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渠的开挖和告竣/越嫒

春阳

<p class="ql-block">1943年6月,张公量为复兴渠放水典礼题诗。</p> <p class="ql-block"> 1944年河套十大干渠图</p> <p class="ql-block">  1939年底至1940年3月间“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相继爆发,河套灌区的水利设施遭到严重损坏,水利管理机构及水利工作陷入瘫痪,部分渠道淤堵严重,有的甚至淤废,河套灌区灌溉面积大量减少,粮食产量锐减。1941年12月1日绥远省政府组建成立绥远省绥西水利局,王文景任局长。在傅作义治军与治水并重、军民合作发展粮食生产、抗击日军西进战路思想的指导下,从1942年5月起王文景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历时3个月对五原县、晏江县可灌溉土地进行了勘测,后决定沿黄河开挖东西走向大干渠一道。新干渠起初叫“丰沙连环渠”(丰济渠、沙河渠连结起来),因新干渠为兵工开挖,且在收复五原的战役之后,故更名为“复兴渠”,寓意为“复兴河套水利,抗击日军侵略”。</p> <p class="ql-block"> 傅作义将军</p> <p class="ql-block">  复兴渠的开挖是战事所需、民众所求,势在必行。复兴渠开挖计划拟从丰济渠口以下黄河弯道上开口引水,西起李根子圪旦附近,由西向东横切和合并已从黄河开口引水的十二道渠口,东至辛家圪旦,也有回忆文章称东至阎罗圪旦,与原沙河干渠相接,以前从黄河直接引水的沙河渠、新旧皂火渠、广泽渠等大小十二道渠均由复兴渠引水。复兴渠工程在水文地质分析、渠口选择、渠口高程测量、供水量及需水量设计、灌溉面积估算、粮食增产增收情况以及工程估计、施工程序、工程利益等方面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故当时上报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不久后,即获批准执行。</p><p class="ql-block"> 1943年4月20日,复兴渠开挖动工。土工部分,由傅作义派遣一万四千多士兵承担;闸口(草闸)部分,由地方水利局组织民工完成施工,时限3个月。全渠段共新挖渠道40多千米,建草闻4座,完成土方130多万立方米。施工采取土法提拉束放,所用材料多为地产植物白刺、芨芨草以及农作物秸秆、红柳、家柳等;使用工具有铁锹、箩头、扁担、木杠等,由工程处配发:军需粮食、民工津贴均发给糜米。当时施工条件极为艰苦,工期短,任务重,生活物资匮乏,劳动强度大,又时有日军飞机袭扰,有的士兵还为此牺牲了生命。1943年6月10日复兴渠完工,举行了隆重的放水典礼。</p> <p class="ql-block">  绥远省党政军各界、驻绥西有关部门、地方各县政府、社会名流参加了仪式,并赠送锦旗、牌匾、题词等。</p> <p class="ql-block">  复兴渠放水后,灌域灌溉面积由原来的10万亩增至40多万亩,域内粮食产量大增。这不但解决了当时绥西军民的吃粮问题,而且极大地提振了绥西军民抗战士气。同年8月,成立了复兴渠水利管理局并由绥西水利局局长王文景兼任局长。复兴渠是河套水利开发中开挖最晚的一条大干渠,它取代了沙河渠,成为民国时期河套十大干渠之一。</p><p class="ql-block"> 复兴干渠渠系主要支渠有:独柜渠、毛家渠、屈柜渠、旧皂火渠、新皂火渠、新议渠、广泽渠、中兴西渠、邬家地渠、哈拉鸟素渠、阿善渠、十大股渠和新开挖的南一支渠、南二支渠。复兴渠较河套其他干渠的形成有以下特点:第一,复兴渠是唯一用现代科学方法勘测设计交付施工的:第二,复兴渠是唯官渠官办并由军队开挖完成的;第三,施工时间短、效益好,超过河套地区任何一条大干渠;第四,复兴渠为尔后灌溉合并渠口,整理渠系,实行“四首制”提供了重要实践经验;第五,在渠道开挖时,同时修建起4个草闸,不仅完善了草闸技术,而且为以后实施渠系配套起了重要示范作用。</p> <p class="ql-block">  图片资料选自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档案局馆藏民国档案3号卷宗。</p> <p class="ql-block">  作者系《中国档案报》特约记者,《民国时期河套水利》(8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p>

复兴

干渠

开挖

河套

渠口

绥西

水利

施工

沙河

圪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