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1)班 李路梦涵</p>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其中就包括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久经沧桑传延至今,有着约定俗成的礼仪,而对“春节”更为重视。不同的地方都流传着不同的春节习俗。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欢声笑语,一起“传承礼仪文化,体味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p> <p class="ql-block">1、蒸花馍</p> <p class="ql-block"> 蒸花馍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节日。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p> <p class="ql-block">2、贴春联</p> <p class="ql-block"> 春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3、剪窗花</p> <p class="ql-block"> 剪纸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并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窗花中娃娃、葫芦、莲花等象征多子多福;龙、凤、老虎、老鼠等吉祥图案寓意吉祥辟邪;家禽家畜,瓜果鱼虫等象征着丰收;耕种、纺织、牧羊、养鸡等象征生活幸福。</p> <p class="ql-block">4、挂灯笼</p> <p class="ql-block"> 灯笼又统称为灯彩,灯笼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在过去有条件的人家都会挂灯笼,通常在春节、元节期间挂上。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5、放鞭炮</p> <p class="ql-block"> 在民间鞭炮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喜事用品,正如古诗所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由此可见放鞭炮也是年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寓意着驱邪避凶,使得家中气场和顺,而且更是象征着未来一年中的家庭运势红红火火、兴旺富足。</p> <p class="ql-block">6、包饺子</p> <p class="ql-block"> 过年吃饺子的寓意为“更岁饺子”,“子”即为“午夜子时”,“交”和“饺”为谐音,有“喜庆吉祥”和“幸福团圆”的含义。过年吃饺子,预示着吉祥如意、辞旧迎新,包饺子寓意着喜庆吉祥、幸福美好。</p> <p class="ql-block">7、吃年夜饭</p> <p class="ql-block"> 年夜饭是全家团圆吃的饭,有着吉祥,圆满,团圆和发财的美好寓意,年夜饭也叫做合家欢,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一次家庭的聚餐。</p> <p class="ql-block">8、走亲访友</p> <p class="ql-block">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主要分为拜家里长辈、走亲戚拜年、朋友之间的拜年及感谢性拜年等。大家相互拜年能增进感情,增进友谊,互相表达美好的祝愿和问候。</p> <p class="ql-block"> 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就要开始啦,我们要用崭新的面貌去拥抱新的学习生活,祝愿大家努力学习,争取做优秀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