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一年的高峰

瞎流浪

<p class="ql-block">自从2020年初新冠疫情开始国内主要采用“动态清零”方式应对,新冠阳性病人确实不多,但全国各地经常出现封闭住宅、小区、城区等措施,对国内经济影响非常,普通医疗机构不能接待阳性病人,建造大量方舱医院用于隔离病人,市民隔三差五的做,免费核酸测试。</p><p class="ql-block">自从2022年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二十条措施”及“第九版防控方案”后,突然放弃了“动态清零”措施,12月4日上海调整防控措施,取消公共交通和场所核酸查验等。</p><p class="ql-block">在几周内大量市民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尤其高龄老人病情比较严重,医疗机构开始出现接症高峰,急症室一床难求,完成一次就医全过程需要5个小时以上。</p><p class="ql-block">这样的状况在国内也是极少发生,我在自己感染病毒恢复后,决定要记录这些现状。</p><p class="ql-block">我冒险进入医院的急症室,迎面而来的感受是人满为患,空气中充满病毒。面对病重的老人,我不忍心用相机直面他们,只是随身带着一个卡片机作为拍摄工具,</p> <h1><div><br></div><b>2023年1月5日,上海华山医院急症室。</b></h1> <div><br></div><h1><b>2023年1月2日,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急症室。</b></h1> 120的救护车在当时是紧张的运输工具,是承载生命的移动平台,急症室门口救护车接二连三的到达。 黄色的担架车是120救护车的配置。 能有一张这样床的病人算是幸运的。 能坐着的病人算是病症比较轻。 很多120救护车送来的病人因为没有合适的床位只能占着黄色车用担架车。 远处的“输液室”门口排着长队病人等待输液,人满为患。 来去匆忙的医务工作者。 急症大厅躺满病人,只留出必须的“绿色通道”。 <h1><b>2023年1月2日,上海第八人民医院急症室。</b></h1> 送进医院急症室后,还需要排队几小时等待医生就症(这是内科)。 上海第八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堂部分用于急症病人安置。 <h1><b></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