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东江湾路交汇口(北出入口)以南,耸立着一座具有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的牌楼,牌楼上方是汪道涵题写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街名,并缀有“海上旧里”四个字,在这座牌楼后面就是上海最具人文气息的多伦路。</p> <p class="ql-block">被冠以“文化名人街”的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始筑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以曾受到清朝光绪帝接见的英国传教士窦乐安命名。</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是一条长550米,宽10—13米的小街,呈“L”型。这条小街曲折幽静,两边随处可见墙面斑驳的老式居民楼,以及红砖和青砖的复古小洋楼,街边以写实和纪念的特点,矗立着鲁迅等文化名人的十座雕塑,将历史与环境融为一体,重温旧上海人文风情,非常适合来走一走、看一看、拍一拍。多伦路看上去跟其他上海老街无异,但在二三十年代,这条街上曾经居住着窦乐安、鲁迅、周恩来、茅盾、叶圣陶、郭沫若、瞿秋白、夏衍、柔石、冯雪峰、赵世炎、陈仪、鹿地亘、王造时及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等三十多位左翼文化名人,其中巴金的《灭亡》、丁玲的《孟轲》、茅盾的第一部小说《幻灭》、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都在这里完成。因此,当年这些文化名人在多伦路这条“L”型的小路上,用他们自己的身影、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结局,给近现代中国文化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铸就了“现代文学重镇”的文学地位。闻名遐迩的公啡咖啡馆(遗址)、鸿德堂、风格迥异的白公馆、孔公馆、汤公馆、范公馆使多伦路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景云里、中华艺术大学、新中国剧社、名人故居、海上旧里,积淀了多伦路浓厚的文化气息,成就了“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p> <p class="ql-block">从东出入口处进入多伦路,最先看到的是右手边的公啡咖啡馆遗址(多伦路8号)。现在是上海时装商厦,曾经的模样已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现代美术馆(多伦路27号)。</p> <p class="ql-block">花园住宅(多伦路32—48号)。</p> <p class="ql-block">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奠基人,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27年10月,鲁迅自广州来沪,一直定居虹口,直至逝世。</p> <p class="ql-block">闻名遐迩的基督教鸿德堂(苏韵阁)(多伦路59号)。1928年由美国北长老会资助与中国信徒捐款建造。教堂平面长方形,二层为礼拜用大厅。大厅为巴西利卡式,教堂外部形式采用中国传统的殿宇风格,局部处理中西结合,入口处有方形钟楼,钟楼顶部为楼阁式,覆盖重檐四方攒尖顶。外墙以青砖砌筑,并有仿木结构的红色混凝土柱,檐下绘彩画,室内中厅、侧廊间采用券柱,门窗洞口一部分也采用半圆券。</p> <p class="ql-block">作为基督教堂,外观采用中国传统样式,较为罕见。1994年该教堂被列为上海市建筑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茅盾(1896—1981):新文化运动巨匠之一,卓越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浙江桐乡人。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曾三次居住虹口。</p> <p class="ql-block">鸿德书房(多伦路67号)。</p> <p class="ql-block">内山完造(日)(1885—1959)。内山书店的店主,国际友好人士,鲁迅先生的挚友,日本冈山日。1916年至1947年始终居住在虹口。</p> <p class="ql-block">薛氏宅(多伦路66号)。该建筑为庭院式公寓住宅,20世纪20年代由本地商人薛氏出资兴建。</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68号)。</p> <p class="ql-block">冯雪峰(1903—1976):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文艺理论家、诗人,原名冯福春,浙江义乌人。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曾三次寓居虹口。</p> <p class="ql-block">鸿德书房隔壁是栋黄色外墙的新式洋房(多伦路71号),这里曾为日本海军武官住所。</p> <p class="ql-block">民国住宅(多伦路85号)。</p> <p class="ql-block">达洛克餐厅(多伦路90号)。</p> <p class="ql-block">沈尹默(1883—1971):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诗人、书法家,浙江吴兴人。1946年定居虹口海伦路504号,直至1971年春病逝。</p> <p class="ql-block">丁玲(1904—1986)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1933年曾居住虹口。</p> <p class="ql-block">原英商杜德洋行买办赵植初住宅(多伦路93号)。砖木结构,1920年代建。带有巴洛克特征的独立住宅。平面呈凹字形。水刷石外墙饰面。主立面底层为搭斯干柱式敞廊,二层为爱奥尼柱式阳台,三层有宽敞露台。</p> <p class="ql-block">王造时旧居(多伦路93号)。</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1892—1978):新文化运动巨匠之一,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二十年代、四十年代二次居住虹口。</p> <p class="ql-block">在“L”型的街道上,颇具特色的旧书摊、怀旧的文物古玩小店、小资情调的咖啡馆和小型的民间收藏馆,以小本经营的店铺虽因街道上人气不足,生意不一定理想,但店家都抱着文人式的乐天态度,恬然等候着同道中人的光临。</p> <p class="ql-block">良友轩(多伦路100号)。</p> <p class="ql-block">转角处是一座四层楼高的钟楼“夕拾钟楼”(多伦路119号),名字取自鲁迅先生著名文集《朝花夕拾》。</p> <p class="ql-block">透过钟楼下的玻璃,可以看到窦乐安的人像及生平简介。</p> <p class="ql-block">老电影咖啡馆(多伦路123号)。独立式花园住宅。砖木结构。建于1920年代。早期殖民地外廊式。立面青砖、红砖并用。屋顶设老虎窗。东立面为连续的券柱,入口有拱形门廊,门前设平台,栏杆环绕。室内有较精美的木装修和壁炉。</p> <p class="ql-block">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1927—1935年居住虹口,任《小说月报》主编,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p> <p class="ql-block">景云里(横浜路35号,多伦路135弄背后)。建于1925年,为砖木结构石库门房屋。</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经居住过瞿秋白、陈望道、茅盾、郭沫若、冯雪峰、叶圣陶和鲁迅等一群左联作家,有历史文化名里之称。</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135弄。</p> <p class="ql-block">通往弄堂的小路上有一串文化名人的脚印。</p> <p class="ql-block">横浜路35号。</p> <p class="ql-block">中华艺术大学宿舍旧址(多伦路145号)。约1920年建成,曾作中华艺术大学学生宿舍。该建筑为外廊式建筑,其突出特征是主立面上连续的券柱外廊、砖券和柱式等细部反映出西式建筑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永安里——优秀历史建筑群(四川北路1953弄;多伦路152—192号)。</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在沪早期革命活动旧址(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44号)。</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联络机关旧址(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145号)。</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183号)。</p> <p class="ql-block">海瓷堂(多伦路185号)。这是一家中国古陶瓷私人藏馆。</p> <p class="ql-block">文风奇石藏馆(多伦路189号)。陈瑞枫、周文秀夫妇自1949年与石结缘,并开始了爱石、藏石生涯,并在半个多世纪里,历经艰难,痴心不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藏石上万,共有100多个石种。</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189号也是赵世炎旧居。</p> <p class="ql-block">筷子博物馆(多伦路191号)。古筷收藏家蓝翔于1988年7月17日在上海创办的我国独一无二的民俗藏筷馆。现馆内收藏古今中外各式筷箸980多种,近1600多双。蓝翔先生撰写出版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箸文化专著《筷子古今谈》。</p> <p class="ql-block">南京钟博物馆(多伦路193号)。由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钟表分会理事刘国鼎先生开办。刘老先生自少年时代起即随父摆弄钟表,与钟表结下了不解之缘,专门收藏南京古钟。藏钟馆收藏了各个不同时期、不同产地的“南京钟”70多座,形成了南京钟收藏系列。</p> <p class="ql-block">柔石(1902—1931):左联五烈士之一,早年从事教育工作,专心致力于文学活动。先后被选为左联执行委员常委兼编辑部主任。</p> <p class="ql-block">左翼作家联盟会址和纪念馆(多伦路201弄2号)。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此召开,从此标志着以鲁迅为旗手的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谱写了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光辉篇章。</p> <p class="ql-block">1931年1月17、18日,胡也频、冯铿、柔石、殷夫、李维森5位左联盟员在汉口路的上海东方旅社开会时,由于叛徒的出卖而被捕。2月7日在龙华英勇就义。</p> <p class="ql-block">中华艺术大学(多伦路201弄2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所综合性艺术大学。陈望道为校长、陈抱一为校务委员会主席、夏衍任教务长。</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剧社旧址(多伦路201弄4号)。新中国剧社由中共中央于1941年10月在桂林诞生,1947年4月迁至此处。</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旧居(多伦路201弄89号)。</p> <p class="ql-block">陈伯箎旧居(多伦路208号)。广东商人陈伯箎是清代光绪年间的医科举人,其子陈同白是“当代中国渔业之父”。陈伯箎来上海做生意时,看中了这条文脉浓郁的窦乐安路,便建造了这幢外观具有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样式的居住建筑。</p> <p class="ql-block">白(崇禧)公馆(多伦路210号)。20世纪20年代由广东李氏兄弟建造。抗战胜利后曾作白崇禧寓所。该建筑为法国新古典主义形式,气势壮观。建筑平面呈凸字形,巨柱式柱头为变形的科林斯式,入口门廊两侧墙面各设一处凹进的半圆形壁龛,为白色大理石雕琢而成,二层露台围以铸铁栏杆,图案精美。</p> <p class="ql-block">汤(恩伯)公馆(四川北路2023弄35号、白公馆隔壁)。原为花园住宅。砖混结构,约1920年代由广东商人唐林生所建。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平面为凸字形,主立面对称构图,横纵三段式划分,横向中央凸出部分采用简化的科林斯巨柱,柱身无槽,形成入口开敞柱廊,柱廊两侧墙面左右对称各设一个内凹半圆形大理石壁龛,原设有大理石女神像。</p> <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该处被日军侵占为军官宿舍。抗战胜利后,被汤恩伯所占。人称“汤公馆”,后为陈仪居住。1949年初,陈仪策动汤恩伯起义未果,反被出卖,在此被捕,在台湾被害。</p> <p class="ql-block">金泉古钱币博物馆(四川北路2023弄35号)。全馆展品共分十大部分,集八千余品种,上万枚钱币。</p> <p class="ql-block">太阳社旧址(四川北路1999弄32号)。</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式花园别墅(多伦路215号)。</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239号)。</p> <p class="ql-block">瞿秋白(1899—1935):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革命文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江苏常州人。1931年来沪,1933年3月初搬来虹口,与鲁迅共同领导左翼文化运动。</p> <p class="ql-block">孔(祥熙)公馆(多伦路250号),是一座二层楼砖木结构、立面浮雕纹样清晰的伊斯兰风格建筑,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它的外墙面缀满了细纹抽纱的阿拉伯文案浮雕,门框、窗框均为修长的椭圆形,上部分为马蹄形拱卷,内缘裂成锯齿。进入大门是满堂生辉的彩色贴面的瓷砖和地砖。从扶梯到扶手一直到天花板,无一不是雕纹刻镂,精美绝伦,精致细腻。</p> <p class="ql-block">多伦文化艺术会客厅(多伦路251号)。</p> <p class="ql-block">鲁迅、夏衍、瞿秋白等文化名人曾经常光顾多伦路上的公啡咖啡馆,鲁迅曾写过的《革命咖啡店》提到过此处。公啡咖啡馆可以说是左翼文化运动的发源地,是当时左联成员经常聚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九十多年后,2020年年底,公啡咖啡馆在多伦路正式开张。</p> <p class="ql-block">燕山别墅(多伦路257弄2—36号)。新式里弄住宅,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砖木结构三层房屋墙,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钢窗铁门,红瓦屋顶显得陡峭。</p> <p class="ql-block">左联盟员姚晶孙、中国早期领导人张国焘、日本作家鹿地亘曾分别在燕山别墅14、34号居住。鲁迅生前最后一个足迹停留在此。</p> <p class="ql-block">走出多伦路北出入口,抬眼就能看见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店(四川北路2056号)。</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鲁迅初到上海的第三天便到内山书店买书,1927年—1936年期间,鲁迅出入该书店512次。</p> <p class="ql-block">书店内的侧面墙上,印着一段鲁迅与内山的初次见面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书店共三层,集书籍、咖啡、黑胶、花艺于一体,每个区域以鲁迅作品名划分。</p> <p class="ql-block">三楼的窗口正对着四川北路。</p> <p class="ql-block">在阅读区,临窗而坐,选一二本书静静阅读,穿越在故事里,时间仿佛静止。</p>