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陈景湖,何许人也?</p><p class="ql-block"> 李潞玉</p><p class="ql-block"> 陈景湖,赞皇县饶羊村人,1907年出生,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读书。1926年春,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陈景湖从北京回到赞皇县宣传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北伐革命、发展国民党员,曾为民国时期赞皇县一代风流人物。</p> <p class="ql-block"> 据有关资料上记载:“民国15年(1926年)春,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赞皇县在北平读书的大学生国民党员陈景湖(赞皇饶羊人,原是共产党员)、常月华(赞皇人)回县,住在城内高级小学,在知识分子中宣传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北伐革命,并发展国民党员。首先在教育界发展党员。不久,陈景湖返北京,党月华带会员赴邢台战地委员会进行登记,成为正式国民党员。于当年秋天,发展国民党党员60余人时,在赞皇县城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党员大会,选举成立国民党县党部,选举常月华等五人为县党部执行委员,常月华为负责人。”</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赞皇县县党部建立初期,积极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宣传国共合作,宣传北伐革命的意义和胜利。当时提出许多革命口号如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等,并组织学生上街宣传,号召民众破除迷信,拉倒神像,宣传婚姻自由,成立天足会,号召妇女解放小脚,宣扬男女平等。国民党赞皇县县党部提出的反贪官污吏口号及组织民众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引起当时赞皇县县公署一些掌权人的不满。是年冬,以县财政局长为首的反动派势力纠集百余人冲击县党部。不久,县党部组织解体。</p> <p class="ql-block">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赞皇县县党部又于1927年冬得以重新建立。新建的党部解除了2名有共产党嫌疑的执行委员职务,一部分被认为是激进的国民党党员也被停止参加该组织活动。新组建的国民党县党部,组织发展党员也开始由过去以教育界知识分子为主转为以政界人员为主。该新组建的国民党县党部,先后组织成立了赞皇县商会、农会和妇女会等民众团体。县党部在宣传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列强的同时积极防共、反共,开展镇压和肃清共产党组织的活动,先后参与国民党县政府对县农民运动的镇压,如1931年对共产党组织的穷人会抗租抗债的压制和1932年农民“三七暴动”的镇压。</p> <p class="ql-block"> 关于对陈景湖的具体情况,知之不多。 我在撰写的《五马山下》一书中也仅对陈景湖有过简单的介绍。</p><p class="ql-block"> 2023年1月初,有朋友介绍拉我加入赞皇老乡的红色堡垒联谊会微信群,群里一个称之为“济北先生”的与我互加了个人微信。“济北先生”实名为陈飞,赞皇县饶羊村人,在邢台市供职。</p><p class="ql-block">“济北先生”与陈景湖同属于饶羊村陈姓一大家子人,一直以来也很注重收集有关陈景湖的各方面资料。</p><p class="ql-block"> 赞皇县志上记载,陈景湖曾为中共党员。陈景湖是在1926年春回赞皇县发展国民党党员的,如果该在回赞皇前曾为中共党员,那么据此推算陈景湖应该是1925年左右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第一次国共公开合作时间为1924年。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当时国共合作,在中共党内有规定,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组织。据有关资料上记载,李大钊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后,在北京大学还帮助国民党发展党员。陈景湖大约是在这一时期又加入了国民党,当时的陈景湖应该是具有两个身份,既是共产党党员,又为国民党党员。</p> <p class="ql-block"> 据说陈景湖北大学校毕业后曾一度担任过李竟荣的秘书。</p><p class="ql-block"> 李竟荣(1885—1947年),字晓沧,号自苏,河北省赞皇县南羊角村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学堂。民国元年(1911年)入北平陆军大学,毕业后先后任模范团教育长、江西督军署参谋长、山东督军署参谋长、绥远省府秘书长、河北省府委员兼农矿厅长,后改兼财政厅长,同时担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三军副军长、总参议长兼军官教育团副团长,授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军衔。民国31年(1942年)改任河南省府委员兼省训团副主任。民国33年(1944年)转任国民政府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委员,民国36年(1947年)病殁南京。</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李竟荣在赞皇县可为赫赫有名,其为人宽厚,对家乡感情深厚,曾为乡亲们办过很多实事,在家乡一带名声很好。赞皇县早年在北京读书的学子,许多曾经到过李竟荣在北京的府上拜访,认老乡关系。如在北大读书陈竟湖、穆醒华有时还会留在李府上吃饭。 </p><p class="ql-block"> 穆醒华,赞皇县北潘村人,赞皇早期党员,北京大学毕业。抗战爆发后先后任高邑抗日县政府县长,昔阳抗日县政府县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听我们北邢郭村李家老辈人讲,我五爷爷当年就是由李竟荣推荐才考取到北洋陆军兽医大学读书。我五爷爷名字叫李竟考于李竟荣仅一字之差,在北京读时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中许多人还以为他二人是兄弟俩呢。我五爷爷李竟考北洋陆军兽医大学毕业后,曾在冯玉祥的部队中任兽医,抗战初期任国民革命军第26军军需处处长,1938年在参加武汉大会战失联,传说是他所乘坐轮船被日本飞机炸沉后遇难身亡。</p><p class="ql-block"> 赞皇县城关北街的马芳庭、西江洞村的于珩、还有一个名字叫安寿祺的(不知道是那个村的,也不知道其后来的情况)三人都是由李竟荣先生保举录入北平黄寺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的。李竟荣时为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三十二军副军长,出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同时为河北军事政治学校副校长兼教育长主持校务。</p><p class="ql-block"> 河北军事政治学校设于北平安定门外西侧与黄寺之间的原讲武堂,北有名刹喇嘛庙,瓦皆黄色,因有黄寺之名,该校毗邻黄寺俗称黄寺军校。校舍为民国初所建二层楼房建筑,又有地名黄寺大楼之称。黄寺大楼历年来为军事干部训练场所,民国四年(1915)北洋政府陆军部设立陆军讲武堂;民国十五年(1926)八月至十七年(1928)六月,奉系设立东北讲武堂北京分校;民国十七年(1928)七月至十九年(1930),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设立河北军事政治学校。后来该学校由北平迁到太原并入山西军官教导团。</p> <p class="ql-block"> 赞皇籍的两个学生,马芳庭在校期间加入了共产党,于珩参加了国民党。</p><p class="ql-block"> 马芳庭早年曾担任过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长,抗战时为太行军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建国后曾先后担任化工部部长助理,北京化工学院校长兼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于珩从山西军官教导团毕业后,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政治部政训员等。抗战前夕曾为赞皇县保安团团长。抗战爆发,1937年8月任赞皇县抗日义勇军大队长。义勇军被国民党改编后,先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华北游击第四纵队第二十四支队(后改为十三支队)第一团团长,河北省第十五区保安司令等,解放前逃往台湾。</p><p class="ql-block"> 据赞皇县志人物传记上记载,李竟荣在民国21年(1932年)曾参与营救赞皇被捕共产党人的活动。但是具体当时营救的是何许人上面没有记录。经现查考有关资料,认为李竟荣当年参与营救的共产党员应该是指马芳庭。民国20年(1931年)马芳庭在太原从事地下党组织活动时被捕入国民党监狱,赞皇县师范学校老师张占鳌等得知后开始活动设法营救。几经周折托人找到李竟荣先生,李竟荣时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二军代理军长主持军务,其部队驻在河北邢台。马芳庭早年上北平黄寺河北军事政治学校读书,是由李竟荣推荐保送去的,李竟荣时任该学校教育长。李竟荣与马芳庭既是老乡,也属于师生关系。所以李竟荣通过各种周旋,最后打通关节,由山西省反省院通知国民党赞皇县政府从家乡找了两个保人,将马芳庭保释出来。1934年底马芳庭回到赞皇县城内老家。</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1942年,李竟荣出任河南省府委员时,河南灾荒年,李曾单车赴湖北、陕西借粮30石以赈济灾民。晚年李竟荣开始对革命有所认识,同时,也渐无意于官场竞争,1944年,李竟荣辞去省府委员职务,挂职考试院考选委员闲职,1947年病殁南京。</p> <p class="ql-block"> 据说陈景湖抗战时期曾经在联合国救济善后总署工作过,具体担任什么职务不清楚。</p><p class="ql-block"> 联合国救济善后总督,简称联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范围内扩大了,美、英等国先后对日宣战,成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盟国,各同盟国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结成统一战线。为了有效的打击法西斯国家,同盟国之间互相支持,并肩作战,并在各个领域内进行密切的合作。1943年11月9日,由《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和参加国共48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组成联合国救济善后总署,其宗旨是援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害的各国居民,促进各国经济的恢复,处理善后救济工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隶属国民政府行政院,原设在重庆,后迁至南京,下在有关省市设有分署。1947年10月,总署裁撤,各分署先后结束,业务分别移交社会部与善后事业保管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景湖先是在清华大学任职,后来到北京钢铁学院任职。</p><p class="ql-block"> 北京钢铁学院是在1952年,由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等高校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的,最初名字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p><p class="ql-block"> 据“济北先生”讲,他曾托人到现在的北京科技大学查找过有关陈景湖的档案,但是没能找到陈景湖的档案。</p> <p class="ql-block">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陈景湖被打成“黑五类”,从北京遣返回赞皇县饶羊村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中,从外地各大城市被打成“黑五类”,被赶回赞皇原籍乡下劳动改造的各类人物有很多,文革后期落实政策,大多人平反后又重回到原单位工作。陈景湖因在文革中去世,死后也就埋葬在本村土地上了,他没能等到落实政策平反这一天。</p><p class="ql-block"> 陈景湖有两个儿子都很优秀。长子陈培志北师大毕业,次子陈培露(也写为陈佩露)清华大学毕业,长子陈培志没有结婚成家就去世了。次子陈培露找的媳妇是个回民,夫妻俩生有一个儿子,陈培露病逝后,妻子带的儿子改嫁了。听说陈景湖有个妹妹叫陈凤梅南开大学毕业,具体个人情况不详。</p><p class="ql-block"> 据说陈培露当年是从从国民党那边开着飞机回来的,是否应该属于“两航”起义人员呢?</p><p class="ql-block"> “两航”起义,是指1949年11月9日“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员工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策动下,在香港举行起义,共驾驶12架飞机,宣布脱离国民党政权,投向祖国怀抱。两公司在港员工2391人在起义宣言上签名,各地员工相继响应。起义后,大批技术人员和职员陆续回国参加航空建设。</p> <p class="ql-block"> 陈景湖有个侄子叫陈培才,为赞皇县人最早登上银幕的“电影明星”。 </p><p class="ql-block"> 陈培才,1923年生,河北省赞皇县饶羊村人,1937年参军,1949年由野战部队调入东影演员科任演员,1951年在《保卫胜利果实》影片中扮演解放军战士张大牛,1958年担任《帅旗飘飘》影片副导演,1962年调任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任职。</p><p class="ql-block"> 陈培才的妻子贺高英也曾是电影演员。贺高英为朱德元帅前妻贺治华与朱德离异后再嫁后生下的女儿,和朱德的大女儿朱敏算为同母异父姐妹。</p><p class="ql-block"> 有关陈培才的具体情况准备另文介绍,这里不再赘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