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既有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封建帝王,有驰骋疆场,运筹帷幄的谋臣勇将,也有学识渊博、锲而不舍的能工巧匠,更有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敢为天下先的开路先锋。而始终活跃在政治舞台中央的毫无疑问只有封建帝王,他手握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说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历史上,关于这个宝座的争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觊觎这个宝座的,不仅有骨肉至亲和功臣集团,还经常看到外戚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外戚,就是皇帝的母族和妻族。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皇后和太后在巩固势力之时,往往也只能相信自己的娘家人,可见外戚是伴随着“家天下”才出现的一股势力,从历史记载来看,最早的比较著名的外戚专权出现在战国时期的秦国秦昭襄王初登王位时,宣太后(芈月)弟弟魏冉专权,掌握国家一系列大权,开创了外戚专权的先河。从西汉开始,外戚专权逐渐崛起并在整个汉代达到顶峰,整个汉朝的政治都是围绕在皇权和皇权衍生物外戚专权的斗争中而展开的。</p><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上,外戚和宦官是两种黑暗的腐朽势力,它们腐蚀着政权的根基,影响甚至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走向,外戚也好,宦官也罢,二者都是一路货色,一旦掌握政权,只会把国家带入万劫不覆的深渊,要说哪个危害性更大,宦官无儿无女,他们操纵政权只是贪图享受,满足自己虚无缥缈的虚荣心,不会篡位,也从没听说有宦官当皇帝的;而外戚就不一样了,他们依靠帝后势力,执掌大权,培植私人武装,安插亲信,时机成熟就会让朝代倾覆,江山易姓。外戚干政的佼佼者就是新朝的建立者王莽和隋朝的建立者杨坚。王莽抢了自己女婿汉平帝的帝位,而杨坚夺了自己外孙北周静帝的皇位,这两个人都是出色的演员,大造舆论,冠冕堂皇地说”摄政”也好,美其名曰“禅位”也罢,把自己打扮成了普渡众生的救世主,为了登基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试想,无论王莽能够坐上龙椅,还是杨坚能成功上位,仅有精湛的演技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外戚的身份,他们连靠近权力中心的机会都没有,又怎么会染指帝位争夺战呢?所以,笔者认为相比于宦官专权,外戚干政危害更大!</p> <p class="ql-block">子弱母壮,必乱天下,这是外戚专权的根源。小皇帝即位只能依靠母亲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母亲虽贵为太后,作为一介女流不便抛头露面,她能依靠的力量,则自然而然的是自己娘家人,这就为外戚进入权力阶层打开了方便之门。</p><p class="ql-block">汉高祖刘邦为保刘氏江山稳固,开始着手翦除异姓诸侯王,同时大封同姓诸侯王,然而随着吕后势力日大,又担忧汉室江山被吕氏夺去,因此在其晚年与刘氏诸王杀白马为盟,以策万全。盟约为”非有功不得封侯,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不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p> <p class="ql-block">刘邦千算万算,自以为高枕无忧,可以地下瞑目了,可他还是低估了皇位的巨大的诱惑,更低估了吕后不断膨胀的政治野心和老辣狠毒的政治手腕。他与诸将相约订立的白马之盟在吕后的威逼利诱面前成了一纸空文。</p> <p class="ql-block">“主少国疑”,人心浮动,因为皇帝年幼,东汉外戚梁冀职掌大权,玩弄皇帝于股掌之中,小皇帝稍有不满,就被废黜,或不明原因死去,他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 余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作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肉饼中下毒,毒死了汉质帝。</p> <p class="ql-block">外戚专权流弊已久,危害多多,它分散了中央集权,削弱了皇帝的权威,阻碍了号令的畅通。那么,如何防止外戚专权的情况出现呢?各个朝代的具体情形不同,各位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性格和人生经历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p> <p class="ql-block">秦始帝不立后,始皇帝为了避免外戚干政的悲剧出现,他从根本上杜绝了这个问题,朝中无外戚。这是最绝的,一国之君不立后,史上罕见。</p> <p class="ql-block">汉武帝刘彻英明神武,雄才大略,在他统治时期,达到了汉朝的鼎盛时期。殊不知,汉武帝刘彻也曾经是外戚干政的受害者,汉武帝初登大宝,他的舅舅丞相田蚡入内奏事,往往一坐就是大半天,他所提的意见武帝一概接受。他所推荐的人,有的才起家就到二千石的职位,他的权力几乎超过了武帝。武帝于是说:“君要任用的官吏够了吗?我也想委任官吏呢。”有一次,田蚡向皇上请求拨划考工室的官地供他扩建私宅之用,武帝大怒,对他说:“你何不也把我的武库一齐取走呢?”从这以后,田蚡收敛了许多。</p><p class="ql-block">晚年的他性情暴躁多疑,身陷诬蛊之祸,冤杀了太子刘据,导致汉武帝没有时间培养合格的继位人,经过再三考虑,汉武帝认为刘弗陵聪明,能干、体格健壮,很像小时候的自己,因此就把最小的刘弗陵立为皇位继承人。临终前,他面对主少国疑、子幼母壮的局面,为了防止母凭子贵,外戚干政,汉武大帝真是个厉害角色,为了避免外戚专权,一绝后患,他干脆直接下诏赐死了刘弗陵的生母,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钩弋夫人,为开创昭宣之治的繁荣局面打下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明太祖朱元璋夺取天下后,为了防止各种势力染指皇权,想了很多办法,在外戚这方面,规定凡是皇后、王妃只可以从民间选择,不得与文武大臣联姻,外戚家人社会地位低下,难以形成政治团体,最重要的是颁布了“后妃不得干政”的祖训,并被后任皇帝们一直执行到明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