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姥姥

牧云

<p class="ql-block">  公元二零二三年古历正月初八日寅时姥姥与世长辞,享年90岁。</p><p class="ql-block"> 见到灵堂里姥姥冰冷的遗体,我的内心空落,眼泪婆娑,她是我们最亲最爱的人,我们的血管里流着她的血,我们的模子里刻有她的影子。可是从此以后,天人永隔,永远再没有一个人可以让我们动容地喊声“妈妈”、“奶奶”、“姥姥”的了。</p><p class="ql-block"> 姥姥姓沈名腊梅,一九三四年古历七月十三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一生受尽苦难,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病痛的折磨中度过。</p><p class="ql-block"> 听小姨讲姥姥生育过13个孩子,长大成人的只有6个,3男3女,小儿子过继给了姥爷本家的一个堂弟。</p><p class="ql-block"> 姥姥因为年轻时生过许多孩子的缘故,再加上繁重的农活,伤了元气,烙下了一身的病,她的腿成了罗圈腿,直至后来瘫痪在床。</p><p class="ql-block"> 姥姥一生平凡,没有什么值得歌功颂德的地方,相反,她总爱唠唠叨叨,曾经连最亲的人都不爱待见,留给儿孙们的美好回忆也不是很多。</p><p class="ql-block"> 我努力回想姥姥留给我的深刻印象,好像除了唠叨还是唠叨,让我一直误以为天下的姥姥都爱唠唠叨叨,要不然为什么会叫“姥姥”呢?姥姥唠叨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她总是嫌我们不够勤快,老催着我们去干这干那,她见我们吃糖果、嗑瓜子都要嚷嚷个不停。小时候我常想得亏她的腿脚不利索,不然不知道被这老太太撵上要挨多少揍。有时候我也想也许是因为她腿脚不方便的缘故,才导致她的嘴那么厉害,这样想的时候也就没那么讨厌她了。</p><p class="ql-block">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唠叨了一辈子的姥姥竟然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再也没开口说过话。或许她一辈子的话已经说完了,她看我们都长大成人,她的使命已圆满完成,从此她识趣的闭上了嘴。</p><p class="ql-block"> 其实,姥姥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她希望她的唠叨随时都能让我们警醒,让我们养成好的习惯,事实上她的目的也的确达到了,儿女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孙子辈们都成了有出息的人。</p><p class="ql-block"> 姥姥虽然爱唠叨,腿脚不好干不了重活,但她的针线活在全村是数一数二的,绣得鞋垫枕头深受大姑娘小媳妇的青睐。</p><p class="ql-block"> 姥姥是个坚强的人,没人知道她隐忍过多少次伤病带给她的折磨。值得欣慰的是,姥姥在二舅和二舅妈悉心的照料下一直活到九十岁高龄。</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又说“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姥姥晚年生活不能自理,可二舅二舅妈对姥姥的照料数十年如一日,事无巨细,体贴入微,每天喂姥姥吃饭、递水喂药、换洗衣物、按摩身体、接屎端尿,从未嫌弃过。尤其是在姥姥临终前的最后几天,二舅更是寸步不离,夙夜匪懈,陪着姥姥走完了生命最后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七给奶奶过完三七,我去看望姥姥,她已经不吃不喝三四天了,我知道这是与姥姥最后的见面。初八凌晨三点多姥姥开始呼吸急促,五点多呼吸越来越慢,不时眼角流下几滴泪水,她无力的抬了抬眼皮,看完她的两个儿子最后一眼,安心地合上了眼睛。</p><p class="ql-block"> 临终前姥姥肯定有很多不舍,有很多抱歉的话要对舅舅们说,只可惜她已经不说话很久。</p><p class="ql-block"> 姥姥,您放心,您的心意我们都明白。最后用泰戈尔的一句诗为您送行:“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姥姥,天堂里没有病痛,您老安息吧,一路走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