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读书兴味浓,细思量求成长 ——寿光市思政教师第三期读书分享交流会

寿光市思政教师团队

<p class="ql-block">   脚步走不到的远方,文字可以;眼睛看不到的风景,文字可以; 文以治疾,书以疗心,读书是很好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岁律更新,新年新景。2023年2月2日晚六点半,为提高思政教师的个人素质及业务水平,促进思政教师团队的精神成长和专业发展,做真正有智慧、有思想、有魅力的教师,寿光市教科研中心张庆杰老师组织下的思政团队第三期读书分享会如期举行,本期分享会由丁爱玉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本次读书分享会分三部分进行。</p><p class="ql-block">(1)荐·好书</p><p class="ql-block">(2)共·分享</p><p class="ql-block">(3)齐·交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第二届读书分享活动圆满落幕时,张庆杰主任向老师倾情推荐第三届共读书目《课堂转型》,谆谆之言令人心向往之:新时代,注重落实培养学生实现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是我们当前的教育责任。我们的教学实施就要坚持基于素养导向为目标,突破习以为常的“老旧做法”,追求创新性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转型,这本书是不二选择。</p> <p class="ql-block">  “不做输入者,要做点灯人”。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第三次读书分享会的主持人丁老师再次隆重向各位老师介绍推荐了钟启泉教授的《课堂转型》这本书。她认为书中既有国际经验也有本土实践;既有理论基础,课堂转型也有操作案例;既有教学转型也有教研革新,全方面地阐述了“如何在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进行课堂转型”这一问题。愿各位老师在阅读此书后,能从:“知识传递型”教学转向“知识建构型”教学及“协同式教学”,努力实现课堂转型。</p> <p class="ql-block">   读书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读了许多书。对教师而言,一本好书,一生财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来自圣城中学的郑旭老师,为这场读书分享会拉开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   郑旭老师首先发出感慨,与第一次分享的《教育,向美而生》相比,这次的《课堂转型》理论性更强,更加促使老师们成为研究型教师。而后的分享中,郑老师主要以书中目录为引,着重分享自身在篇章中的个人感想。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在逐渐的解读中,不仅充分结合自身想法,并针对关于课堂转型的学校案例,专门深度查阅相关学校资料,且加入自己在日常培训和公开课中的所学所思,进而综合、分析、研究。郑老师认真思考与学习的态度让人佩服,也让读书有了更穹大深邃的高度与深度。</p> <p class="ql-block">   第二位分享的老师是来自现代明德学校的孙宋艳老师。"勤于反思,勇于转变"是孙老师读完此书后的总结。她带着"为什么转型,怎样转型,转型成怎样的课堂"三部分内容娓娓而谈,从而反思出了要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参与程度,增强自我诊断意识等。从宋老师身上,大家看到了她对自身工作的独到见解,更看到了青年教师努力向上的积极状态。</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来自实验中学的张一琳老师,她分享的题目是《课堂转型之翻转课堂》,在对本书的解读中,张老师认为课堂应当成为 “探究的共同体〞。课堂中学习过程的模型应当是科学的探究过程。唯有探究的课堂,才称得上是充满智慧能量的、高格调的课堂。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大破大立,晓喻新生。张老师呼吁大家将课堂科学翻转起来,老师们听之亦是有所感慨,有所反思。</p> <p class="ql-block">   第四位分享的是来自羊口中学的陈玉佳老师。她充分剖析翻转课堂的本质,阐述既有全面整体的介绍,又有重点内容的详细解读,她<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认为学习的世界是对话的世界,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她感悟到</span>正确的教学方法并无固定模式,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关键在于教师的角色转变。课堂亦是师生之间借助交互作用,相互传递,彼此交流,从而获得创见、变革自我的一种沟通。陈老师的独到见解值得深思。</p> <p class="ql-block">   第五位分享的是来自台头一中的刘青云老师。刘老师用温柔的语调将《课堂转型》这本书的内容进行梳理,娓娓道来。并在介绍完理论基础后加入个人反思及感悟,认为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要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帮助的“优生”,是教室里的“第51名学生”,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领者和参与者。她的发言让大家真实感受到,教育真正的走向了对话。</p> <p class="ql-block">   第六位出场的是来自洛城一中的耿霞老师。她的题目是“乐于倾听,善于对话”。耿老师认为要真正深入课堂和学生去敏锐的倾听,给予学生更合适的“手脚架”,才能实现知识共享。而后她<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就自己问题,进行了一一对应反思与思考,真正做到了内化提升。她感悟到作为</span>新时期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研究,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乐于倾听,善于对话,实现课堂转型。</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张庆杰主任寄语本次读书分享会。首先她对发言的六位老师给予充分肯定。《课堂转型》<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本书专业性非常强,分享会中,六位老师人人都有独特想法,阅读与思考能力可见一斑。其次,张庆杰主任督促大家,为了落实,为了变化,在以后的岁月中,不要束之高阁,要在手边勤翻阅。张主任又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span>当下社会话题很足,各项挑战很多,惟愿大家能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度过,读书,思考,琢磨,消化,与实际相结合。</p><p class="ql-block"> 张主任指出,专业性强的书,更需要静静的读、反复的读,仔细的琢磨消化,先积累专业性的知识,然后慢慢的与教学实际思考。不要止步于就教材一个框题一节课的进行教学,更需要的是要拥有“发现问题的眼睛”“敢于创新突破问题的心”以及“智慧灵感迸发的大脑”,学会就教学中的一个小问题,多问“为什么”,多思考“怎么变”;要主动增强自己的教研课题意识,善于对教学指指点点,从参赛寿光市的教研项目开始,将学到的专业理论与教学实际结合创新研究教研课题,一步步提升自我,成长为专业化教师。</p><p class="ql-block"> 读书的成长力量是巨大的,那怎样才是学有所获、更好成长?评价的维度和内容是什么?张主任认为,就是实践落地、实践来衡量。故此,她更加期待新的一年里,思政骨干教师能够将所读所想所感所思,落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创新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改变自己的课堂,回应新时代教育的呼唤,真正将思政课堂上的“有意思”,更 “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  “一本好书,给予前行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一次分享,见证共同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阅读明慧,愿悦常随!”</p><p class="ql-block"> 在主持人丁爱玉老师赠与大家的几句唯美有力的语句中,读书分享会落下帷幕。</p> <p class="ql-block">   读书分享会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在微信群里抒发着个人感悟,智慧碰撞中闪耀出异样璀璨的火花。</p>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一日不读书,言语无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里,也许唯有静下心来读书,才能让浮躁的心灵得到一次彻底地放松,唯有静下心来思考,才能热爱的教育教学工作转化为人生的升华。</p><p class="ql-block"> 读出真自我,奠定多元色!</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行进在读书的路上,一路欣赏,一路收获!</p>

课堂

老师

分享

读书

转型

教学

教师

学生

思政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