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2)班 张轩嘉 <p class="ql-block"> 为度过一个快乐、充实而有意义的春节,我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学校安排的“巧手过大年——探索灯笼奥秘,品味民俗文化”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制作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灯笼里暗藏的数学知识,既烧脑又有趣,实践出真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寻灯笼里的数学奥秘吧!</p> 物品准备 <p class="ql-block"> 🌞我先准备了7个红包🧧,就让它作为灯笼的外皮和穗子吧,质地厚挺,颜色喜庆👍🏻;骨架用什么好呢,思来想去,我发现今年买的“烟花棒”的尾部黄色木棒正合适,无论是颜色还是粗细,都堪称完美哦😃</p><p class="ql-block"> 其他的物品就好办了,一把锋利的剪刀✂️,一卷透明胶带,一支笔,长短直尺📏各一把。对了,还有一根黄色的长绳,这根黄绳是我从一个礼品盒的提手上拆下来的,你知道是做什么的吗?先卖个关子,一会就知道了哦!😃</p> 动手制作 <p class="ql-block"> 🌞灯笼骨架需要多长呢?需要多少根呢?暗藏的数学知识被我发现了哦!</p><p class="ql-block"> 红包🧧的宽度是9厘米,为了美观,我设计的骨架要长于红包的宽度,每端长出来1.5厘米比较好看,好了,列式子吧!👉🏻骨架的长度=9+(1.5×2)=12(厘米),简单哦!</p><p class="ql-block"> 我设计的骨架在灯笼的外侧,需要安装骨架的灯笼面共有4个面(不包含上下两个面),每个面又分为上端和下端,为了增加饱满度,上、下两端各需要两根骨架,需要多少根骨架呢?开始列式子吧!👉🏻2×2×4=16(根),so easy!</p> <p class="ql-block"> 🌞把四个红包🧧并列排放,用胶带牢牢的粘在一起,记着一定要粘红包的反面哦!然后沿着缝隙折起来90度,红包正侧“财源滚滚”的红色字样呈现在眼前,一个立体感十足的灯笼雏形展现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开始制作灯笼的上下两个面了。👇🏻</p><p class="ql-block"> 🌞 红包🧧宽9厘米,上下两个面理论上应该各是一个9厘米的正方形□,但我经过测量,发现边长都是9.1厘米,为什么呢?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是接缝处都会有一点点的空隙,才出现的的误差啊,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做出精品啊!</p> <p class="ql-block"> 🌞要想把红包🧧正面“财源滚滚”的字样做到上下两个面的正中间,可是有点技巧的哦!我的方法是,从“财源滚滚”图样的正中心处向外测量,向上和向下各测量4.5—4.6厘米,标上记号,再用尺子画好一条垂直于红包的线段,沿着两条线段向后对折90度,就基本完成了🌸</p> <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前面卖关子的“黄色绳子”吗?这个是个“聪明绳”,在上下面的中央穿一个小孔,把“聪明绳”的一段插到小孔里,就可以牢牢的卡在里面了,结实着呢!</p> <p class="ql-block"> 🌞灯笼穗也用红包🧧来制作吧!开始剪了,一条条红色穗子很快完成了,把他卷起来再用透明胶带粘结实。“聪明绳”的一端也要卡在灯笼里,一端粘在灯笼穗的顶端,越来越有成就感了!👍🏻👍🏻👍🏻</p> <p class="ql-block"> 🌞最后就是固定骨架了。一根根的骨架固定在灯笼上,这个步骤可急不来,既要长度精准,还要每个面的骨架对称👀</p><p class="ql-block"> 固定好骨架后,就差最后一步了!把灯笼顶端的黄色绳子固定到一根长长的黄色木棒上,一个精美的灯笼🏮就制作好了!👍🏻👍🏻👍🏻</p> 数学探索 <p class="ql-block"> 💯前面包含的数学知识都明白了吧,现在就让我们再算一算这个灯笼的表面积吧!</p><p class="ql-block"> 提示:四个长方形面积+两个正方形面积就是灯笼的表面积了!当然,考虑到误差的因素,我们还是回到理论的层面吧😃</p><p class="ql-block"> 已知:红包🧧的长是18厘米,宽是9厘米,上面👆🏻制作的灯笼表面积是多少呢?</p><p class="ql-block"> 列式子啦!👌</p><p class="ql-block"> 18×9×4+9×9×2</p><p class="ql-block"> =648+162</p><p class="ql-block"> =810(平方厘米)</p><p class="ql-block"> 答:灯笼的表面积是810平方厘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