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新乡市区,有一个读书会,叫“新乡最美读书声”,人员年龄不限,来自各个阶层,相聚在一起,每月共读一本书,2023年2月共同阅读的书籍是:《孙子兵法》。今天,阅读过“计篇”后,写了一篇读后感。</p><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2日,农历正月十二于新乡市)</p><p class="ql-block"> “计篇”基本上分为五个小章节:</p><p class="ql-block"> 一,开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当我们把孙子的这一慎战思想悟透以后,就可以理解当时中央决策“抗美援朝”之艰难;也会领悟2022年,佩罗西窜访台湾事件的应对之策。也会领悟:“为什么军队在佩罗西走后再进行军演。”因为,中国决策层绝不会置国家战略布局于不顾,去与美国开战,那是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所希望的,中国才不会那么傻。</p><p class="ql-block"> 在平时的生活中,这段话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指导意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矛盾,当遇到矛盾后,你是直接“撕破脸”,还是在“不撕破脸”的情况下解决这一矛盾,这些生活锁事会经常遇到。“撕破脸”就开仗了,而开仗后的结果会是什么?“不可不察也。”</p><p class="ql-block"> 《司马法》上有一段话,‘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很值得深思,与《孙子兵法》的开篇那段话一样,蕴含着很深的哲理。</p><p class="ql-block"> 二,“五事七计”之说,这应该是计篇的第二个小章节。“五事”指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当然,现代战争包括的内容更多一些。但有一句话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张预注:“以上五事人人同闻,但深晓变极之理则胜,不然则败。”古今无数惨烈的战争,无不在印证着这句话。如“纸上谈兵”的赵括,是一个反面印证的战例。而韩信指挥的“井径之战”,则是一个正面的印证,纵观古今战史,这样的战例很多。</p><p class="ql-block"> 至于“七计”,是在权衡双方优劣条件的各个方面的基础上,制定出克敌制胜的决策。解放战争初期的“延安保卫战”,把胡宗南扔给了彭老总,知道胡宗南不是对手。</p><p class="ql-block"> 三,计篇第三个小节,可以理解为二、四章节的过渡,各有各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四,“诡道十二法”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通俗理解。</p><p class="ql-block"> 计篇的第四个小章节,人们常概括为“诡道十二法”。曹操说:"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李筌说:"军不厌诈。"梅尧臣说:"非橘不可以行权,非权不可以制敌。"王皙说:"诡者,所以求胜敌;御众必以信也。"张预说:"用兵虽本于仁义,然其取胜必在诡诈。"</p><p class="ql-block"> 说白一点,“诡道十二法”,说的就是如何欺骗敌人。战场上,就是看谁能“诳”过谁,能打胜就是赢家,伦理道德在战场上没有一点市场。就如项羽抓住刘邦的老爸那样,项羽对刘邦说:“看好了,这是你老爸,你不听话,我就把这老家伙煮了吃。”刘邦根本不为所动,笑着说:“咱俩是拜把兄弟,我爸也是你爸,煮吧,煮熟了给我来一碗肉汤。”</p><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中的“四渡赤水之战”,就是伟人毛主席带着缺衣少食的3万红军,一会东一会西的,在敌人看来,没有一点套路可言,最后来个“巧渡金沙江”,硬是把蒋介石40万的“中央军外加杂牌军”“诳”的胡乱转,从重重包围之中跳了出来,毛主席曾说“四渡赤水”是他的得意之笔,巜长征组歌》上有句台词叫:“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神在蒋介石根本弄不清毛主席用兵的套路。</p><p class="ql-block"> 刘伯承元帅把“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归纳成十六个字,“秘密而周到的准备,迅速而突然的袭击”。抗日战争中的“七亘村重叠伏击战”,就是刘伯承元帅指挥的经典之战,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利用日本指挥官对用兵原则的理解,反常用兵,三天的时间,在一个地方伏击了2次日军粮食弹药运输队。在同一个地方,把日军打了2次“冷不防”,连日本指挥官也直喊:“高,实在是高。”高就高在他们想不到,“土八路”会在一个地方搞他们2次,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把300余名日本兵的生命留在了那条黄土沟里,还不含大量的食品与弹药。</p><p class="ql-block"> “诳”的目的,是要达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效果。就如男女两个人吵架,男的看似强壮,女的看似瘦弱,吵的过程中,弱弱的女子,突然出手抓住了男人的睾丸,也就是陈式太极拳的第一势:“金刚捣碓”,男的要害被抓住了,除了投降就是玩完,也许,这就是“攻其无备”的通俗解释。</p><p class="ql-block"> 五,“庙算”是计篇第五个小章节的核心,说白了,就是围绕一些事情,在一起商量一下,怎么办最好。</p><p class="ql-block"> “庙算”也可理解为调查研究。可别小看“庙算”,连小偷都在应用,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里的惦记也可以理解为“庙算”的一种方式。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的生活情况,你试着盯他一个月看看,他的家庭与工作情况以及生活习性,基本上一清二楚。</p><p class="ql-block"> “庙算”也可以理解为“算计”。别小看那些抽着烟咕碌着眼睛的男人;也别轻看那些摇晃着红酒杯若有所思的女人。也许,他们的心里在“算计”着什么。这些人都是“刁得一”与“阿庆嫂”式的人物。人们把心里会“算计”并能“装住事”的人,通常称为有“城府”。</p><p class="ql-block"> “庙算”也可以理解为“合计”。在农村,有了什么事情,总会把管事的几个人招集起来,出出主意,想想办法,用土话说,叫“合计合计”。婚丧嫁娶的事情,在农村办的都会井然有序,就是“合计”之功。</p><p class="ql-block"> 《孙子兵法》的应用,生活中不处不在,前些年,有人曾写过一本书,叫《生活中的孙子兵法》。</p><p class="ql-block">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这是“计篇”的结束语,很值得去“悟一悟”,正如岳飞说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诸葛亮安居平五路”是“庙算”最形象的解析,“五事七计”与“诡道”全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人生,能把“计篇”的内容真正悟出来五、六层,就够用了;悟出来七、八层,那就了不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