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英拾萃 好书共读---第五实验小学教师寒假读书阶段性分享

z.婧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文化传承者和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精神力量。学校精选教育名著《学记》,第一时间制定方案并组织全体教师上线召开“教师假期读书会议”。</p> <p class="ql-block">  《学记》大约写于公元前战国末年,是《礼记》一书49篇中的第18篇,作者不详。郭沫若认为像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它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最完善的极为重要的教育文献,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值得认真研究。</p><p class="ql-block">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总结了先秦儒家教学的成败得失,系统全面地阐明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目的和任务,教育和教学制度、内容、原则和方法,教师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虽然时隔2000多年,但是对今天的教育仍富有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  寒假期间,老师们坚持阅读,潜心钻研,不断给自己“充电”,在书香中不断绘制专业的成长蓝图。</p> 勤学善思,积淀学养 <p class="ql-block">曹树仁《学记》微分享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寒假与《学记》相伴,阅读结束感触很多,不禁感慨古人的智慧与伟大,想到当代教育和教学,我们走的太快、走的太远,是否应该慢一些,回头看看我们来时的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就16篇进学之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谈谈自己的体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篇从学生是否会学习和教师提问方式的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本章揭示了问答式的教学方法,与启发式教学方法一脉相承。二者都重视教师如何教,也重视学生如何学。本节中“善问”写“善待问”揭示了在问答过程中师生角色互换,关键在于“善”字,善问比机械地一问一答前进了一步,善待问比善问又前进了一步。善问和善待问表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也不排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体现了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如学生善学必然善问,这就能从其中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不懂的地方;教师善问,将引发学生善学,并且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完本篇想起时下流行的一个词语“双向奔赴”,无论什么事情都需要双方去努力,好的教育教学也需要师生的双向奔赴才会高效和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赵婧《学记》微分享感悟:</p><p class="ql-block"> 从教16年以来,第二次认真捧读《学记》。一个月来细读了大部分,真的感触颇深。有遗憾——怎么没早一点儿触摸这先人的智慧?有感慨——怎么有穿越了历史,指明了未来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学记》云:“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我想,从开始登上讲台的跌跌撞撞到现在的驾熟就轻,就是不断反思积累的成长过程。在阅读中积累,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积累。不断看到差距,方能力求上进,不时感到知识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深刻领悟教学相长的内涵。“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p><p class="ql-block"> 从老师方面讲,教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教与学是彼此相长,互相促进,进而不断提高教的水平,通过教学感到困难,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督促自己在努力学习提高。</p><p class="ql-block"> 从学生方面讲,学生从老师的教中获得知识,但需要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不限于师云亦云。其实学习就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实践,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好处,获得成功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马云刚微分享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学记》,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我认为好好研读这本书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是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p><p class="ql-block"> 《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教师而言,要懂得的知识很多,而我们目前掌握的知识也不够。因此,学习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深刻的意识到学无止境,不进则退。</p><p class="ql-block"> 《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有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在知道自己责任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因此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向着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努力。</p><p class="ql-block"> 学无止境。任何一位教师,都需要后天的成长与学习。在实际教学中,还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与学生的相处模式是否得当,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p> <p class="ql-block">马晓红微分享感悟:</p><p class="ql-block"> 假期仔细读完《学记》后,感触颇深。其中包含了许多先人的智慧,短小精悍,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未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优长和潜能,并克服其缺点,弥补其不足,使人走向完善;教育和教学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师需学会“比物丑类”,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要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要让学生学会悟与思;要树立学生的志向,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志向努力学习,这样才有学习的动力。需留给他们一点空间去思考,也要在精神上引导他们树立志向,这样学生才会更轻松也更主动的去学习。</p><p class="ql-block"> 《学记》也教给了我们教师教育的方法,要使教育成功的方法是“豫”“时”“孙”“摩”,即要防患于未然,教育合平时宜,循序渐进,切磋琢磨。“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注重方法,把握度的大小。作为教师需“知其心,然后能就其失也。”所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很重要,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纠正他们的过失。</p><p class="ql-block">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常读《学记》,汲取更多的教育智慧,更好地教书育人!</p> <p class="ql-block">王欣微分享感悟:</p><p class="ql-block"> 寒假期间,我仔仔细细的阅读了《学记》。让我明白到真正的人师正如韩愈所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学记》也提出以何为师,“知教之所由兴,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教兴在于豫、时、循、摩,在坏事发生前去制止,在适宜时间传授知识,循序渐进,相观而善。教废在于后禁、时过、杂施、独学、燕朋、燕辟。“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学习的内容过多,繁杂混乱;内容过少,眼光狭隘;轻视学业,浅尝辄止;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教废的原因有六项,学生学习的过错有四种,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诸多问题,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善教之人能掌握好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钻研主动性。</p><p class="ql-block"> 教师要做到善问、善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教学,提问要简明扼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让学生自行寻求解决之道,与直接告知相比更能体会学习乐趣。</p> <p class="ql-block">朱明贤微分享感悟:</p><p class="ql-block"> 寒假,我认真学习和阅读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学记》里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里面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揭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如教学相长原则、及时施教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藏息相辅原则、循循善诱原则。这些对原则今天教师教学有很大启示。</p><p class="ql-block"> 《学记》要求教师"教学相长",不断地求得自身业务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修养,"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社会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引导学生自觉地跟着自己所指引的方向前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反映了《学记》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的知识、智慧与能力的增进,更重要的是要用社会理想与道德情操去深深地影响学生、吸引学生。</p><p class="ql-block">  总之,《学记》所倡导的教育思想,对于今天我们仍然有着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张寿礼《学记》感悟分享:</p><p class="ql-block"> 《学记》里提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阐明了教与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要想教好就必须不断地学习,而不断地学习反过来又提升了教的水平。这就好比一个老师要给予学生一杯水,他就必须有一桶水。教学相长的道理让我认识到一位优秀的老师要善于反省、热衷学习和钻研,这样他才能够不断地成长、发展。</p><p class="ql-block"> 《论语》中孔子有这样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只有善于反省的人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地学习,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p> <p class="ql-block">孟琪微分享感悟:</p><p class="ql-block"> 《学记》是我们中国教育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本书。甚至要比我们之前熟知的国外教育大家卢梭、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大家都要早很多年。不仅仅是时间更早,我们当今所谈的各种先进教育理念都在《学记》讲到过。这让我对我们的传统经典又一次慨叹。</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过程中,《学记》重视启发式(“开而弗达则思”、循序渐进式“不陵节而教之谓孙”)的教学原则;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时时考虑“黄沙如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粒沙子,绿叶如云,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海茫茫,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学记》强调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不是诠释世界的唯一法则,我们要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氛围,改变学生眼里教师是权威的象征的观念,也许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独到理解就会为教师的大脑吹进一股清风,温柔而坚定地启发着教师思维。</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手中有戒尺,心中有大爱,目中有真人。</p> <p class="ql-block">马艳丽微分享感悟:</p><p class="ql-block"> 《学记》这部著作,仅用千余字便清楚论述了教育和教学问题,很多观点放在现代依然适用,值得我们学习思考。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p><p class="ql-block">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自己真正站在三尺讲台时,才知道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作为教师,在知道自己责任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时候,如果满堂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情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就没有成效。作为教师,要成为善教者,按规律办事,遇到不懂的问题,多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作为教师,要做到善问,善答,善引导,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要成为善教者,我的学习之路才刚开始。</p> <p class="ql-block">董宁宁微分享感悟:</p><p class="ql-block"> 《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晚上静静的品读《学记》,感悟其精辟,浓浓的书香在心间四溢,真是一种精神享受。《学记》中给我</p><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不学操缦,不能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在此告诉我们课外积累的重要性;“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在此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为师者若提前掌握这些规律,再去教学生,相信教育效果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李瑶微分享感悟:</p><p class="ql-block"> 《学记》读后感:</p><p class="ql-block">《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它文字言简,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p><p class="ql-block">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自己真正选取站在三尺讲台上,才明白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作为一名教师,在明白自己职责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应当具备的品质,里面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教学方法。如果还是满堂灌,不顾学生的理解潜力和状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就达不到目的。作为教师,要按规律办事,多与他人交流,获得更多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刘平微分享感悟:</p><p class="ql-block"> 寒假期间,在空闲时间读了《学记》,读后感触颇深。《学记》认为老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一是: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觉悟。</p><p class="ql-block"> 二是:要有广博的知识。“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只靠事先备好的课,然后照本宣科,背成的答案,是当不好老师的,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且精通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做到博大。</p><p class="ql-block"> 三是:要懂得教育规律。知道“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的道理,“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要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博喻”,即善于启发教学,能够随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p><p class="ql-block"> 四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意思是说,教师在讲解问题的时候,应该做到语言简明而透彻、精微而稳妥,举例不多但却具有典型性,能够充分地说明问题。</p><p class="ql-block"> 以上提出的直到现在依然在用,由此可见《学记》的影响之甚远,非常值得广大师教师借鉴,教育工作者阅读。</p> <p class="ql-block">赵凤英微分享感悟:</p><p class="ql-block"> 这个假期,我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虽然语言艰涩难懂,但仔细读来,平时教学中的疑惑顿觉释然。《学记》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学记》以微言写大义,千字略略有余的文章论述了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尽管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但这些根本的的理论不会失效。牢记经典再结合现实才能找到适宜的教学方法。</p> <p class="ql-block">  在共读过程中,老师们选读了感受颇深的学记篇目,并分享了所思所感。通过此次共读,感受到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家一起在分享交流中,阐述观点,思维碰撞,共同进步,共同成长。</p>

学记

教师

学生

教学

教育

感悟

学习

教学方法

分享

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