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总览 <p class="ql-block">《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是南京市鹤琴幼儿园的园长张俊和老师们以及南师大的学前教育专业团队所编撰的一本关于“活教育”的课程研究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书中共呈现了12个真实的案例,以课程故事的形式向读者阐释了如何践行“活教育”理念,如何“看儿童,找课程”。里面的内容图文并茂,展现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真实过程与教师的有效支持,让我深受启发。其中,《彩色饺子》里的老师一样遇到榨汁机的问题会自己上网百度,《中国旅行棋》中的老师会给出大富翁的游戏升级建议,《我们的苹果树》中的老师会带一把卷尺.....阅读每一篇课程故事后,给我思考:会不会像老师一样和孩子们一起给苹果树过生日,会不会引导孩子理解长和宽以及比例的问题......如果是我,又会怎么开展课程呢?现在我们幼儿园也正在推行游戏课程,正好可以从书中答疑解惑,也可以向鹤琴老师学习讲好,写好课程故事。</p> 观点提炼 <p class="ql-block">来自98页课程故事《建构我们的幼儿园》。这里面的建构,不是我们以为的用常见积木搭幼儿园,而是用木工的方式,用各种材料建构幼儿园大楼造型。这篇课程故事的缘起是来自“我们的幼儿园”主题活动,由此,大二班的孩子对幼儿园的建筑产生了兴趣,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于是,就开始了解起幼儿园的建筑。首先,大二班的幼儿也是从观察大楼的外观开始,接着去实地考察楼的内部结构,尝试绘制简单的平面图。后来,老师在发现孩子们的记忆出现偏差的时候,于是用各种时间带领幼儿观察,然后提出相关问题,使幼儿用路线的方式明确楼层分布,时间一长,就成功地把平面图绘制出来了。紧接着大二班的小朋友还尝试找到了幼儿园设计图,并且在看得懂的平面图上,初步用积塑沿着轮廓搭了幼儿园的大楼造型。</p><p class="ql-block">课程的主要部分是:木工活动:我的幼儿园。随着课程的发展,小朋友们也在“木工活动怎么做”、“建多大的幼儿园”、“怎么做房间”、“完善模型”几个线索中进行探索、游戏。从认识和使用工具入手,练习掌握用树枝、泡沫板、纸箱等材料进行框架架构练习,第一确保了孩子工具使用的安全,其次也为建构幼儿园大楼做铺垫练习。在建幼儿园的过程中,小朋友们遇到了问题,在老师的思考下,引导幼儿用自然测量的方法获得比例测量的数据。他们用树枝测量平面图的长和宽,然后锯下树枝。用代表长的树枝测量五个长度,用代表宽的树枝测量5个宽度,然后锯下泡沐板,就作为楼板。随后在没有获取大楼高度的信息后,幼儿通过商量,截短宽度为层高,然后做上记号,在幼儿园聂师傅的帮助下进行完成了锯木条。</p> 自我解读 <p class="ql-block">整个案例看下来都是非常精彩的,每一句话都透露着老师的深思,非常具有关联性和整合性。幼儿在自主、自由的木工游戏中,获得经验、形成想法、表达见解、不断挑战,从而达到自身最大的潜能。让我学习到置身其中的老师的“进”与“退”的尺度,看到了老师面临课程发展的思考,在追随幼儿的同时,也给予的他们恰当的支持。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灵魂人物,就是鹤琴幼儿园的种植高手,修理能手——聂师傅,几乎每一篇的课程故事中都出现了聂师傅的身影,为孩子们提供的帮助,解决了很多困惑,我想,聂师傅这一类的不是老师却更似老师的人物,紧紧抓住幼儿的兴趣,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这些孩子的成长中占据了意义非凡的地位。所以,我想说阅读的同时,完全感受在这个课程活动中孩子们自由自主的真游戏状态,也感受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时的震撼,还原一名一线教师在放手游戏的过程中的做法,展示并回应我们在实践中的典型困惑。</p><p class="ql-block"><br></p> 实践叙事 <p class="ql-block">我班的课程研究是在户外用积木等材料进行主题建构的研究。我在进行课程的过程中也一直秉承着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行进着。因为我们的主题一样,切入点也同该篇案例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教学楼的造型,采取现场实地观察的方式,让幼儿感知楼房的造型。但是我班的幼儿并没有提出对内部结构进行深入观察,而是通过项目小组的形式用语言的描述和艺术的表征将楼表达出来。从而将获取到的楼的造型用积木搭出整体的外观。随后,根据幼儿在搭幼儿园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楼的规模太小”,“选择什么样的积木作为下面的支柱”“楼层怎么搭出来”“还有窗户怎么表示出来”“建构水平的提升”等等,在研究这些问题中进而采取集体讨论,再次观察,亲子调查等策略对三栋幼儿园的楼做进一步的了解。在通过游戏计划的方式,让幼儿在建构过程中能一边看着图一边有目的的去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对孩子之间的合作是一种很好的磨合,并且通过看图,在一次次的尝试失败中也能思考平面转化为空间。</p> <p class="ql-block">在我班建构幼儿园的课程研究还有与上面案例不一样的是:在建构游戏中内核是提升幼儿的建构水平,使幼儿深度学习。那么搭建技能是如何运用的,幼儿又是怎样解决的呢?垒高发生倒塌,架空发现不稳,围合出现围不住,这些现象都将引发幼儿的探索行为。而且幼儿在运用成倍数关系的积木进行幼儿园楼房搭建中,不仅会考虑积木之间的大小、形状、长短、宽窄、厚薄、面积、体积等,还会遇到调整重心保持平衡、设计适合的楼层转角及审美等问题,在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中获得相关经验。而且,在我班的课程中,对幼儿的学习品质也有着重大意义。有一个小朋友A,他一开始充当的是听核心幼儿的想法,只负责拿积木,来来回回的一趟又一趟的搬积木,一开始就拿一两块,然后到后来,能够自己发现积木不够用,然后自己提前去玩具架上拿很多积木,搬的积木数量也开始增加的,这个过程中,其实,也能看出,他参与这项游戏是非常积极的,有自己的任务意识。其他小朋友在搭的过程中,说明他也在一旁看着,也在听着他们的讨论,而且,到后来,主动将合适的积木递给核心人员,其实,这些过程就形成了他们相对稳定的、牢靠的合作关系,一直持续到建构游戏的结束。那多次游戏之后,我看到的是,他又找到了不一样的任务,那就是开始参与建构,在建构的小群体中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构意图。从这个小小的人物中就可以看出本次建构游戏对一个相对内向的孩子也有着重要的发展作用,在和积木的一次次互动中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p> 精彩语录 <p class="ql-block">1.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而在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上,“活教育”提示我们,教育要密切联系生活,要激发儿童固有的活力,让儿童自己想,自己做。</p><p class="ql-block">2.我们的“活教育”实践,把教师个人生活观的确立、生活能力和生活态度的养成与教育工作联系起来,在激发教师热爱生活、热情投入生活、享受有意义的生活的同事,鼓励他们关注与儿童的共同生活,并注重捕捉生活中的教育机会,以生活为基石培养儿童的生活态度和学习能力。</p><p class="ql-block">3.课程故事不是课程本身。它是对课程的叙事,更是对已经实施的课程的反思。甚至一个不完美的课程,也有可能成为一个精彩的、发人深思的课程故事。</p><p class="ql-block">4.叙事线索和叙事重点的呈现,就是对曾经发生过的课程事件的梳理过程。通过这样的梳理,向读者展现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真实过程,展现教师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有效支持。</p><p class="ql-block">5.首先,注重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其次,注重课程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五大领域的角度开发活动的价值。最后,重视同伴的教育价值。</p><p class="ql-block">6.一切学习发生的前提是:教师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所有的内容不是预设好且一成不变的,而是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我成长,让他们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