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叶语丹言:感悟《经典常谈》,彰显文化自信——九江双语实验学校叶丹的教育叙事(八十六)

素年锦时

<p class="ql-block">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赶趁着寒假的闲暇,带儿子外出去游玩,长长见识。如梦似幻的庐山如琴湖景区,触目所及之处,皆是云雾缭绕,好一派云蒸霞蔚的人间仙境。雾气稀薄空缺的地方缀满了小桥流水、亭台楼宇的影像,组成了一幅天地间浑然一体的唯美油画。这次第,怎一个美字能言!</p> <p class="ql-block">一番尽兴玩耍,难得的清闲自在。回到酒店,大堂上挂着的电视正在播放一则《今日头条》的新闻跃入我的眼帘,迅速抓住了我的眼球。“部编版八下语文教材最新变化:《傅雷家书》撤下,它上!”心中不禁充满了疑惑:“是哪部名著换下了《傅雷家书》?”迫不及待地看下去,原来是朱自清先生撰写的《经典常谈》。</p> <p class="ql-block">《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现代作家、学者朱自清先生专为中学生“量身定制”的,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曾谈到“经典训练”的问题,并指出其价值所在。对“经典训练”的推动,也是《经典常谈》的成就之一。</p> <p class="ql-block">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总目标中,提到了“让学生热爱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显然这是对“经典训练”的传承和延续,对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纵观全书,我认为《经典常谈》对初中语文教师的启示有以下三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1)初中语文教师要适时更新教学观念。 </p><p class="ql-block"> 语文教师指导初中学生开展经典阅读活动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当前“双减”的教育背景下,经典阅读的推广,要符合时代需求和学生特点。首先,经典阅读要选择那些能够对学生的人格产生正面影响的优秀作品。其次,经典阅读作品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阅读。因此,在选择作品时,对于阅读难度较大的作品,可以节选其中的精华部分,以降低阅读的难度。选择作品时,还应当多方面地取材,产生常读常新的效果。不应长久地研读同一类作品,以免产生阅读疲倦。</p> <p class="ql-block">(2)初中语文教师编写导言类读本的写作可以《经典常谈》为标杆。</p><p class="ql-block"> 《经典常谈》博采众长,用散文化的语言、对话式的行文方式、科学严谨的写作态度,客观地再现了经典的原貌,既颇具学术价值,又有极强的可读性,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欢,达到了普及经典的目的。在《经典常谈》中,朱自清先生鲜明的文学个性鲜明地体现出来。引入语言融入传说、习俗、历史背景等,富有吸引力和生活气息;穿插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故事性强,突显经典的生命活力;采用对人物、事件的独到理解,引发读者的思考。这些都可以给初中语文教师编写导言类读本的写作时提供借鉴。</p> <p class="ql-block">(3)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成长为“学者型”专家。</p><p class="ql-block"> 《经典常谈》之所以能够在传播中成为经典,与上述写作体式和风格关系密切,而这种体式和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朱自清先生“造诣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广泛深湛的研究”。朱自清的研究从不脱离现实,总是为教学服务的,故其著作常有通俗的特点,力求“雅俗共赏”。这对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线初中教师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就必须广泛地学习,拓展阅读视野,提升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加强教学研究,向学者型教师转变。</p> <p class="ql-block">窗外牯岭镇的夜景霓虹闪烁,灯火的光影里不知何时飘起了雪花的精灵。轻舞飞扬的柔美时光,适合在书香袅袅中酝酿一场充满希望的挑战。让经典阅读为中学生带来内心淡泊安宁的强大力量,从而更好地营造书香社会的文化氛围,使古老而璀璨的中华文明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