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5:参加了清华军乐队

逸翔

1964年8月31日傍晚,我乘坐的迎新校车开进了清华园,看到那皎洁庄严的二校门、大礼堂高高的罗马柱时,仿佛自己置身于梦境。清华,我来了!<div>  9月11日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舞台温暖的灯光下坐着一排排教授,那都是书上认识的人物,自然激动不已。其实,我刚刚走进礼堂就被二楼雄壮的军乐声所震撼,以至散会了我还留下呆呆看着他们,直到最后停止了演奏才恋恋不舍离开。于是,我就决心要加入他们的队伍。</div> 礼堂二楼正面的军乐队,重要活动时就坐在那里演奏。 <div><br></div> 1964年10月25日下午,<font color="#167efb">我到音乐室200号参加入队考试,周乃森先生主试,主要考了识谱、节奏和音准,最后要讲述报考军乐队的缘由。当我说曾是军乐队员的哥哥对我的影响时,许多人都围上来,看身高,看口型,我被搞得很不好意思。</font><div> 11月16日是<font color="#167efb">我进入管乐班后第一次活动,才知道这次考试报名者逾百,录取十几个。我当初填报了黑管,周先生说这次不开黑管班,问我是不是等下学期再学?我有点急不可待,于是就开始每周定时来“灰楼”的短号班学习。</font><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333333">清华军乐队隶属1958年成立的学生文艺社团,</font>1917年成立,南迁时解散而1948年复队,是中国最早的西洋乐队之一。军乐队分一队、二队和管乐班,有150人、240多件乐器,全国也很少见。除了军乐队,文艺社团还有民乐、弦乐、舞蹈、合唱、手风琴、钢琴、话剧、京剧、曲艺、舞台和文艺社共12个队,与体育代表队一起是清华的骄傲<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span></div><div> 在管乐班学习几次后我们就根据不同条件改学多种乐器,有的去学小号、大号、萨克斯、打击等,独我去学次中音。于是周先生成为我的单兵教练,每周与他面对面,让我摸着他的肚子感受“腹式呼吸”,有时还放一段唱片给我欣赏,而周六全队就在200号集中排练曲目。</div><div> 那时高班同学都到农村参加“四请”运动了,所以几个月后的65年校庆运动会我们就匆匆上阵了。那天一早我们穿上雪白的队服列队主席台前演奏了“国歌”、“运动员进行曲”,当演奏“永远跟着毛泽东”时有点滥竽充数,但毕竟算是入队后首秀,心里感到美滋滋的。</div> 入队时用的管乐教材,我要从五线谱开始学起,上课两小时后还要完成课下作业。 <div><br></div> 除了平时训练还有集中培训。1965年8月24-28日文艺社团进行了例行的暑期培训,这次集训狠抓基本功,排练了几首常用的管乐曲,还让我当上了声部长。<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为了解决因老队员缺席而力量薄弱问题,这次还抽调了几名清华附中的小队员参加集中培训。别看他们年纪小,但跟着附中著名的王玉田老师(作家史铁生的班主任)都有不错的表现。其中我特别喜欢一个叫徐劳利的小朋友,“<font color="#167efb">精明白净,小号吹得特带劲,有时还敢出来指挥几下,他练习时我常常静静地欣赏</font>”。<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去年看央视“致敬经典”,却看到了致敬人物是克明,他也是从那次集训加入军乐队的小队友,后来插队到内蒙历经磨难最后成了音乐家。克明作词创作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往日时光》《绿皮火车》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还有多部歌剧、音乐剧作品,他多次深情回忆当年他在军乐队的日子。<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除了克明,还知道小队员中有一位朱汉城。富有戏剧性的是他文革后又回到了军乐队,从86年起指挥军乐队在北京和全国多届大学生吹奏乐和合唱比赛中获得金奖、一等奖、指挥奖等等,带动军乐队又一次走向辉煌。他担任了多年清华艺术教育中心主任,想必一定还记得在清华军乐队启蒙的日子。 清华音乐室(灰楼),军乐队排练室在二楼东端200号。 <div><br></div><div> 这次暑期集训后的1966年2月8-12日又举行了寒假集训,这次集训的主要任务是排练“反美风暴”。<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div> “反美风暴”是时任解放军军乐团副团长、历年国庆联合军乐团总指挥的李桐树于1964年创作的大型管乐交响诗,是当年军乐团二队(演出团)的保留曲目,也是周总理最喜爱的作品之一。作品中有苦难有压迫,有反抗有斗争,仿佛看到狂风卷着乌云撕开天幕,听到翻滚的波涛爆发出惊天的怒吼。作品充分发挥了各声部的特点,其创作手法今天看也极具艺术性。2002年纪念军乐团成立50周年音乐会演出时更名为《风暴》,受到极大欢迎。。</div><div> 拿下这样一部作品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可惜校庆演出两场后就迎来了真正的文革“风暴”,但大家都认为算是当时最高演奏水平的代表作。</div><div> <font color="#333333">摘几句 1966年2月12日星期六 的集训日记:</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今天召开文艺社团全团总结大会,重点发言:舞蹈队:是思想决定形式,还是水平决定形式;曲艺队:如何当队长.</font>……,<font color="#167efb">而军乐队一队友发言:1、是参加军乐队集训,还是参加民兵训练;2、是吹难曲子还是吹容易曲子;3、对难曲子是分析总结还是不知所措;4、是人的因素第一还是唯武器论;5、怎样对待别人的意见。我们思想先行,相信群众,终于拿下了“反美风暴”。</font><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 66年寒假集训排练使用的“反美风暴”声部谱。 <h3>  解放军军乐团建团50周年音乐会演出《反美风暴》片段“风暴”。</h3> <div><br></div> 那年暑期集训后就是开学的迎新演出,军乐队总是晚会第一个节目。铃声响,大幕开,掌声响亮;灯光亮,乐声起,威武雄壮。这场演出吹奏的是“清华民兵师进行曲”、“解放南方”、“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接着在掌声中又加演了“永远跟着毛泽东”。看着台下黑压压的新同学,让我想起一年多前的自己。<div> 军乐队除了迎新演出和校庆演出外,常规出队就是每年的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北京高校田径运动会的开幕式,这时除了热场乐曲外主要是“国歌”和“运动员进行曲”。我觉得那支老“运动员进行曲”很好听,平时大课间轮换教室,大家没有自行车,一群群同学就踩着这支运动员进行曲匆匆行进,青春的气息充满了校园。</div> 军乐队舞台演出照(取自建5张思浩学长网文,致谢。) <div><br></div> 军乐队也会安排一些其它任务,如庆祝含热核材料的核爆炸成功,去国宾馆前欢迎阿尔巴尼亚贵宾,也会有临时安排观摩以及配合形势的一些文艺宣传,记得我系军乐队员还组成小分队在十饭厅路旁给同学演奏。我们入队时首先要端正入队目的,排练时的呼号是“为党宣传,永远战斗”,同时队内又团结友爱,积极向上,既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也是一个温暖快乐的大家庭。每次出队大家积极准备,自觉守纪,外出乘车互相关照,在车上则此起彼伏歌声一路,下车后还会站在车头前齐声高呼“谢谢司机同志!” 行进吹奏。 <div><br></div><div> 说起那时重大的活动,自然忘不了国庆游行和焰火晚会。 <div> 1965年军乐队参加了国庆游行的文艺大军,任务是与北京幼师的同学组成一个方队,我们为她们行进中的“女民兵舞”伴奏。大家先在北京师院操场合练几次,9月12日在午门进行预检,20日文艺大队在天安门进行了一次彻夜彩排后就上场了。<br data-filtered="filtered"> 1日早晨6点集体乘车到王府井南口等待,9点庆祝大会开始,彭真市长讲话,10点游行开始,依照仪仗队、首都民兵师、游行群众、文艺大队、体育大队、少先队的次序顺序入场,50万人游行持续了两个小时。我们身穿雪白的海军制服行进吹奏,而她们在前面歌之舞之,只见一个个手持钢枪,刺刀闪闪,左突右刺,英姿飒爽:<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特别是最后一声喊“杀!——”,清脆响亮特别好听。<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我更喜欢我们之前的“丰收舞”,一群女同学穿着鲜艳的红绸衫,蓝裤子,白围腰,黄草帽,“塑料草鞋”。一手持汗巾,一手挥“镰刀”:<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太阳哎一出哟,红满天啦哎。红光铺满丰收田,丰收田。哎哟哎哟哎哎哟,哎哟哎哟哎哎呦,金黄稻穗沉甸甸,盖满大地照亮天,照亮天。”特别是挥镰弯腰收割时,齐刷刷扬起明晃晃的“镰刀”煞是好看。<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我们后面的“纺织女工舞”也非常亮眼,她们身穿粉红绸衣,雪白的围裙上还印了几朵小花,在她们坐在路边等待登场时分明就是春风吹落的一地桃花。</div><div> 那个年代平时只看到同学们穿着兰、黑色的粗布肥衣,不少人还打补丁(有的黑裤子上偏偏大针脚缝个白补丁),一下子眼前如此五彩缤纷,确实很兴奋。<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另外还有藏族舞、蒙族舞、孔雀舞、彩绸舞、伞舞等等方阵。<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过了南长街还继续前行,到了民族宫前信号又起,于是又开始行进表演,直至过了广播大厦到南礼士路才解散,这时已经下午2点了。<div> 我们回到石驸马大街的清华夜大休息,那日我的书包不知何故搞丢了,午饭也没怎么吃就又出发去广场晚会伴舞了。<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div></div> 总算找到一段1965年的国庆游行记录影片,虽然模模糊糊,依然十分亲切。依次是“女民兵舞”、“丰收舞”、“纺织女工舞”和“藏族舞”。 <div><br></div><div> 晚上天安门广场举行了70万人的联欢焰火晚会,每个单位围成一圈联欢,中间还有两场焰火表演。第一次看到礼炮声响,绚丽夺目的焰火照亮了广场,大家都不禁欢呼起来。焰火停下时,文艺社团的节目就轮番上场,而一旦大喇叭里的舞曲响起,大家就围成一圈开始跳集体舞。1964年联欢的舞曲是“拍手舞”、“猜拳游戏舞”、“找朋友”、“青年友谊圆舞曲”等,而1965年时的舞曲则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社员都是向阳花”、“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毛主席,祝你万寿无疆”等,我们的任务是给一些演出节目伴奏。<div> 下面给几首64年的老舞曲,不知是否有人能猜出来唱下去:</div><div>1、55532135 65176535 55532132 65532131<br data-filtered="filtered">2、5153543231 5153543231 444533332346565 44453333232711<br data-filtered="filtered">3、53515351325515 53515351325531 36765353 123553 36761565 356711<br data-filtered="filtered">4、5656565 5176553 553553 2532121<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 1965年国庆焰火晚会,还能看到东华表西侧清华大学的旗帜。我们的东侧是中央民院,西侧是北京大学,南侧是工艺美院(现在的清华美院)。当焰火升起时全场欢呼起来。 <div><br></div><div> 这里盘点一下演奏的乐曲,感受一点时代的气息。<div> 记得全队排练正式演奏过的乐曲有“国歌”、“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运动员进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说打就打”、“永远跟着毛泽东”、“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最难的乐曲是“反美风暴”,而外国乐曲可能只有“解放南方”(后来曾一度为越南国歌),要说我最喜欢的是“清华民兵师进行曲”,这首军乐队创作的演出保留曲目,旋律优美,雄壮坚定,每次晚会开场奏响,马上涌起一阵激动和自豪。<div> 还有一些是宣传、联欢活动排练的或平时练习,保存的乐曲:<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 “王杰的枪我们扛”、“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载歌载舞的人们”、“打靶归来”、“为女民兵题照”、“社员都是向阳花”、“大海航行靠舵手”、“毛主席的光辉”、“支持越南,声讨美帝”、”八月桂花遍地开”、“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三八作风歌”、“青年友谊圆舞曲“、“红日快快照遍全越南”、“中越人民肩并肩”、“亚非拉人民要解放”等。</div><div> 说到军乐队的辉煌,最该说的是军乐队的导师周乃森先生。他从1953年来清华到2004年去世,把一生献给了清华的管乐艺术教育事业。他精通各种乐器,当年的队员几乎都曾单独受教,感受到他的水平和人品。那时的演奏曲目,从编配、排练、指挥、演出,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人完成。他视音乐为生命,视学生如亲人,严谨谦和,精益求精。赢得了队员广泛的尊敬和爱戴,培养了大批管乐艺术人才。当周先生去世后,他遍布世界的队员自发捐款为他树立了铜像,建立了“周乃森音乐教育基金”,让他永远陪伴着军乐队的成长发展。</div><div><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div></div></div></div> 周乃森先生和纪念铜像(雕塑大师李象群作品)。 <div>  </div><div> </div><div> 最后,说说当时最难忘的一场演出。</div><div> 1965年12月9日,首都举行盛会隆重纪念“一二九”运动三十周年。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和高教部长蒋南翔参加大会并在会议休息时与包括清华“红专典型”叶志江和中国戏校“业务尖子”李维康等青年代表进行了亲切的谈话。会后,首都学生和文艺工作者两千人演出了大合唱、活报剧、诗朗诵和歌舞《到农村去》、《时刻准备保卫祖国》、《支持世界革命》等文艺节目。</div><div> 这次清华就承担了压场歌舞《支持世界革命》的演出。学校组织了舞蹈、合唱、军乐、手风琴队等300人在半个月内合作完成编排,并进行了两场公开彩排和三场演出。</div> 纪念大会会场。 这是我当时“支持世界革命”的声部乐谱。 <div>  下面,还是摘编几段当时的日记,追回当年的时光吧!</div><div><br></div><div><font color="#167efb"> 1965/11/14</font></div><font color="#167efb"> 前天听动员报告,今年要隆重纪念“一二九”运动三十周年,团市委要开大会,请毛主席、刘主席参加,要排演表现中国青年运动的大型歌舞节目,包括解放前学生运动、解放后与工农结合、发奋读书,紧握钢枪和支援世界革命,我校负责“支持世界革命”一场。演出由军乐队40人、手风琴队20人伴奏,舞蹈队与其他各系同学200人表演,初步确定以天安门广场示威游行为载体。任务之紧张到如此地步,一周内从舞蹈、音乐、配器到合成,下周日就到展览馆合排,真是一场过硬的政治仗。目前校内队员大都是低年级同学,我们一定要表演好,向毛主席汇报。</font><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大游行舞,前左三是无线电系阙凯力。 <font color="#167efb">1965/11/28<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昨晚我们在大会堂进行了129大歌舞首次彩排,团市委说非常成功。这个大歌舞有两千多人参加,“东方红”休息室全部开放。昨晚演出开始很紧张,我就想毛主席在看演出,一定要把中国青年的气魄吹出来,所以大家都特别卖力。开始由于紧张指挥不当几乎面临冷场的危险,感谢王载工果断接上来,才圆满完成任务。我们是大歌舞的最后一场,晚上躺在床上耳边还不断响着演出的旋律。</font><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越南南方解放军舞,中立者为精仪系江庆翘。 <font color="#167efb">1965/12/10<br data-filtered="filtered"> 12月5日星期日到大会堂对观众公开彩排,上午8点进城走台,12点半彩排一场,下午4点又彩排一场,中午就在大宴会厅就餐。</font><div><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2月8日晚进行了最后一次战前准备。</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2月9日下午5:45入场,6:55开会。彭真同志和胡耀邦同志出席大会,蒋南翔部长做报告,毛主席没有参加。8:30大歌舞开始。</span><div><div><font color="#167efb"> 演出战前动员,声部同学一起讨论进行技术分析。演出时我觉得有点赶,音乐情感表达不充分,但总体还算成功。结束后舞蹈队和文艺社团领导都来慰问我们,说感谢你们,这次合得太好了。</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演毕在宴会厅宵夜,有无锡米,富强面,还有广东小咸菜,充分说明党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这个星期日还要再公开演出两场,听说秋里同志又表扬清华乐队了,他夸赞曲子编的很有气势,不知他为什么对我们这么有兴趣。</font><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div> 大团结舞。 <font color="#167efb">1965/12/16<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周日演出了最后两场,分别是大学生和中学生专场。节目结束后我们总算走出了乐池,接着在观众席看了后面由秋里指挥的大合唱。当演唱“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的红太阳”时天幕上出现了金光四射的毛主席像,全场掌声雷动欢呼起来。中午继续宴会厅午餐,餐后有时间到处走了走,仔细看了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到舞台上仔细看看明亮穹顶下整个会场,还在大舞台上尽情跳了几下,也算是不虚此行了。至此这次演出基本结束,共计在大会堂彩排和演出五场,无论思想上业务上都收获很大,以后再仔细总结。</font><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大歌舞照片翻拍自靳东明学长所赠“清华舞蹈队往事”一书,在此致谢。 <div>  </div><div> 正当我们积累经验、不断提高的时候,66年6月席卷全国的风暴中断了军乐队的活动,直到十几年后军乐队才逐步完全恢复。经过周乃森、朱汉城等一代代的努力,军乐队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在历年全国大学生各项吹奏乐比赛中成就非凡,实现了周先生的誓言:“让军乐队旗帜永不倒”。</div> 以上是根据日记摘编的几段回忆纪念我们的青年时代。如今的军乐队是什么样子?发两张偶然拍下的照片看看。 2021年我参加了毕业50周年秩年校友方队,当走过校庆田径运动会主席台时偷偷拍了一张军乐队的手机照片,不由想起56年前参加军乐队的第一次出队就是在学校运动会上。 每年军乐队校庆巡游的起点就在我系馆前面不远,2017年看到他们的巡游准备,一时兴起想重操旧业却失败了。如今军乐队鸟枪换炮。巡游改用专业的行进乐器了,而我也老得吹不动了。 最后留一张当年吹奏时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