盏昏黄的街灯宛如闪烁的星辰,似乎在点亮行人的匆匆脚步。</p><p class="ql-block"> 灯火阑珊处,仍有闲散的行人在踱步,昨夜,今夕,兴许落寂时的浮华,又会随着熹微的晨光再次躁动。此刻,这座喧嚣的城市在沉寂时,又将迎来它的新一轮繁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2月3日写于印象华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