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年前,武汉率先发生新冠疫情。全国紧急救援,并由此启动了防病的一切措施。之后,各地时有零星小爆发,老百姓听话:没事少出门,出门戴口罩。上海倒也相安无事,直到华亭宾馆事件。由于病例快速增多,三月底开始实行划分风险地区及封控政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全民不断测核酸,虽然提心吊胆,但还算平稳。国庆后听说北京也开始风险增加,在防控管理中。但12月初开始“放开”了。接着上海也是。正当大家愕喜参半之际,阳性悄然而疾风般骤至:今天听说这边阳了,明天又听说那家阳了,医院里门急诊暴满,救护车不断。还来不及抱怨疾控部门为何不早点提醒、政府部门为何不早点准备,自己就已经中招了。疫情就象“忽似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查不出任何传染途径,讲不明什么道理,就有九成以上的人发病。除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以外,一般的虽然症状各有侧重,但相同之处在于三无:没胃口,没精神,没力气。历经一个月左右,逐渐恢复,总算劫后余生了!1月31日,天气特好,有点风和日丽早春的味道。女儿用心良苦,陪我俩乘了新安装的电梯,叫女婿开车子,到附近的徐汇滨江去见见阳光,透透新鲜空气。虽觉走路还觉轻飘,但一散两年来的闷困矣!</p> <p class="ql-block">22年10月阳性前</p> <p class="ql-block">23年1月31日徐汇滨江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陈伟昌医师是我70年来唯一的老同学和好朋友,大家上了年纪后,更经不起疫情的拷问,这次也算是劫后余生吧,只能面对逐渐老去和慢病的现实。女儿帮他们联系好了护理院,休整一阵,做做康复,不求重生,但求平安!</p> <p class="ql-block">22年11月</p> <p class="ql-block">在护理院</p> <p class="ql-block">伟昌和护工阿姨</p> <p class="ql-block">同班同学王湘荣医师贺诗一首:《同窗》 五十年代曾同窗,情深谊长怎能忘?如今皓首鬓斑驳,笑对人生赏夕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